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关良创作数件戏曲人物画现中国嘉德秋拍

如题所述

  自19世纪末留学潮以来,广东历来是学习西方美术的先锋,是调和中西,创造时代艺术的文化重镇,涌现出林风眠、关良、丁衍庸等一代大师。他们充满实验精神,在中西文化碰撞融合中兼容并蓄,在传统水墨领域别开生面,带来革新的新局面。嘉德本季秋拍即将呈现广东三杰-林风眠、关良、丁衍庸书画集珍专场。通过梳理三位广东历史上的水墨先驱,他们的创作和个人理念,回顾西风东渐过程中中国水墨向现代意义上的转型。

  戏如人生话三杰从广东三杰的戏曲人物创作中看其艺术的现代性

  历史上,中国绘画是一个独立的古典美术体系,与中国文字和哲学思想一样,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联系,师法自然,既是人性的感悟,诉诸笔端作为创作之根源,亦是追求超越世俗与物质表像的内在诗性。可是,在20世纪的中国,从社会革新走向了现代化,在西方思潮的冲击下,绘画艺术也随之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它的变革主要由西画家发动和带领,他们多数有留学欧洲、日本的经历,是新式美术学校的骨干份子,提倡在美术中融汇中西古今。

  林风眠 戏曲人物镜心 设色纸本37.540.5 cm钤印 : 林风眠印题识 : 林风眠。

  近来住上海有机会看旧戏,绍兴戏改良了许多,我是喜欢画戏的,一时有了许多题材,这次似乎比较了解到它特点,新戏是分幕的,旧戏是分场的,分幕似乎只有空间的存在,而分场似乎有时间的绵延的观念,时间和空间的矛盾在旧戏里很容易得到解决,像毕加索有时解决物体都折迭在一个平面上一样。我用一种方法,就是看了旧戏之后,一场一场的故事人物,也一个一个把它折迭在画面上。我的目标不是求物、人体的积感而是求综合的连续感。林风眠

  其中有着这样传奇的三位广东籍著名的近现代画家,他们是林风眠、关良和丁衍庸,皆是留学国外且学养有成,并归国服务于艺术界的菁英,以改良民族艺术为志,故被当时的美术界称为广东三杰。

  

林风眠 花前仕女镜心 设色纸本6666.5 cm钤印:林风眠印题识:林风眠。

  林风眠有意识地将繁杂的自然物像提炼为简洁生动的线条,回旋游走使之产生诗的韵律。《花前仕女》抬臂臻首于方纸中间安立,简洁的水墨勾勒出栅栏,怒放的百合开满了画面。水墨挥洒而成的线条湿润流畅,而以白粉叠加所勾勒的衣襟却能产生透明的光感和生涩的笔触肌理。曲与直,圆与方,多与少,色与墨,在矛盾中形成对比的张力,并诉说着娴静慵懒的时光。

  在解放前,三人因志趣契投而结成挚友,不仅惺惺相惜,在抗战时期亦同样跟随国民政府移居重庆,并共同举办过联展。据关良的回忆,在上海及重庆共事时,丁衍庸、林风眠和他都是谈得来的好朋友,经常聚在一起画画。另据林风眠的学生席德进叙述,林风眠于1945年回国立艺专任教时,每周都同关良、丁衍庸等在课余一起闲聊、赏画,相互观摩品评。新中国成立以后,丁衍庸最先定居香港,其后林风眠亦于1977年10月移居香港,唯独关良至终留在内地,据丁衍庸的学生莫一点回忆,林风眠和丁衍庸曾通过香港《大公报》前副总编辑罗孚,促成了1978年在香港的再度重逢,但令人惋惜的是,丁衍庸和关良这两位挚友在解放后便再没有机会聚首,可谓人生若浮萍,聚散皆由天。

  

林风眠 大丽花镜心 设色纸本6866.5 cm钤印:林风眠印题识:林风眠。

  看到《大丽花》时,浓郁的色彩扑面而来,饱满的花朵充满生命的张力。粉红、粉蓝、粉紫,各色缤纷统一在画面中,深浅不一的绿色,层层叠压的棕黄、粉蓝、粉绿和粉白,既有统一的大色调,又包含着丰富的小色调,这是对色彩层次的极致掌握。本幅作品色彩厚重、笔触宽阔,造型还没有那么任意和恣肆,但又区别于拘谨写实的作风,注意细节,注重色调间微妙的平衡,表现出林氏作品独特的风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