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前期没有自己带,后期又该如何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看完李玫瑾老师的著作《幽微的人性》,我才慢慢理解一个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教授为啥会涉足育儿和家庭教育。因为很多犯罪分子除了一部分因为病理原因和激情犯罪之外,其他几乎全部都在接受早年的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

李玫瑾老师研究犯罪心理学,初心不是为了打击犯罪,而是通过研究犯罪分子的心路历程,做到更好地预防犯罪。正是因为李玫瑾老师发现了社会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早年的问题,而早年的问题形成核心就在早年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而早年家庭教育出问题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因为孩子不是父母亲自抚养长大的。

正是基于此,李玫瑾老师一直强烈呼吁,生孩子一定要想好了再生,而生了一定要亲自抚养,尤其是在孩子一岁半之前。但事实上,现在中国有上亿的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的,而这正是一个潜在的社会问题。

很多时候当孩子出现问题,爷爷奶奶觉得自己已经没办法,管不了的时候,就会把孩子一股脑推给他的父母,说你这孩子我们现在已经管不了了,你们自己来管吧。

类似这种不是由父母从小带大的孩子,他们与父母的关系是缺少情感基础的,也就是说,他们在身体和心理上与父母是不亲的。这个时候,我们作为父母的,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孩子更好接受我们呢?

李玫瑾老师说过这样两个字,熬和磨。我的理解是,对于前期不是由父母亲自带大的孩子,在他们懵懵懂懂的心底,对父母其实是有怨言的,个别孩子甚至会转化为恨。

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务必要准备好极大的耐心,万不能以为孩子已经懂事了,就不当回事了。要知道父母不把孩子内心真正在乎的东西当回事,那就不要怪孩子不把父母当回事。

做父母的要知道,孩子心中怨言的成因主要就是源于对父母行为的不理解。家长对于这种因为孩子不理解自己而产生的怨言,一定要充分地理解和接受,不要着急说服孩子,更不要一遍又一遍给孩子讲道理,什么“我们不都是为了你好吗”类似的话。因为这样的话在孩子看来,不是根本不是解释,而是借口,都是骗人的。

在和孩子磨合的过程中,父母要保持充分的耐心,主动关注孩子的关注,基于孩子的关注点,与孩子建立通畅交流的通道,要知道唯有做到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并慢慢满足他们了,才能逐步拉进与孩子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而在了解的同时,保持对孩子的尊重,另外在保持沟通渠道通畅的情况下,再把做人做事的道理结合着自己在成年人的世界真实经历的酸甜苦辣咸分享给孩子们,让孩子慢慢了解我们当初那样做的原因,最后再把做事的选择权交给他们。

比如有些孩子爱玩篮球,那么作为父亲的,就可以抽出时间和孩子痛痛快快的玩一次篮球,这样在大汗淋漓之后,和孩子坐下来,彼此聊一聊自己的生活和感受。想一想这种体验就比坐在家里耳提面命的说教更管用,很多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当我们在给孩子讲我们的故事时,其实我们就是在给孩子传导我们的观念和认知。所以在传递我们的认知和观念之前,我们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认知和观念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存在偏差,是不是有需要推倒和重建的地方。

父母就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如果我们作为父母的,自身都没有做好,又如何做好表率呢,又怎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所以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我想说父母最要做的就是少说多做,做好自己,然后保持和孩子的交流互动,同时就像对待同事一样保持尊重。一定要相信,不管何时大人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