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作文的素材串联起来(急,5分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11-29
考场作文技巧

同学们平时写作文,大都由老师带领审题、选材、立意,讲清结构,然后再动笔。时间长达两节课,甚至还可延长到课外。而考场作文大都要求同学们必须在1小时以内独立完成四百字左右的作文,甚至字数更多的作文。所以,同学们必须熟练地掌握考场作文的一些技巧,考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 审题要快

考场上的作文题极少能与平时的训练题目相同(也有凑巧雷同的可能)。第一次看到,同学们都会产生一种模糊的感觉。这时,你要尽快赶走头脑中“好象过去练过……”一类漫无边际的回忆,要在2—3分钟的时间内尽快弄懂题目的基本要求,确定作文的重点和范围,叙述的人称等。

二、 选材要快

抓住了题意以后,必须尽快从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写所记中筛选出切合题意的材料,并分清材料的主次,确定叙述的详略。例如,写《愉快的野炊》,我们的头脑会涌现出这样的材料:(1)野炊前一天的准备情况;(2)去野炊途中的见闻;(3)野炊时的情景;(4)野炊后的感受。在这些材料中,最能体现题意的是第(3)点,所以要考虑得具体,详细。选材的全过程也只能用3—5分钟左右。

三、 立意要快

在选择材料的同时,要用2—3分钟的时间考虑这些材料能说明什么,能否体现写作目的。以前边所讲的为例,野炊时的情景就必须选择能说明“愉快”的细节来描写,充分体现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表露的感情要真实自然。记事的材料,要赞扬美好的,揭露、批评丑恶的东西;写人的材料,要反映人的本质、特点。无论什么时候,赞扬真、善、美,揭露假、丑、恶,都是我们作文立意的主要方向。立意最怕的是“意”不明,一会儿写这样,一会儿写那样,中心不明确,作文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再精彩也没用。

四、组材要快

由于时间紧,头脑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材料的回忆再现不可能很清楚有序,你必须在2—4分钟的时间内重新把材料排列清楚。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怎样开头、结尾,怎样过渡、照应,都要加以考虑,做到胸有成竹,并要在草稿纸上写成简单的提纲。像前边所举的例中,最能反映题意的“野炊时的情景”要详写,要力求写得具体、清楚。

五、 表达要快

以上的几步完成后,就用40分钟左右把想好的材料写出来。在写的过程中,不要每写一句都停顿下来重复默读前一句的内容,应力求一气呵成。所以组材一步很重要,如果印象不深,思路不清,写了一两百字才发觉不对,划掉重写,不但影响卷面的整洁,时间也来不及了。另外,不能因为贪快,而忘记书写和格式的规范化,尽量减少错别字和用错标点。

六、 修改要快

这一个环节往往是同学们容易忽略的,认为写完了就万事大吉,松一口气。其实,由于时间匆忙,难免在表达过程中出现错误。因此,你必须争取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作文快速默读一遍。对重复罗嗦的字、词、句,毫不可惜地删掉,该补的地方要补上,该调换的句子要调换,该改正的错别字和标点要改正。一句话,做到语句通顺,叙述有条理。但不宜作太大的改动,以保持卷面的整洁。

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上面所说的几点也有同样的道理。没有平时扎实的作文训练和丰富的材料积累做基础,再多再好的技巧也是空话。只有平时多练、多看、多记,到考场上才能真正快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考场作文应急方法若干

1.时间不够用了怎么办?

  情况一:回答其他题目耗时太多,临到写作剩时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同学会急急忙忙下笔,且不说卷面潦草不堪,由于时间远远不够,几乎只能是写到哪里算哪里,文章半半噎噎让人难以“下咽”。实际上,这种方法极其不当,此时应该采取的是轮廓作文法——把文章的大致雏形写出来——有一个好的起始段,点明题旨,中间段落来不及说尽述详,那么就写出大略的意思,最后有几句篇末点题的结束语,使之与开头照应。这样也可以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取得一线生机。

  情况二:作文尚未写完,时间已所剩不多。这时就不宜再引申发挥,而应该急转直下,将文章迅速过渡到结尾,来一个简短结束前后照应。这样,无疑比“半拉子”作文会多赢得几分。

  2.写了一大部分(或已经写完)之后发现作文跑题了怎么办?

  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同学或“破罐子破摔”就此错下去,或大笔一挥全文勾掉索性不要这60分,或重新打鼓另起炉灶……如此种种方法均非上策。

  实际上,此时因时间不允许,不宜动“大手术”。补救的办法是改写一个较为简短的开头,使之紧扣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