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清玄每天写文章3000字所想到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他出版作品逾百部,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的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他连续10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他30岁前就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被誉为得奖专业户,是台湾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他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他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林清玄是写作者的精神导师,林清玄在多个场合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一直坚持写作,希望能变成一个成功的作家。在我们那个地方几百年来没有出现过一个作家,我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一定要比别人更勤快。我从小学三年级时开始,规定自己每天写五百字,不管刮风下雨,心情好坏;到了中学,每天写一千字的文章;到了大学,每天写两千字的文章;大学毕业以后每天写三千字的文章;到现在已经40年了,我每天还写三千字的文章。”

将目标数据化,严格自律、几十年持之以恒,这就是林清玄能够成为成功作家的秘诀。

林清玄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确定了自己希望成为一个成功作家的目标,为了实现理想,他将理想数据化,他每天的目标非常明确:小学每天500字、中学每天1000字、大学每天2000字、大学毕业后每天3000字。林清玄从小至今不仅仅是确定了目标字数,而是坚持几十年始终如一,他对确定了的目标绝不妥协,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也是最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

写作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一定的量就达不到质变,也就达不到理想的彼岸。要从事写作就一定要多写,写什么都可以,哪怕是胡言乱语,总而言之是要多写,要让自己的脑子动起来,这是许多作家的成功秘诀。

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于光远说:我有一个“无时不思、无日不写”的习惯。我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场合很快进入写作状态,不受外界干扰。比如我可以在飞机上、甚至在汽车上写作。我还可以边主持会议,边写作,一心二用。

日本著名小说家村上春树写了几十年的小说,他说:“我每天写十页原稿,非常淡然……早晨起床后,沏好咖啡,伏案工作四五个小时。一天写上十页,一个月便能写三百页。单纯地一算,半年就能写出一千八百页。”

果戈理曾对契诃夫说:“写作的人像画家不应该停止画笔一样,也不应该停止笔头。随便他写什么,必须每天写,要紧的是叫手学会完全服从思想。”契诃夫在1887年10月27日《给叶若夫》的信中说:新手要多写,“在一个很长的时期里天天训练自己”,“让自己的手和脑子习惯于纪律和急行军”。

陈应松在谈到写作的“量”时说:“写得太多并不能证明你是大作家。但是没有“量”是个大问题。不必为了精而舍弃量,以求精为自己少写、懒惰找借口,最后消失了——结果只能是这样。没有量,就没有一种写作的常态,很难将写作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和工作。”

毕飞宇说:“当你一直写,写足了三十年,自然就成了拿笔的人了。才华固然重要,但若无法持之以恒地写下去,什么也是空的。我的父亲从军职退休专职写作后,便维持着一日至少一千字稿的底线至终老,就算年节除夕大家都玩疯了,写稿时间一到,他仍会上楼坐在案前,完成那一天的功课。”

叶兆言说:“如果你问我怎么写作、有没有秘方,我只能说,不顾一切地写下去,只有写下去才知道能不能写好。年轻时看到沈从文的一句话“写吧,写多了就能写好”,我漫长的写作过程中只有写这个字。对我来说,写作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巴拉德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每天坚持完成一千字,即便在宿醉的情况下。如果你要专业,你就必须做到自律。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因此,我们要让写作成为习惯,只有写,尽可能多写,每天都写,全情投入的写,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一种习惯。写一辈子,在写作中学会写作。既然喜欢“写”,就要坚持“写”下去。不管写什么,写得怎么样,别停,一路写下去。

确实如此,你每天要达到写文字的数量,你才会去认真阅读,才会去认真思考,阅读和思考达到了一定的量你才能够写出计划中的字数,虽然写出来的东西不一定能够保证质量,但终归是能产生效果。

我们为自己确定一个目标,一定是自己认为值得去做的事情,一定是认为这件事情做下去很有意义,否则是坚持不下去的。林清玄每天坚持写作,这是他小学三年级就确定的目标,他确定这个目标的初衷是要成为一名成功的作家。

我常想,我为什么要写文字,我写文字不是为了成为作家,我写文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锻炼头脑,让自己的思维灵敏起来,让自己的思维不要钝化。要通过写作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用文字的方式展示出来,要通过写作来带动阅读,通过写作使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以达到自得其乐的目的。因此,写作的好坏对我而言并不重要,文章发不发表,有没有人去看也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为了给我的人生赋予一些意义。

比如 我坚持了多年的日记,我写回忆录,是为自己和家人的人生留点痕迹。人来一世不容易,既然来到这个世上,就要为自己留点痕迹,也为家人留下一些生活记录和史料。

比如写阅读随感,读过的书、看过的文章有所触动了,有所感悟了就把它写下来,也就是记录了自己的思想,反过来也促使自己再阅读。我们读书并不一定能给我们带来现实的利益好处,但读书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读书让我们还有精神生活,还有梦想,还有追求。通过读书,也给孩子做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样子,要不然,在孩子们的眼中,我们的形象会随着年岁增长而萎缩。

徐志摩说: “诱人读书是一件功德”。

比如写生活随感,对自己的人生、对家庭、对社会有所感悟,通过文字写下来,也促使自己去思考。

比如写旅游杂记。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实外出行走、旅游也是一种阅读,在路途中,我们会经历很多,所谓见多识广,了解别人和自己,我们的心胸会变得宽广,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从而扩大我们的人生格局。这两三年,我通过重走父辈路而到了一些地方,感触很深,也很有意义。

其实,我想 让自己经常动笔写点文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预防老年痴呆症 ,大家都知道,多动脑筋写文章对遏制老年痴呆会有一定的帮助。看看一些身患痴呆症的老人,他们生活不能自理,他们还给家人带来了累赘。而很多作家、很多喜欢写文章的老人是智慧的长寿老人。

比如:巴金活了101岁、冰心活了99岁、季羡林活了98岁,于光远活了98岁,杨绛活了105岁,他们都没有患老年痴呆病。当然,有人说打麻将也可以锻炼脑子,但这不是我喜欢的动脑筋方式,打麻将论输赢对身体和心理健康也不利,有的人因打麻将兴奋过度,诱发猝死的事件时有发生。

林清玄的写作经验对我启发最大的是他要求自己每天必须写3000字,他是“每天都写3000字”,而不是今天写3000字,明后天一字不写,再过几天写一万字。林清玄说,他要求自己每天必须写3000字也不为发表,只是练笔,写字积累了才会有突破,他不会放纵自己。

我曾尝试过每天写1000字,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一旦连续数日完不成字数,往往会产生焦虑,对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是我调整为每天写字600字以上,600字是每天写作字数的最低标准。每天完成一定的字数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林清玄是从每天500—1000—2000—3000字而循序渐进的。

这几年,我每年累计计算能够达到平均每天600字的量化字数,也就是一年能够写文字20来万字,但我仍然做不到每天都去完成600字以上的字数,我有时一天能写两三千字,有时又是连续几天不动笔。我发现,只要连续几天不动笔,再提笔或在电脑上写文字,就会感觉头脑僵化、手生疏。我想,这就跟运动员每天跑步锻炼,钢琴家每天都要弹钢琴、画家每天都要绘画是一个道理,他们是让自己随时保持一种状态,随时找到一种感觉,我的写作也是如此,没有每天的练笔,怎么能够达到我期盼的目标呢?

其实 每天练笔还有一大好处,那就是养成自律的好习惯。自律,简单的说,就是自我要求、自我坚持。就是首先给自己提出要求,给自己制定目标,然后就是要自我控制,用自我的行动来坚持,不能半途而废。在这个自我行动的过程中,要想着时刻约束自己,不能随心所欲,要让自己的行动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

林清玄就是把自律做到了极致的人,每天3000字,坚持几十年,如果没有强大的自我控制、自我坚持,那是根本做不到的。林清玄如此,但凡能够做出成绩、能够成功的的人士都离不开自律。自律,这是他们与普通人的最大区别。大学者季羡林当年在谈到他每天早起时就说到,他每天早上4点必须起床写作,到时候不起,就好像有无数的小鞭子在抽自己一样。

李嘉诚是不论几点睡觉,一定在清晨5点59分闹钟响后起床,然后就去做自己所规定的事情:听新闻、打高尔夫、去办公室。85岁高龄的陈予恕院士从1956年开始到现在,六十年如一日,每天风雨无阻坚持跑步锻炼身体。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每天在睡前用小楷毛笔字写日记,数十年如一日,未曾一日间断过。

自律精神,贵在坚持,难的也是坚持。意志力薄弱的人能够坚持一时,却难以坚持一世。 我最大的弱点还是自律意识差,每当外部环境发生了改变,或者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我往往就会去妥协,当天的定额目标也就无从完成,于是,也就任由自己将制定的定额标准拖延下去。自律做不到,自我坚持的好习惯也就养不成。

我今年的目标还是每天写文字不少于600字,着力点在“每天”上,要在“每天”上下功夫,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心中每天都有一个小目标。因为医学科学研究发现,目标对健康有益处。 一个人心中有目标,就会有积极的心态,而不沉闷倦怠,就会努力去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就会勤于用脑,而勤于思考的大脑血管就会经常处于舒展状态,从而保养了脑细胞,使大脑不过早衰老。

我在写作的过程中要经常提醒自己,我写文章不是为了名和利,我没有必要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我要做一个“杂家”,让我的知识面开阔一些。我写作的体裁和内容要随心所欲,前提是自己感兴趣的,能给自己带来愉悦感的,从而唤起一种生命的活力,让自己从中采集到更多的好心情,自得其乐,保持住一种健康的心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从而行走在智慧而健康的人生道路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