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路的沈阳华山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7

华山路位于皇姑区南部,东起长大铁路线,西至昆山西路。1957年,沈阳市在统一整顿街路时,以南北走向划分为街,东西走向为路,这条道正式命名为华山路。 华山路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始建于明朝末期。当时,它是关内通往沈阳的最古老的一条道,是明代主要是为经商、调遣军队等原因而逐渐开出的一条土路。
当年的华山路是不允许普通百姓通过的,因为它是清朝皇帝东巡时的必经之路,是俗称“大御路”的一部分。
“大御路”起自盛京外攘门,大体经过小西路、市府路、皇寺路、华山路,经塔湾、转湾桥、永安桥通向辽西,经山海关通向北京。
这条大御路在京奉铁路通车前,是关外通向关内主要的陆上通道。它不仅改变了此前沈阳入关需南下辽阳、海城再西转盘山、北镇才能入山海关的老路,也大大缩短了沈阳通向关内的距离。大御路也使盛京出威远堡到吉林的东御路、盛京出地载门(小北门)经法库门通向蒙古草原有了重要通道。对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东北的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御路为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进兵辽西和关内最早铺筑。皇太极在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将沈阳改名为“天眷盛京”,简称“盛京”,从此沈阳有了盛京之名;顺治十四年(1657年)设奉天府,沈阳又有了“奉天”之称,因此大御路也称为京奉大御路。
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到锦西打仗,均多次经过华山路,这里就成为一条军事咽喉要道。清朝定都北京后,因沈阳是清朝的发祥地,建有昭、福二陵,几乎历朝都有东巡祭祖之举,历次东巡祭祖都要经过此路,故对这条土路又进行修整,在道路两边种植了柳树,俗名“引路树”,又称“迎宾柳”,并且还挖了排水沟。
每当皇帝出巡至盛京,皇舆、乘骑、差役、御卫队、祭祖物品辎重等,浩浩荡荡1500里路程。各地都要出动大批人马,用净水扬洒、黄沙土铺路,威严之极,耗资巨大。有民谣云:“皇帝出巡,百姓出银,肥了官府,瘦了黎民。”鸦片战争之后,皇帝们没有心情再回沈阳祭祖了,这条路也就每况愈下了。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军部就驻扎在塔湾。罪恶的铁蹄就是踏着这条御路开进沈城,大肆屠杀中国百姓。侵略者们觉得,这条御路为他们的行动提供了方便,是一条宝路,所以把御路定名为“大宝街”。
日伪时期,在该街曾有一座“小白楼”,系“皇姑屯第六警察公署小白楼分所”,为二层砖混结构楼,正南呈半圆弧形,外罩白色。这“小白楼”卡子门是日本警察汉奸横行霸道的“鬼门关”。到了国民党统治时贪官污吏更是有恃无恐。所以老百姓曾有首民谣流传:“小白楼小白楼,十人见了九人愁。老财富豪挺胸过,穷人到此准卡油。鬼子汉奸似虎狼,白匪狗子啃骨头。”到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不忘国耻,又将“大宝街”改称“雪耻路”,后来,和其街道一起以山川命名,才最后定名为华山路。 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华山路南有一条沙子沟是杂草丛生的沙土岗子,到处是乱坟堆。1924年,热河省督军汤玉麟(绰号汤二虎)令其爪牙周景盘招来许多劳工,挖土卖沙,使沙土岗逐渐变成了臭水泡子——沙子沟由此得名。
汤二虎搜刮民脂民膏,大饱私囊,他为了再把苦力们的那点儿工钱“收”回来,又在此地开设了赌场和妓院,因此,沙子沟就成了娼妓、流氓、恶棍繁荣的“杂巴地”。后来,那里店铺多达百余家,有药房、医院、说书馆、金行、成衣铺、照相馆、鞋店、表店、戏园子等,每到夜晚附近的人们齐聚此地。新中国成立后,赌馆、烟馆和妓院自然关闭了,一些店铺渐渐向北发展,在今北行地区扎下根来,而沙子沟今天看不到了。 2005年,华山路扩建后,马路宽30米,双向6车道,全长3000米。西到塔湾,向东延伸至十二线,彻底改变了华山路的交通面貌。如今平坦宽阔的华山路车水马龙,两侧高楼林立,与沈城其他的大街相比,已看不出什么特色了,大军南下的征尘和皇帝东巡的浩荡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对皇亲国戚的特权只能凭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