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的主要产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2

该地为平原,适合水稻生植物生长,故主要出产水稻。在由通过都江堰的岷江等河流的灌溉下,这片平原水患、旱灾较少,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物产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也是整个中国西部经济较为活跃的地区,被誉“天府之国”。
整个平原地表松散沉积物巨厚,第四纪冰川的沉积物之上覆有粉砂和粘土,结构良好,宜于耕作。经过不断的治理改造和扩建,土地利用率高达60%以上,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和油菜。四川和全国著名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
成都平原耕地集中连片、土壤肥沃、河渠纵横密布,梯田较多,属典型的水田农业区,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成都是中国重要的水稻、棉花、油菜籽、小麦、柑橘、柚子、油桐、茶叶、药材、蚕丝、香樟产区,享有天府之国美称。其中水稻、小麦和油菜,产量高而稳定,常年提供的商品粮、油分别约占四川全省的1/5和2/5,养猪水平居全省前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四川生猪基地。
当前,成都已有的农产品品牌数量只占成都农产品品种很小一部分,与“天府之国”和四川农业大省的形象极不相称。成都农产品品牌中,能在全国叫得响的更少。即使有几个听起来还比较耳熟的牌子(如龙泉驿水蜜桃),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也远远逊于烟台苹果、河北鸭梨,品牌中蕴含的无形资产较低。纵观省内市场,大部分高中档农产品被外省占据,本省的特色农产品市场,如高级大米、面粉、食用油、优质肉类及其制成品等市场也渐渐失去了优势。外省农产品以其质优价廉和优秀的经营战略乘虚而入,不只是在省城市场,就是在产区市场上也有外省产品批量上市。
在省外,“成都造”的农产品不仅面临着贴着“洋商标”进口农产品的竞争,而且国内不少地区也以强大的市场营销攻势,与成都平原地区抢占市场。成都平原拥有丰富的干鲜果品,却没有开发出像河北的“露露”杏仁露、海南的“椰风”椰子汁、北京的“汇源”果汁等名牌饮品;成都平原每年生产出大量的蔬菜,但是当你走进北京、上海的大型副食品商场和连锁超市时,却很难找到身带条形码的高价位成都蔬菜;这个地区也有全国著名的稳产、高产商品粮油基地,但是却没有像山东“金龙鱼”那样的名牌成品油,没有自己的高档大米品牌和类似湖南“旺旺”牌大米膨化类儿童食品;这里还有全国最大的生猪、水牛、蚕茧产区,但仅有的“美好”火腿肠和“老成都”牛肉干却只能以低档形象出现于省外市场。
从两汉时期一直到唐宋,成都平原的蜀绣、蜀锦、藤艺、竹器、漆器等奢侈品营造工艺一直处于高度发展状态。 这里美景如画,风景秀丽的龙泉山如蛇亘东方,静谧清净的武侯祠满怀着思念,烟雾缭绕的青羊宫充盈着虔诚,清幽的青城山上依然可寻仙风道骨,俊秀的峨眉山前依然还闻寥寥梵音。这里的江山不仅有江南的妩媚,更有西部的豪情,贡嘎山、四姑娘山如巨人般守卫着她,长江、嘉陵江滔滔河水逝者如斯。
它拥有肥沃平坦的绿野平原、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丰富绵亘的水渠河川和几千年的时间传承。“九天开出一成都,千门万户入画图”,诗仙李白走遍神州,他的赞叹为“天府之国”的山水平添了一分书卷气质,也因此吸引了不少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每年的三月是龙泉山桃花盛开的时节也是成都平原一年中天气最好的时节,漫山遍野的粉色桃花,吸引大批游客前去踏青赏花,其景色非常壮观,全国闻名的龙泉桃花节也在3月开幕,自古以来有天府之国之称。 ①历史
唐时射洪、绵竹同属剑南道,两县的酿酒史都可以追溯到唐朝以前,而且两县和成都地理位置极接近,三城的关系紧密,形成了一个小的美酒带。
从泸州和宜宾北上,经乐山,进入川西。这里又称成都平原,是沱江和岷江水系灌溉之地。川西平原的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和战国。巴蜀考古中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如尊、壶、垒、觯、钫、缶、彝、鍪、勺等等。特别是金沙遗址发掘出的大量器物,都展示了当时酒业的发达。是什么力量塑造了川西平原浓郁幽雅、醇甜净爽的白酒风味?
把蒸好的粮食加上曲药,倒入窖池,就会产生浓香醉人的琼浆。这个过程中,曲药是自然接种,在窖池中的发酵也是自然过程,产生香味的微生物都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这种微观生态环境的状况如此复杂,地域和风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白酒的风味。“水,土,气,生(包括植物与动物),这四个地理要素决定了微观的生物环境。 ”
②品牌
从成都出发,往东到射洪,沿途经过平原,进入射洪的丘陵和低山地带,覆盖着成片的柏木林,柳树镇临着涪江。1946年,成都酒师郭炳林受泰安酢坊老板李吉安的聘请来到该镇,将蜀酒酿艺带入射洪,创立“沱牌”曲酒。他来时正是7月,应该看到沿岸收获过后的水稻田中成片的黄壤,体会到的是射洪的夏凉。他看到龙池、青龙山脉结合部的沱泉水,已经不再是酒的水源,而成为酒的历史标志。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酒厂在距涪江上游5公里处打下深井,引河水到蓄水坝。
③窖泥
射洪酒的窖泥主要是黄泥黏土,区别于宜宾的白鳝泥。水稻土是长期耕作熟化发育起来的,“黏性好,水分多,呈微酸性,土壤微生物多”,李家民说。这也是川西平原的共同特征,土壤的差别可以很好地解释汾酒和川酒的差异。“北方泥土没有黏性,干燥,保不住水分,无法生产微生物,而且还会垮窖,所以山西用陶缸发酵,而不是窖池。”徐占成告诉记者。窖泥的微生物和香味物质在漫长的时间中和发酵过程中富集,那些百年来连续发酵的“老窖”正是川酒的特色。进入沱牌舍得酒的“泰安酢坊”,作坊经过修缮仍然抹不去苍老的痕迹。潮湿隐蔽的作坊里,十几口窖已封上了窖皮泥,带着窖香的酒味儿渗过窖皮泥弥散在空气中。
④浓香
另一个可以解释川西产浓香型白酒、北方产清香型酒,而四川以南的贵州产酱香型酒的因素是气温。“北方平均温度低,产低温曲,发酵时间短,生产清香型的酒。浓香型一般是中温和中高温蓄槽发酵,酱香型则是高温曲堆积发酵。”徐占成这样对我解释地理气候带分布和香型的对应关系。
以成都为中心,北至绵竹,“5·12”地震破坏的痕迹在绵竹的平原地区已经不那么明显,农田里建起江南风格的房子,白墙上装饰着年画,显得喜气,但是占绵竹面积约60%的龙门山脉地区依然还未清理完废墟。正是这条山脉赋予剑南春酒厂水源,海拔4000多米的大山终年积雪,冰川水浸下来,经过盐层过滤成为泉水。据《绵竹县志》载,“惟城西一脉泉水可酿此酒,别处则否”。水是好酒地域特征的灵魂。在沱牌的“泰安酢坊”和成都的水井坊中,都可以看到一口井。这些井早已枯竭,却记录着酒坊的起源。
剑南春的“天益老号”在地震中幸存,古老的墙健在。这里还保留着传统的酿酒设备:作坊工人肩挑背扛把加入了曲药的粮食送进窖池,密封好;待到发酵完毕,依着窖池壁爬下扶梯,在池底用铁铲铲起发酵好的酒糟,再用鸡公车把酒糟推到晾堂上,然后在甑子上蒸,在冷凝器中过滤后成酒。
再回到成都。与射洪、绵竹略有不同,成都的酒坊位于城市之内的水井坊,也就是全兴烧坊,就在一环内的市中心。这个地理位置把水井坊和都市文化联系在一起。水井坊位于府河和南河的交汇处,为岷江分流的水。府河绕过城北,南河绕过城西、城南,最终汇合向东流去,融入长江。马可波罗曾经描绘这里的景象为“有一大川,经此大城,川中多鱼,川流甚深……水上船舶甚重”。相传这里有多处井水,作为城市内的作坊,作坊内还保留着“前店后坊”的格局,依然可以想象当时门市的热闹景象:用小铁炉做桌子,供客小酌,酒菜放其上,虽冬不凉;酒用锡制的高脚小口酒器,称为“棒子”,每棒大约一两装或二两装,下酒菜为花生、豆腐干;隔壁还有个“叶矮子抄手”,供应的下酒菜有“鱼香排骨”、“青笋烧鸡”和“土豆烧肚条”。
在1998年新的酒窖遗址在水井坊作坊内被发现之前,全兴烧坊的年代可追溯到1786年。乾隆年间的这几口老窖仍然在发酵,作坊内充盈着浓郁的窖香。参与考古挖掘的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副研究员陈剑告诉我,“对酒窖最早年代下限的判断是元明之际,距今大概600年。主要的断代依据是晾堂。通过对最下层三合土的检测,确定其成分是石灰、糯米黏合物,与唐宋和明代成都城墙的黏合物一致。这些城墙主要分布在东门大桥、成都军区武丹山和同仁路。晾堂周围砌边的砖与成都明代攀王墓、蜀王府太监墓所使用的砖一致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