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江河的佛山的“文化之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随着本地手工业、商业经济的活跃,佛山的民间文化,在明清时期,也逐渐繁盛起来。佛山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文化,一文一武,一为粤剧,一为武术,两者的兴盛同样与汾江河有关。
粤剧老艺人陈非侬在《粤剧源流和历史》中说:“粤剧萌芽和成长的地方是佛山,三百多年前,明朝万历年间,佛山已有本地班的组成,和由这些组织联合组成的第一个粤剧伶人团体——琼花会馆。”
据专家考证,琼花会馆正位于汾江河一带的大基尾河边。这里也是上游船只进入佛山的必经之道,不到几百米,就是当时佛山著名的商业区——汾水铺。粤剧伶人当时被称为“红船子弟”,“终岁居舸中,以赴各乡之招,不得休息”。当时,佛山境内水道四通八达,坡山、三洲圩、河清、古劳、庄步、紫洞、大富、下窖、西南各处均有横水渡,红船子弟从汾江河出发,划着戏船到各地演出。
雍正年间,北京名伶张五逃亡来粤,寄居在大基尾的一艘小船上,并以京戏昆授诸红船子弟。张五不但文武兼资,演唱皆妙,又擅武技,宗少林派,日授弟子少林拳法,这被普遍看作是粤剧南派武术的起源。
咸丰年间,佛山爆发震惊中外的红巾军起义,其领导者为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和粤剧名伶李文茂,义军中的主力,正是终日泛舟汾江河上的数千名身负武功的红船子弟。
佛山习武之风虽然自明初开始已经较为盛行,但日后佛山不少武术名家,均与张五有一定的渊源。晚清时期,咏春拳王梁赞就是师从红船子弟梁二娣学习南少林拳术。梁赞再传弟子叶问,就是巨星李小龙的师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