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王维的哪一首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4

《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如下


乘单车准备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经过了居延。千里的飞蓬也随着飘出塞外,向北去的大雁正正翱翔蓝天。浩瀚沙漠中,一股浓烟直直飘向上天空,向那没有尽头黄河望去,浑圆的落日挂在当空。

赏析: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作者:
王维,字摩诘,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第2个回答  2022-08-12
出自唐代王维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

这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其实是王维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就是作于此次出塞途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8-1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王维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园。萧关逄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人当时是被朝廷排挤,派往凉州,正好经塞外途中所写。本句采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直”与“圆”,诗中没有写风,也没有写风声,却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为我们描绘了在塞外不一样的奇特景象。

第4个回答  2022-08-16

作品原文

【作品】:使至塞上

【年代】:唐

【作者】: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作品译文

  大漠无垠,沙丘连绵,横向展开;燧烟点燃,袅袅升腾,纵向直立,给死寂

的沙漠增添了生机。一横一纵,画面景色活跃。烟“孤”漠“大”,互为映衬,

孤烟更加醒目,沙漠更显广袤。“直”字点出沙漠无风。两句诗让人感受到戈壁

黄昏静谧死寂的气氛。

  此处强调落日“圆”,是因为夕阳光弱,可以直视,“圆”给人印象深刻。

再者,大漠之上一览无余,残照如轮,更为突出。两句诗写尽沙漠向晚苍凉静穆

的壮美。

<由来>

“大漠孤烟直”:盛唐西域的雄浑诗篇

3创作背景

大漠孤烟

  公元737年的一天,在距离西北边城居延不远的官道上,几辆官家马车正缓缓前行。为首的那辆马车里,端坐着一位风流俊逸、气宇不凡的中年男子,他就是当朝监察御史王维。

  数月以来,唐朝跟吐蕃之间一直在边界上打仗。几天前,朝廷得到消息: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大胜吐蕃军队。捷报传来,皇上大喜。这时,几个大臣趁机提议让王维代表朝廷去塞外看望那里的将士,顺便了解一下军队的情况。

  显然,这种小儿科的把戏王维一看便知,这是嫌自己在朝廷里碍手碍脚,要让自己走得越远越好。但皇上正在兴头上,不假思索就批准了那些人的建议,于是就有了王维此次千里远行。

  这时正值春日的午后,西北的塞外草长莺飞。几声雁叫,王维抬头看到几行大雁正排着队往北飞去。想到大雁正飞回自己的老家,而自己却离家越来越远,他不禁心里有些背井离乡的怅然。

  马车继续前行。四周一片寂静,只有马蹄得得声和车轮吱吱声。

  不知走了多久,天色渐渐暗下来。王维挑起窗帘向外望去,眼前的一切让他惊呆了:在广袤的地平线上,一柱长烟在天际腾空而起,直直指向天空;远处依稀能看到一条大河正缓缓地流淌,夕阳西下,照得河面上一片金光。望着这样一幅壮美的风景,王维久久不能平静。

  几天后,他终于来到了边塞。那里的将兵早已列队等候。他本想和这里的将军好好谈谈,不料他还在前线,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吃过饭,王维实在无事可做。于是他就躺在营帐里休息,眯着眼睛回忆自己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这时,他忽然有了一种灵感的冲动,于是不顾长途的奔波劳顿,提笔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第5个回答  2021-08-05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出自唐代王维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河流,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