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号表示什么关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8
问题一:分号之间是什么关系 分号表示并列关系,而且使用前提是要有逗号出现才能使用分号;不仅而且是属于递进关系,当然不能用分号。

问题二:分号是什么意思? 分号的用法
一、分隔单重复句中的并列分句
在单重复句中,并列分句不包含逗号时可用逗号或分号分隔,包含逗号时宜用分号分隔。例如:
(1)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事实上许多职业并不要求人们具有很高的语言和逻辑数学方面的才能;相反,许多工作往往需要人们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运动能力等。(郑国胜《现代人的智能》)
(3)纵比,即以一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作比;横比,则以此事物与彼事物相比。(宋庆龄《谈“比较”》)
(4)微笑是美的,美是有感召力的。(王霆钧《迷人的微笑》)
(5)微笑是笑之国度里的国王;微笑是笑之花海中的牡丹。(同上)
例(1)(2)(3)中有一个或两个分句包含了逗号,所以各分句用分号分隔。例(4)(5)的各分句中都不包含逗号,例(4)在两个分句之间使用逗号是属于一般用法,而例(5)使用分号则属于特殊用法,是为了强调两个分句在一个整体内的相对独立性。在英语,像例(4)那样的无连词连接的两个并列分句,不能用逗号分隔,必须像例(5)那样用分号分隔。
二、分隔并列的多重复句中的第一层
(1)有的学会烤烟,自己做挺讲究的纸烟和雪茄;有的学会蔬菜加工,做的番茄酱能吃到冬天;有的学会蔬菜腌渍、窖藏,使秋菜接上春菜。(吴伯箫《菜园小记》)
(2)例如人物的对白中常用当时民间的口头语,因而使得我们如闻其声;又如动作的描写,只用很少几个字,就做到了形象鲜明,活跃纸上。(茅盾《谈人物和结构》)
(3)不要幻想成功之神会被你微不足道的努力所感动,主动跑过来和你拥抱亲吻;也不要幻想胜利之果会装在盘子里,端到你的餐桌前尽你开怀享用。(郑健、张建敏《再朝前走一步》)
(4)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如果内容没有分量,尽管写得多么长,愈长愈没有分量。(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
这四句都是多重复句,分号用在第一层。表示并列关系有多种方式,例(1)通过三个“有的”加以分说,例(2)通过副词“又”,例(3)通过副词“也”,例(4)通过一有一无的对比。下面例(5)是并列的多重复句,“联合”和“分散”具有对待关系,“联合则效益好”后的逗号要改为分号。
*(5)联合则兴旺,联合则竞争力强,联合则发展快,联合则效益好,分散则发展慢,分散则效益差。
三、分隔非并列的多重复句中的第一层分句
分号多用于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包括单重复句和多重复句;为了分清层次,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分句有时也用分号分隔。例如:
(1)或作演讲,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 *** 《改造我们的学习》)
(2)昨天一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鹅毛般大雪来。(小学语文《第一场雪》)
(3)而于狗,却不能以此为例,与对等的敌人齐观,因为无论它怎样狂嗥,其实并不解什么“道义”;况且狗是能浮水的,一定仍要爬到岸上,倘不注意,它先耸身一摇,将水点洒得人们一身一脸,于是夹着尾巴逃跑了。(鲁迅《论“费厄泼赖”应当缓行》)
(4)善感的心灵,也曾为背井离乡、远适异地的行人在跨过关门时四顾茫茫的悲凄情景而落下过伤感的眼泪,也曾为孟姜女的忠贞和不幸而郁郁寡欢;然而更多的却是为那雄关的雄伟气势和它那抵御外侮捍卫疆土的英雄历史所感动,所......>>

问题三:分号的作用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分号用在复句内并列的分句之间,这是使用分号的基本原则。单句内并列词语之间只能用顿号或逗号,不能用分号。例如:“主食和肉食量高;水果、蔬菜量低;室外活动量少,是形成肥胖的一种生活模式。” 这是个主谓单句,主语部分由三个并列的主谓短语构成,中间不能用分号,要改为逗号。 复句有简单复句和多重复句。在简单复句中,分句间必须是并列关系,才可以用分号;不是并列关系就不能用分号。例如:“舞台上,天女在翩翩起舞;舞台下,徐悲鸿思绪连绵。”“它不仅代表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养蚕、纺织、印染、刺绣和缝纫工艺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水平;而且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 前例是并列关系的简单复句,分句间用了分号。后例句子虽然较长,但是一个递进关系的简单复句,不能用分号,分号应改为逗号。 并列分句之间,也不是一定要用分号。如果分句较简单,内部没出现逗号,分句间也就用不到分号。例如:“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大自然的生命才是永恒的。”“我渐渐爱上这些孩子了,孩子们也爱上了我。” 多重复句中,分号要用在第一层。第一层是并列关系,两部分间常常要用分号;第一层不是并列关系,如是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有时候也可以用分号。例如:“管理人员只要一出现,小贩们就互相报信,赶快收摊;管理人员一走,他们就又继续倒卖。”“有些同志口头上也讲要发扬民主,依靠群众;但是,一碰到群众提意见多了,他们就从心里不耐烦。”“如果到一个地方去仅仅是座谈座谈,记些数字,或寻一个局部感觉,那就很难叫‘体验生活’;因为真正的体验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在身与心的勇敢投入中。” 头一例第一层是并列,用了分号。第二例第一层是转折,第三例是因果,也都用了分号。这里如果不用分号而用逗号,前后两部分层次就不够清晰;如果用句号,又使前后的联系断开,所以用了分号。 不在第一层的并列分句间是不能用分号的,否则层次就乱了。例如:“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化、制度化;才能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才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这个例子第一层是条件关系,并列在第二层上,分句间的分号要改为逗号。 在现代作用中,比如电子邮件的群发时,用分号隔离不同的邮箱。

问题四:分号是什么样的 一、分号是“;”。
二、分号(;)主要表示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起分清层次的作用。
三、分号的图片:
四、分号的用法:
1. 分隔单重复句中的并列句。
2. 分隔并列的多重复句中的第一层。
3. 分隔并列的多重复句中的第一层。
4.用于大句中被冒号、破折号、括号、引号分隔出来的并列分句之间。
5. 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6.在辞书中用来分隔不同的释义。

问题五:分号之间是什么关系 分号表示并列关系,而且使用前提是要有逗号出现才能使用分号;不仅而且是属于递进关系,当然不能用分号。

问题六:分号是什么意思? 分号的用法
一、分隔单重复句中的并列分句
在单重复句中,并列分句不包含逗号时可用逗号或分号分隔,包含逗号时宜用分号分隔。例如:
(1)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事实上许多职业并不要求人们具有很高的语言和逻辑数学方面的才能;相反,许多工作往往需要人们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运动能力等。(郑国胜《现代人的智能》)
(3)纵比,即以一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作比;横比,则以此事物与彼事物相比。(宋庆龄《谈“比较”》)
(4)微笑是美的,美是有感召力的。(王霆钧《迷人的微笑》)
(5)微笑是笑之国度里的国王;微笑是笑之花海中的牡丹。(同上)
例(1)(2)(3)中有一个或两个分句包含了逗号,所以各分句用分号分隔。例(4)(5)的各分句中都不包含逗号,例(4)在两个分句之间使用逗号是属于一般用法,而例(5)使用分号则属于特殊用法,是为了强调两个分句在一个整体内的相对独立性。在英语,像例(4)那样的无连词连接的两个并列分句,不能用逗号分隔,必须像例(5)那样用分号分隔。
二、分隔并列的多重复句中的第一层
(1)有的学会烤烟,自己做挺讲究的纸烟和雪茄;有的学会蔬菜加工,做的番茄酱能吃到冬天;有的学会蔬菜腌渍、窖藏,使秋菜接上春菜。(吴伯箫《菜园小记》)
(2)例如人物的对白中常用当时民间的口头语,因而使得我们如闻其声;又如动作的描写,只用很少几个字,就做到了形象鲜明,活跃纸上。(茅盾《谈人物和结构》)
(3)不要幻想成功之神会被你微不足道的努力所感动,主动跑过来和你拥抱亲吻;也不要幻想胜利之果会装在盘子里,端到你的餐桌前尽你开怀享用。(郑健、张建敏《再朝前走一步》)
(4)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如果内容没有分量,尽管写得多么长,愈长愈没有分量。(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
这四句都是多重复句,分号用在第一层。表示并列关系有多种方式,例(1)通过三个“有的”加以分说,例(2)通过副词“又”,例(3)通过副词“也”,例(4)通过一有一无的对比。下面例(5)是并列的多重复句,“联合”和“分散”具有对待关系,“联合则效益好”后的逗号要改为分号。
*(5)联合则兴旺,联合则竞争力强,联合则发展快,联合则效益好,分散则发展慢,分散则效益差。
三、分隔非并列的多重复句中的第一层分句
分号多用于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包括单重复句和多重复句;为了分清层次,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分句有时也用分号分隔。例如:
(1)或作演讲,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 *** 《改造我们的学习》)
(2)昨天一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鹅毛般大雪来。(小学语文《第一场雪》)
(3)而于狗,却不能以此为例,与对等的敌人齐观,因为无论它怎样狂嗥,其实并不解什么“道义”;况且狗是能浮水的,一定仍要爬到岸上,倘不注意,它先耸身一摇,将水点洒得人们一身一脸,于是夹着尾巴逃跑了。(鲁迅《论“费厄泼赖”应当缓行》)
(4)善感的心灵,也曾为背井离乡、远适异地的行人在跨过关门时四顾茫茫的悲凄情景而落下过伤感的眼泪,也曾为孟姜女的忠贞和不幸而郁郁寡欢;然而更多的却是为那雄关的雄伟气势和它那抵御外侮捍卫疆土的英雄历史所感动,所......>>

问题七:分号的作用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分号用在复句内并列的分句之间,这是使用分号的基本原则。单句内并列词语之间只能用顿号或逗号,不能用分号。例如:“主食和肉食量高;水果、蔬菜量低;室外活动量少,是形成肥胖的一种生活模式。” 这是个主谓单句,主语部分由三个并列的主谓短语构成,中间不能用分号,要改为逗号。 复句有简单复句和多重复句。在简单复句中,分句间必须是并列关系,才可以用分号;不是并列关系就不能用分号。例如:“舞台上,天女在翩翩起舞;舞台下,徐悲鸿思绪连绵。”“它不仅代表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养蚕、纺织、印染、刺绣和缝纫工艺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水平;而且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 前例是并列关系的简单复句,分句间用了分号。后例句子虽然较长,但是一个递进关系的简单复句,不能用分号,分号应改为逗号。 并列分句之间,也不是一定要用分号。如果分句较简单,内部没出现逗号,分句间也就用不到分号。例如:“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大自然的生命才是永恒的。”“我渐渐爱上这些孩子了,孩子们也爱上了我。” 多重复句中,分号要用在第一层。第一层是并列关系,两部分间常常要用分号;第一层不是并列关系,如是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有时候也可以用分号。例如:“管理人员只要一出现,小贩们就互相报信,赶快收摊;管理人员一走,他们就又继续倒卖。”“有些同志口头上也讲要发扬民主,依靠群众;但是,一碰到群众提意见多了,他们就从心里不耐烦。”“如果到一个地方去仅仅是座谈座谈,记些数字,或寻一个局部感觉,那就很难叫‘体验生活’;因为真正的体验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在身与心的勇敢投入中。” 头一例第一层是并列,用了分号。第二例第一层是转折,第三例是因果,也都用了分号。这里如果不用分号而用逗号,前后两部分层次就不够清晰;如果用句号,又使前后的联系断开,所以用了分号。 不在第一层的并列分句间是不能用分号的,否则层次就乱了。例如:“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化、制度化;才能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才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这个例子第一层是条件关系,并列在第二层上,分句间的分号要改为逗号。 在现代作用中,比如电子邮件的群发时,用分号隔离不同的邮箱。

问题八:什么是分号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所谓并列是指句子结构的并列(不是并列的词和词组),也有意思的并列。
分号的主要作用是分清比较长的、层次比较多的复句内部的层次。用分号表示的各分句,它们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有密切的关系。
分号是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一种符号。有的复句,用句号会把完整的意思分割,用逗号又显示不出各分句之间相对独立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用分号比较适当。
主要用法:
1、在两个以上并列分句的复句中,各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例: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犹使我耳不忍闻。
2、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重之间用分号。
举例: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论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3、分条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在每一条里,不管是词、词组、单句,还是复句,都作为一个分句,各条末尾用分号,最后一条完了用句号。
举例:农民对一个好的村干部的要求是:一、办事公道,一碗水端平;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
4、句子里用了余指代词“等等”,代表未说出的并列部分,在“等等”的前边也用分号。
举例:中国谜语具有许许多多的特点:一是结构固定,形式活泼;二是趣味性浓,引人入胜;三是文学性强,形象生动;四是内容广泛,囊括巨细;等等。
5、并列的几个分句,不论其结构是否一致,几个并列分句之间,都应该用分号。
注意:
1.符合基本用法则用
2.并列各分句内部只有用了逗号表示停顿(至少一个分句用了)之后,之间才能用分句表示并列关系。


问题九:分号前后是什么关系 表示并列的关系

问题十:分号是什么样的 一、分号是“;”。
二、分号(;)主要表示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起分清层次的作用。
三、分号的图片:
四、分号的用法:
1. 分隔单重复句中的并列句。
2. 分隔并列的多重复句中的第一层。
3. 分隔并列的多重复句中的第一层。
4.用于大句中被冒号、破折号、括号、引号分隔出来的并列分句之间。
5. 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6.在辞书中用来分隔不同的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