家长要求孩子努力上进,孩子也能要求家长努力上进吗,为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1

试想,一个不努力上进的父母却要求自己的孩子努力上进会有一个什么结果?

一种可能是,当即遭到孩子的反驳: 你自己都这样儿,还来要求我?! 我相信,当父母听到这样的回击,一定只有羞愧难当、无言以对的份儿。

而更多的可能是,孩子左耳进右耳出,该干嘛还干嘛。因为毕竟是晚辈嘛,顶嘴是不对的。

不过,教育孩子,做父母的真的该做好表率。 古人讲以身作则,讲身先士卒,讲言传身教,那是真有道理的。

努力上进,不是说父母一定要在事业上取得多了不起的成功,而是做父母的一定要有对生活、对工作的一种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态度。

上一届,笔者所在学校有个女生考上了清华大学,她身边的人无不震惊。该女生家境贫寒,差不多是靠国家和学校的助学金才完成了高中的学业。

她的父亲只是一个三轮车夫,没什么文化,每天早出晚归,成天想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多出车多挣钱,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母亲因为身体残疾不能做重活,就一心安排好一家人的生活起居。虽然他们的生活在我们常人看来异常艰辛,但父母俩从没任何抱怨不满,都努力积极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孩子的也受到感染和教育,努力搞好自己的学习。

一家人虽然经济上困难一点,但家庭气氛却异常和谐而温馨。女儿因此考上了名校,一家人也赢得了旁人的尊重。

我也见过一些家长,成天喝酒打牌,无所事事,颓废度日,却把家庭复兴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努力上进,考名校、当大官,结果换来的是孩子的反叛和忤逆。

孔老夫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意思是说:做父母的本身言行端正,不用特别的要求,做孩子的自然学习效法;如果做父母的本身言行不正,即使做要求下命令,孩子也不会服从遵守。

所以,要想孩子努力上进,还是自己先做一个努力上进的父母吧。

————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单方面要求孩子上进,那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胆敢要求自己上进,那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大逆不道。这样的父母不合格,真要是需要考试才能领取“父母资格证”生孩子,这部分家长绝对及格不了。

既然大人可以要求孩子上进,那孩子当然就可以要求大人上进。能够接受这个观念的家长通常都比较开明,愿意跟孩子平等交流。接受不了的还不就是自认为地位远远高于孩子吗?哦,对了,还有人居然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自己可以对孩子呼来喝去,孩子只能忍气吞声。这样的家长,到老了可能要面临孤苦无依的境地。

如果你嗜酒如命,却要求孩子滴酒不沾。如果你手中拿着 游戏 ,还要求孩子认真学习。你觉得孩子会听说的话吗?你觉得孩子凭什么要听你的话呢?

这个 社会 上有一种人是双标的,每天都喜欢用圣人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而对自己就没有任何的要求。做家长也是如此,如果只对孩子要求这要求那,自己却什么都做不到,也不允许孩子给自己合理的建议,这不就是双标家长吗?

也有些家长,是天然的失败者心态,总觉得自己活了一生,一事无成。也没什么优点,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完成自己心中的梦想,这可能吗?这现实吗?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立的,孩子凭什么成为你实现梦想的工具呢?人家还有自己的梦想要完成呢。有那个闲工夫你不如自己多多学习,逐渐成长,让孩子见证自己的蜕变,还能给他做榜样,何乐而不为呢?

你也许会说我什么岁数,孩子什么岁数,我们又不具有相同的学习能力,如果他要求我跟他学习同样的东西。达到同样的成果,那是不是也不太公平呢?我想说:你太聪明了,你说的一点儿错都没有。

但是你能不能按照自己的条件制定适合于你自己的目标呢?孩子每天背100个单词。你的学习能力不如他,你背50个行吗?你背20个行吗?如果你连尝试都不愿意,甚至一个都不愿意背,那我想请问:这是你的能力不足,还是你的态度不对?

总之,允许孩子跟自己平等交流,是成为合格家长的第一步。


为什么家长要和孩子一样要追求进步?都说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家庭环境尤为重要。那是因为家庭是孩子生活和个性形成的场所,学校只是孩子知识学习和发展的场所。家长要想让孩子努力上进,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

家长追求上进,孩子有样学样

孩子从小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学习。模仿成人怎么吃饭;模仿成人怎么说话;模仿成人吵架;模仿成人工作。除了知识的学习需要学校老师专业的指导和教育。孩子的生活经验都依赖于成人的生活方式。所以,当家长要求孩子进步的时候,首先自己也要追求上进。

孩子努力向上,家长陪伴共同成长

都说养育孩子是家长修行的过程。家长在陪伴孩子学习、指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自我也是在不断成长的。陪着孩子一起读书、学着怎么做家长,思考怎么促进孩子学习,反思自己的行为……这些无形中都促进了家长的进步。

家长追求上进,教育孩子才能有章可循

家长对自己有了要求,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不会被孩子一句话怼得无话可说。“你不也就这样吗,为什么对我要求那么严?”

所以,家长努力一些,奋进一些,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才理直气壮;家长多看些书,多学点知识,指导孩子的时候才能侃侃而谈;家长在工作上做出了成绩,孩子才会以你为榜样促进自己。

所以,当家长想要孩子努力上进时,首先要自己先努力。正所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并不奇怪。家长和孩子在不同领域都积极向上不好吗?至少为孩子做出了表率,给了孩子学习的动力。

您好!

其实,如果孩子没有要求家长努力上进,家长自己也应该努力上进,如果你想有一个努力的、优秀的孩子的话。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家长也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家长的学识,努力,夫妻关系等等,都是在给孩子做榜样。您一定知道言传身教吧!在教育的理念里,老的道理一定是有用处的,也是正确。

其次,孩子的老师、同学随着时间推进,是在不断变化的,而家长却是那个“永远”的榜样。从您年轻的时候,到您的中年甚至是老年,孩子都看在眼里,所以,在孩子的心里一定会有一个长期的衡量和比较。

在孩子的小的时候,我们总是说,宝贝要多吃东西哦,这样你才可以像爸爸一样壮,甚至有一天比爸爸还高。这样类似的话,不单有这一种情形,这时候起,孩子就是知道有些事情要和家长来比较,家长是他的一个标准。这样的想法在孩子的心里是生根发芽的。

还有的家长,自己没有读过高等学校,希望孩子可以读大学,如果遇到了那种内动力很足的孩子,他会明白,拥有知识会让自己的人生和父辈不同,但有的孩子却说,我不想学习,你看看你们没有读大学不是也活的很好吗?

其实您的孩子对家长提出这样的要求,说明您的孩子非常地棒,是有想法的孩子。

我们在 养育的过程中,是和孩子相互影响,彼此成长的过程。 绝不是孩子自己努力、长大,家长年龄在增长这么简单。

也许,和孩子一起努力很累,很难,但当你拥有一个优秀的孩子时,您是开心的,当你和孩子一起成长时,您也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这是一件累并快乐着的事情。

希望您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长。

让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做到,家庭环境父母行言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做不到孩子当然可以提要求,试问你这家长是不是太不称职了。

第一个层面:名为为你好的操纵

两个具有亲密关系的人,互相要求对方上进,其实并不合理,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并且相互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这一点不管是在亲子关系还是在夫妻关系上都是如此。

用“要求”那实际上就打破了平等的关系,进入了从属关系,即有高低之分。

就好比在公司里,同阶级的两个经理不能互相要求对方做些什么,这属于强制、命令式,而上司对下属则可以有这样的关系存在。

回到题目中来,我们会存在一个误区,家长要求孩子是天公地道的事情,但实际上当我们这样看待亲子关系的时候,就是把孩子列入低顺位的阶层,赤裸裸的说就是剥削、操纵;

同样的,孩子要求家长努力上进也是不合理的,因为这就把家长置身于低顺位的阶层,同样是剥削和操纵。

至于对对方“努力上进”的期许,则不属于这种从属关系内,寄予美好的憧憬,但并不妨碍对方的选择;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以“为你好”为名的操控--父母希望操控孩子,孩子又希望能操控的方式回击父母

第二个层面:努力上进的自发性

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出努力上进是没用的,最终就会形成言行不一致的极致失望。

举个例子,某囚犯在牢里表现非常良好,也就是行为上表现出努力上进,但背地里却在偷偷计划着如何越狱逃离。

所以,对人生抱以积极上进的心态,需要有自发性的属性,否则始终是会走歪的。

通常我们会认为,如果父母是积极上进的人,在生活中给予孩子好榜样,那么孩子才有可能成为积极上进的人。

但实际上,如果父母是个自甘堕落的人,孩子同样有可能成长为积极上进的人,例如《激战》里面彭于晏所扮演的角色。

而区别在于,前者是 健康 的积极上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正面习得这些正能量;而后者是不 健康 的、背负着自我压抑的积极上进,还是《激战》里面彭于晏的例子,因为父亲没有肩负父亲的责任,所以他必须扛起父亲的责任,担当父亲的父亲。

第三个层面:父母要求孩子积极上进有错吗?

这就是另一个概念: 情感 勒索。

积极上进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好事,而且你会发现自己无从反驳:我要求你积极上进有错吗?这难道是在害你吗?

所错误的事情,其实在于沟通方式,尤其是亲子关系模式。

孩子同样明白积极上进是好事,他并不是反抗这个品质,更不是憎恨这个品质,只不过是以伤害自己为代价来向父母的操纵表示不满,即我们常说的被动攻击。

而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的孩子,相信年龄并不小,已经有了独立思想,并且会发现父母是完全无法沟通的类型。

如果你真的成长了,或者觉得自己能抗衡父母了,那么你最需要做的反而不是与他们对抗,尤其是以伤害自己的前途为代价的对抗。

你需要清楚看到他们“不可救药”的地方(沟通方式难以改变),并且实现自救:看清楚积极上进是为你自己,而不是因为听从他们的建议乃至要求。

为什么不能呢?我觉得孩子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是一个非常善于思考的孩子。我们常说言传身教,作为父母,你要求孩子做到怎样,你就应该率先垂范。比如,如果你不喜欢看书,却要求孩子爱上阅读,这是不是很滑稽呢?所以你看那些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优秀,你不妨看看他的父母是怎样的。不是说他父母一定学历要多高,一定要是文化人,而是他父母是不是对自己有较高标准的人,是不是有追求的人。

我是快乐的跋涉者1,喜欢孩子,痴迷教育问题。

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能。

一、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接受的,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

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自己却整天活得浑浑噩噩。 放眼看一下自己周围的很多家长,下了班之后抱着一个手机不撒手,整天聊八卦,聊一些真真假假的趣事轶闻。自己的孩子如果玩一会儿家长就看着不顺眼,恨不能自己的孩子除了睡觉吃饭之外的时间都在学习,心里才高兴。自己从来不读书,既不提高自己的工作范围内的业务能力,也不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觉得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破罐子破摔,不思进取。认为自己已过了学习的年龄,把自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给予孩子非常大的压力。家长见了孩子只会训斥孩子,你看人家谁谁谁学习多么好,你怎么这么笨。还总是自嘲,我们过了学习的年龄了,就看你们的啦。遇到这样的家长,孩子们就可以给家长提出建议。你们为什么不努力?不进取,不学习,还可以给家长举一些大器晚成的例子。


二、学习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第一个例子就是最近家长们一定喜欢追一部电视剧《青平乐》,这部电视剧里面的一个人物苏询,就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询年轻的时候不喜欢读书,到了27岁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发奋努力,一直到48岁的时候,才和自己的两个儿子一起中了进士。

第二个例子就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吴承恩50岁才开始写西游记,写了十几回,中间中断了,不写了。到了72岁的时候才开始再次写西游记,西游记也成为了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每个人只要活着都有成功的机会。

家长要想让孩子成龙成凤,自己必须树立一个正面的,积极上进的好形象,营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氛围。

有些家长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大学。整天给孩子灌输一些想法,你看你爸爸妈妈多辛苦呀,没有好的工作,干的活又脏又累,收入还少,你一定要好好学呀,争取找一个又体面又轻松又挣钱多的好工作。

家长自己心里非常的明白,自己的这种状况就是自己年轻时候的不努力造成的,年轻的时光是一去不复返了,可是为什么不抓住现在的时间好好的学习,来改变这种现状呢。不是没有机会,就是家长的懒惰心理造成的。下了班之后做完家务,家长觉得累了倦了,只想坐在那里做一些轻松的 娱乐 性的事。这种得过且过,懒懒散散的家庭氛围,只会让孩子误解,消沉,迷茫。这个时候你再要求孩子努力上进,孩子们会反驳你说,你为什么没有成为马云,刘强东之类的人。

孩子可以告诉家长,如果父母和自己一同努力,为了自己的目标拼搏,自己才有动力,才能看到希望。




三、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第三个就是我们家的例子吧。三年前的春节,我们在新年的时候,都许诺了自己在未来一年想要实现的目标。大女儿出国留学梦,小女儿想考上211重点本科。本人实现高级教师的职称认定,妻子是自由职业者,争取考一个教师资格证。每个人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都力争实现了自己的认定目标。当然每个人都经过了非常艰辛的努力。两个女儿就是看到了爸爸妈妈在不惑之年还在拼搏,才有了积极向上的动力。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以上是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不知道你有什么看法呢?

感谢题主邀请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认为家长要求孩子努力上进,那么家长自然应该给孩子做出榜样,而不需要孩子做出这样的要求。

家长不能一边自己刷剧,打麻将,一边又要孩子,自己自觉地努力的去学习。

如果身为一个成年人的家长,都不能自律的做到一些对自己工作生活有改善的事情,那么如何一味的去要求还没有成年的孩子去非常自律的学习呢。

孩子其实是以父母为榜样的,父母的自律性如果很好,那么孩子也会很自觉的养成自律的习惯,如果父母的自律性很差,那么孩子也很容易去懒散。

所以当父母想要求孩子去做怎样的事情的时候,父母先要反省自己是否已经努力去做了,哪怕自己做不到,但是你努力的样子也会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印象和榜样。

不要一味的去要求孩子,却放纵自己,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学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