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派的流变整合:历史事实与主观认识的矛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31

论文解析:周泉根的论文《观念与史实——“京派”之派的辨正与还原》深入探讨了中国文学史上复杂难辨的“京派”现象。作者指出,由于不同视角(审美、阶级、文化等)的存在,京派的能指和所指存在极大分歧,现代学界对此并未达成一致。论文中,作者揭示了京派观念的歧出,如许道明将鲁迅归为京派,萧乾则认为研究京派不科学,而沈从文则模糊了流派界限,甚至有人将京派与海派等同视之。


作者通过历史文献的梳理,对京派的原生形态进行勾勒,强调“京派是否存在”和“其形态如何”是一个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相矛盾的问题。论文中列举了各方对京派的不同看法,如鲁迅以文化眼光揭示了京海两派的深层本质,沈从文则从自由主义文艺观角度出发,而杨晦等人则从阶级本质出发形成各自的认识。


论文还揭示了京派形成的历史背景,指出在1928年后,随着政治格局的变化,自由主义文艺思想在北方城市如北京(当时为北平)形成一股文艺思潮,而京派正是这一过程中形成的。作者引用鲁迅和沈从文的观察,以及吴小如对京派的界定,说明京派的流派特征和时间范围。


尽管理论概念确立,但识别京派现象的原貌并非易事。论文强调了文学思潮与流派的区别,指出文学流派是特定时期基于共同观念形成的文学运动、理论和创作形态。通过分析文学史实,如文学作品、社团活动等,才能更准确地界定京派的内涵和外延。


扩展资料

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