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教学中的位置和价值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2-09
新课程实施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欣喜地看到由综合性学习所带来的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很多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浅层理解和貌合神离的教学实践,既有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与方向方面的混乱,也有实施手段方面的落后与机械,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和澄清。
一、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背景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从学习内容上看,语文学习片面强调书本,特别是课本的学习,从学习方法上看,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机械训练,从学习功能上看,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割裂失衡,语文知识技能的学习与“人”的整体发展相悖。为此,《语文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这一概念并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倡导。”
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学习项目并列在一起,构成了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不在一个层面,它更追求知识与能力的整合,着眼于人的发展,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合性学习的设置,就是要突破传统狭隘语文学习观,突破语文学习的本本主义,改变语文教学之封闭状态,而是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索,促进学生利用自主、探索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追求
1.增强学生语文学习,乐趣和成就感。
传统的语文教育常常向学生灌输大量的浅层知识,却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并没有被充分调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被迫记忆大量与他们生活和真实情感没有多大关系的东西,部分学生与学习处于一种对抗状态。
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自由度和自主创造的空间,这不仅表现在学习形式上,也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与组织上。语文综合性学习序列结构的安排,不是建立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逻辑体系上,而是考虑学生发展需要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上。例如:“我就是我”综合性活动,除去锻炼学生口语的交流能力外,我们可以深入挖掘其丰富的内涵,在找寻发现自我,表达展示自我方面的教育价值,还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结合这一单元以人生、生命为主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珍重生命,进而发现体验生命的价值;(2)展现自己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在寻求别人理解的过程中,进而学会与人共处;(3)在多种情景中,学会调适自己,学习在各种社会活动情景中发展自己,推荐自己。
综合性学习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把语文知识和方法能力放在一个现实的背景中加以学习,这既是现实的问题同时也是学生的兴趣热点,他们会对问题投入程度、执著程度,对问题敏锐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生从中感到了乐趣,体会了一种成就感,学习变得富有意义。因此,在评价综合性学习成功与否时,有无兴趣是重要评定标准之一。
⒉广泛整合先进的学习经验。
建构主义教学论告诉我们:“人的认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人复制知识。”传统的语文教学作为整个教育的一部分,同样把学习构建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综合性学习设置,围绕着某个主题,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获取信息,有很大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要求学生组织、计划、合作、探究,外部的刺激与内部的需要得到了结合,不需太多地逻辑论证,在新的学习与活动情境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了真实体验,感情融入了,这些积极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广泛地整合地先进的学习经验,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这些学习经验应该为以后乃至终身学习提供经验:(1)多种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合作、探究、接受专家指导等。(2)了解哪些学习方式最能适合特定的学习任务。(3)如何在实践中更换各种学习方式以最大限度地达到学习的效能和满足感。
⒊达到运用创造力,培养高级思维技能的教育价值。
传统的语文学习,往往与生活脱节,与生存环境脱节,把语言文字从活生生的现实世界中抽取出来,进行肢解,大搞文字游戏,致使我们的语文学习枯燥乏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语文综合性学习把整个世界作为语文学习的环境,注重让学生在真实、具体的现实中去学语文,是一种“活化”的学习实践,而不是删除了许多复杂因素,把语文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抽取出来,进行“线样”的学习。
因此,语文综合学习尽管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研究性,但它不是按部就班、逻辑完整的科学研究,它强调的是一种过程性、非线性的语文实践,而不是结论式的知识掌握。在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时,学生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比如:栏目设置,栏目的丰富多彩,读者的喜好,强调什么样的主题与特色,文章的征集和采编、是否使用插图,插图,能否较好反映主题等。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生的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创造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培养锻炼,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⒋形成人格化,提高综合性的语文素养。
众所周知,即使研究了每一颗树,也不等于了解了整个森林,总体并非部分之和,传统的语文教学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割裂开来分别加以教学,播下许多西瓜的种子,期待收获硕大的西瓜——语文素养的提高,其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语文综合性学习则将阅读训练、口语交际、写作展示有机地综合在一起,实现了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综合,这必然导致教育的功能也是综合的。学生在参与活动时,不仅学科知识和技能得以掌握,学科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得到优化,而且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提升,切实提高了一种综合性的语文素养。
另一方面,语文综合性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地探索,得到多样化结论,既可以是统一认识,也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既可以是完整的结论,又可以留下“空白”,这为学生个性化的志向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空间,也为个性的张扬提供了舞台和机会,一旦一种语文能力和素养被人格化了,当然会产生一种永久的强大的生命力。
三、目前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一些误区
1.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方式被异化、弱化。
很多老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解为主题阅读,例如,每逢中秋,教师往往要求学习就中秋的话题进行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去搜集有关中秋的诗句,有关月亮的名言佳句,然后可能会组织学生简单地交流一下,即完成了一次所谓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不顾综合性学习所要求的研究和目标生成的特点,以简单的方式进行综合性学习。
另一种情况是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等同于一次主题情景作文,把它的理解为在一定的话题范围内,搜集资料,分析与占有资料,形成文字材料,并展现于给他人的一个过程,完全忽视了综合性学习所要求的实践性,其教育价值的多元性和整体性以及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它不仅仅是获取写作素材,丰富词语的积累,而是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与情感的投入,不断激发新问题,追寻新目标,体验更多地真情实感,使个性素质得到发展。
还有一种认识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将浪费大量的学习时间,远不如直接进行听,说、读、写的直接训练那么直接有效,语文综合性学习也是要面向中考的,在一次语文的考试中,是很难测出我们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深度和效果的,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真正开展既有很大的现实困难,又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这让许多教师有一种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觉。很多综合性学习,编者本意是让学生通过大量收集筛选资料,然后相互交流,产生碰撞,从而形成自己个性的文章来。而实际情况是查资料条件有限,有不少同学家里没有电脑,有的即使有家长不让上网;家中书更是有限,更有一部分人根本不爱查资料,往往是少数几位同学查来的资料千篇一律,最终只好简单交流几句,草草完事。另一方面,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大面积提高语文,同样是一个艰难、缓慢的进程,这些与老师个人的专业素养有很大关系,远没有人们从理论、逻辑上论证的那样简单有效。因此更多的老师在面对是直接听、读、写的单项训练还是进行综合性学习时,自然倾向于前者,于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被淡化、异化了。
⒉教师主导地位的传统认识影响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践。
从没有哪一种课堂教学的提法被教师如此广泛认可,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在:设定教学的进度和目标,控制和组织课堂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习等。而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不再是一个知识机械和是否正确的裁判,他的角色定位更多的是组织和管理学习活动,参与并引导对话的进程,通过评价影响最后的成效等。传统的关于教师在教学中主导地位的认识,极为广泛而隐蔽地影响到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践。
从学习方式上看,语文综合性学习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在这些学习方式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权威,学习的导师,而是一种平等的学习参与者,对话者和学习活动的主持者的地位,失去了传统在教学活动中作为统治者的地位。
从学习过程的控制上看,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为学习内容,以自己独特的视角选取研究的主题,凭自己的见解提出假设并搜寻相关资料,自己制定学习进度,自由组合学习小组,自己设计并组织各种语文活动,教师的控制是辅助的,隐性的,其传统主导地位受到了限制。
从学习目标及结果来看,《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是意义的交流,情感的流动,思维的碰撞,语文综合性学习更是一种学生与书本、同学和老师对话建构的过程,它的意义和目标是不断生成的,教师无法事先制定并加以控制,教师只有主题方向感方面的控制,面对活动过程的细节和下一步的进程完全失去控制。另外从综合性学习追求的结果来看,他允许甚至鼓励学生获得多元化的,个性化的认识,难以进行对与错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只是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主导地位因此也受到很大的冲击。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并不习惯成为综合性学习的“局外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控制学习进程、引导学习的方向、作出终极性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师的存在价值,一旦不需要这么做时,他们就会觉得迷失了自我,不自觉地抵制或盲目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活动。
在推进综合性学习的进一步深入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对设置语文综合性的目的作深入地思考,同时,也要对自己职业的价值观重新定位,才会在实践中方向明确、手段丰富,在目标不断变化的同时仍然占有主导地位。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