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块是什么玉,图2是微光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3-22
玉,象形字。始见于甲骨文,像一串玉之形。本义即指玉石。《说文》:“玉,石之美。” 《诗·召南·野有死麕》:“白茅纯束,有女如玉。”甲骨文“玉”字作“图1”、 “图2”,西周金文作“图3”,三横画等长,中竖上下不出头。第二横在竖画正中位置,与“王”字中横偏上有别。春秋文字承袭西周文字。战国文字承袭春秋文字,但为了与“王”字相区别,或附加一二斜笔为区别符号,作“图5”、“图7”、 “图8”。秦代文字承袭战国文字未加区别符号之形,作“图9”。汉代文字部分仍沿袭秦代文字之形,但大多数则沿袭战国文字加区别符号的做法,作“图11”或“图12”。现代文字承袭汉代文字“图11”字的写法。
《唐韵》《正韵》:鱼欲切。《集韵》《韵会》:虞欲切,𠀤音狱。《说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杨,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五音集韵》:烈火烧之不热者,眞玉也。《易·鼎卦》:鼎玉铉。疏:正义曰:玉者,坚刚而有润者也。又《说卦》:乾为玉为金。疏:为玉为金,取其刚之淸明也。《诗·大雅》:金玉其相。《礼·聘义》: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淸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管子·侈靡篇》:玉者,隂之隂也。《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轻,温不重,是以君子宝之。
又水玉,水精也。《史记·司马相如传》:水玉磊砢。注:水玉,水精也。又美貌也。《公羊传·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见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疏: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史记·𨻰丞相世家》:如冠玉耳。
又河名。《正字通》:後晋天福中,鸿胪卿张匡邺使于阗,著行程记。言玉河在于阗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阗界,疏为三河,一白玉河,二绿玉河,三黑玉河。五六月水涨,玉随流而至,多寡视水小大。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谓之捞玉。
第2个回答  2019-03-22
看着像打火石,说白了就是萤石的一种含有少量玉石成分。具有一定的观赏和收藏价值。不过但凡此类石头都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不宜过量收藏。
看着像打火石,说白了就是萤石的一种含有少量玉石成分。具有一定的观赏和收藏价值。不过但凡此类石头都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不宜过量收藏。
第3个回答  2019-03-22
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也就是白玉石,玉石是讲究产地的,新疆和田,福建寿山,浙江仓化,辽宁盘锦等全国都会有些产出地。玉一般人不太懂,需有专业人签别。谢了。
第4个回答  2019-03-22
玉,象形字。始见于甲骨文,像一串玉之形。本义即指玉石。《说文》:“玉,石之美。” 《诗·召南·野有死麕》:“白茅纯束,有女如玉。”甲骨文“玉”字作“图1”、 “图2”,西周金文作“图3”,三横画等长,中竖上下不出头。第二横在竖画正中位置,与“王”字中横偏上有别。春秋文字承袭西周文字。战国文字承袭春秋文字,但为了与“王”字相区别,或附加一二斜笔为区别符号,作“图5”、“图7”、 “图8”。秦代文字承袭战国文字未加区别符号之形,作“图9”。汉代文字部分仍沿袭秦代文字之形,但大多数则沿袭战国文字加区别符号的做法,作“图11”或“图12”。现代文字承袭汉代文字“图11”字的写法。[2]
第5个回答  2019-03-22
黄龙玉,主要成分:SiO2、含少量Fe2O3、Al2O3、K2O、Cu、Mn ,硬度:6.5—7,通常呈现微透明或透明,具腊状光泽或玻璃光泽,按颜色区分有黄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