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比较成熟的社会发展模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5
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的统治领袖,俄罗斯版图地跨亚州板块和欧州板块,是东西方文化融合体,俄罗斯国家既继承了西方的文化,同时,也吸收了东方的文化。

到了十八世纪,俄罗斯内政基本已经大致稳定,放眼对比中西方国家,东方还是封建主义国家,而反观西方,已经进入了“近代文明”时期,“彼得大帝”深知俄罗斯与西方的差距因此,发动了一场声势壮大的“彼得大帝改革”运动。

“彼得大帝改革”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俄罗斯走访西方文明的伟大尝试,为俄罗斯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对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彼得大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彼得大帝改革”发生于18世纪,在此之前,俄罗斯国家是一个贫穷的、落后的封建主义国家,当1689年,刚满17岁的彼得成为了沙皇,取得了俄罗斯的国家政权,后来被称为“彼得一世”。

在当时,西方国家经过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海航时代等,在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都排在世界的前列,“彼得一世”深知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差距,特别是俄罗斯的工业、军事、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落后与西方国家。

在当时俄罗斯通往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出路被土耳其、瑞典霸占,失去了发展海上贸易的机会,另外,荷兰、英国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并且迅速发展崛起。

而俄罗斯依然保留着封建农奴制,完全没有资本主义的迹象,在残酷的封建农奴制的统治之下,俄罗斯国内的阶级矛盾十分严重,农奴不堪受贵族地主的压迫和剥削,奴隶主发动了起义,奋起反抗,封建农奴制度也遭受到了重创,这种封建农奴制度不仅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俄罗斯经济的发展。

在“彼得一世”刚即位时,政权组织机构也十分落后,军队训练也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当时,俄罗斯的行政机关大部分都是由贵族人组成,他们思想保守,且行政机构非常混乱,官僚作风不严,基本是处于快要涣散的状态,无力处理国家事务。

同时,俄罗斯也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军队的武器也十分落后,没有制定详细的训练规章制度,大部分的军队都是散乱状态,只有一支射击军是用来维持秩序,镇压反抗人民的,由此可以看出,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只能勉强维持国内的秩序,如遇强敌来犯,俄罗斯的军事力量根本毫无招架之力。

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内阶级矛盾加剧,腐败无能的行政组织,弱小无助的军队,面对快速发展的国家环境,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背景“彼得一世”不得不进行改革,改变俄罗斯现状,发展工业、军事、教育、科技等,努力追赶上西方国家的步伐。

“彼得大帝改革”的举措

“彼得一世”为了追赶上西方国家的发展脚步,从军事、工业、政权机构、培养人才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这次改革促进了俄罗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使得俄罗斯国家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通过改革,逐渐剥离了农奴制,对俄罗斯国家近代化进程的改造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次“彼得大帝”的改革意义重大。

1、进行军事改革

“彼得一世”首先从军事方面进行改革,首先改组了俄罗斯的射击军,使其适应对外作战的能力,同时,建立了强大的陆军和海军,夺取海上霸权,并且“彼得一世”非常注重在军队上的绝对领导权,将军队集中沙皇统一领导,在征兵的过程中,“彼得一世”采取“片兵制”,以此来保障有充足的士兵来源。

在士兵的训练过程中,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军队训练方式,花重金聘请西方国家的专家担任俄罗斯的军事顾问,并且还开办了军事学校培养更多的军事人才,与此同时,在军队和管理上制定和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了军队的晋升制度,改变了以往军官“唯贵族论”的惯例。

在军队的装备上,“彼得一世”也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设施设备,同时也提高国内的装备制造能力,创办了造舰厂、枪炮厂等,这些工厂的建立保障了军队装备的物资需求,“彼得一世”的军事改革大大增强了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增强了俄罗斯的军事竞争力。

2、努力发展工业

俄罗斯的大部分经济都在贵族人手中,这种垄断模式,经济发展缓慢且受到阻碍,“彼得一世”也认识到工业落后使得俄罗斯国家受到土耳其等国家的挤压,“落后就要挨打”,因此,“彼得一世”努力发展工业,并且非常注重手工业的发展。

“彼得一世”下令鼓励开办工厂,第一批冶金手工业工厂在乌拉尔建立了起来,工业工厂由最初的二十多个发展到两百四十多个,同时,也允许商人贩卖农奴,使得手工工厂使用农奴劳动,保障了工厂拥有充足的劳动力,同时,不断发展生产,积累资金,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也扩大对外贸易,将产品输出国外,建设通商口岸,发展对外贸易,实行关税保护政策等,充分保护俄罗斯本国的工业发展。

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开始了工业时代,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俄罗斯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条件。

3、改革行政机构

“彼得一世”在行政机构中的改革可谓是大刀阔斧,在中央,废除了贵族“杜马”,并设立了参政院,在地方上,设立省制度,承担区域管辖职能;在选人用人上,“彼得一世”颁布了严格的“官职等级表”制度,按功晋升官职,这一政策打破了俄罗斯官僚系统的传统用人制度,这一制度使得出身一般,但能为国家出谋划策的有用人才得到提拔和重用。

“彼得一世”在官僚系统的改革,改变了俄罗斯之前官僚系统的混乱状况,让俄罗斯的行政机构体制从混乱不堪转变到科学合理,针对不同的官僚系统划分了职能,管理更加规范化。

4、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彼得一世”在改革的进程中,同样注重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变革,只有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才能革新落后的、无知的习俗。

“彼得一世”下令建立翻译局,翻译国外先进的典章和制度,派人去西方国家留学,并且开办了俄罗斯第一批文化科学教育机构,建立了医护、航海、矿业、外语等专业性极强的专科学校,让俄罗斯人民有学可以上,有技术可以学,培养更多的技术性、专业性强的人才。

并且也建立了图书馆、博物馆、科学技术院等,不断培养俄罗斯人民的教育,同时,为了使俄罗斯人民去掉落后的、愚昧的陋习,“彼得一世”下令“剪胡须穿西服”,“父母不准干涉子女婚姻”等,发展文化教育,在社会中营造出良好的文明社会风尚,使得俄罗斯逐渐接受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

“彼得大帝改革”的意义和影响

“彼得大帝改革”是一种社会转型的改革,是俄罗斯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环节,包含在社会生活中的多个领域变革,“彼得大帝改革”更多的是学习西方文化系统,给俄罗斯带来了西方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得俄罗斯国家逐渐西方化,比如俄罗斯文化的领军人物如柴可夫斯基、门捷列夫、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等,他们都是欧洲文化的代表人物。

“彼得大帝改革”使得社会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次改革迎合了俄罗斯人们的意愿,顺应了俄罗斯历史发展的潮流,在文化方面也出现了近代社会转型的起点,是俄罗斯近代社会的开端,恩格斯这样评价“彼得一世”:“他正确的估计了对俄罗斯有力的欧洲形式,是一位真正的革命伟人”。

总结

综上所述,“彼得一世”的改革虽然没有彻底地消除农奴制,没有实现社会的转型,没有从传统农业社会迈入资本主义社会,但是,“彼得大帝改革”为俄罗斯注入了一些资本主义的经济因子,促进了俄罗斯的经济社会发展,使得俄罗斯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也提高了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掀开了俄罗斯近代社会的历史篇章,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彼得一世”改革都促进了俄罗斯近代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俄罗斯文化的近代化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