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子之九大锦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8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这句名言广泛流传。


这就是杠杆原理。找到一个支点,可以让我们花最少的力气,获取最大的受益。


多少父母最困惑的问题是: 自己日夜操劳,为了孩子,甘愿把心都掏出来,然而,换回来的却是子女的抱怨。


事实上,教育子女也有“支点”。今天,我们将九个锦囊呈现给大家,助你爱之以道,拥有幸福家庭。



1

有怎样的行为作用

就有怎样的反作用


儿女与父母的不良关系,往往与我们当初种下的种子有关。


比如说,很多父母只顾埋头挣钱,却忽视了儿女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陪伴。如果孩子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长大,他/她的内心会缺乏安全感。如此,孩子长大后,就会怨父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下好的行为作用,才会有好的反作用。



2

行为作用的作用处不同

则产生的反作用不同


父母从小都会教孩子对别人好,然而我们告诉孩子的,是让他在言语、事情上对人好,还是在念头上对人好?


行为作用的作用处(即用功处)不同,自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比如,当我们教导儿女在言语上对他人好,那么这份好就变成了恭维、势利乃至于包含谎言;


当我们教导儿女在事情上帮助别人,那么儿女抓不到根本,无法在每个独立的事件中利益到他人。



当我们教导儿女在起心动念处善待他人 ,根据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原理,这个善果才是最大的。


同样,伤害一个人,也可以分为多个层面。如果在起心动念处种下恶因,有怎样的心,便会有怎样的意识、语言、行为,因而会对他人造成极大的伤害,对自己的伤害也是极大的。


所以,在“心-道-德-事”不同的作用处用功,产生的反作用便会大相径庭,因而要引导子女在源头处,即念头上善待他人。


3

行为作用的主体不同

则产生的反作用不同


今天我们作为父母,肩负着引导孩子的重大责任。父母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把孩子引导到相应的方向上。


假如我们的大我开发得比较多,孩子的生命也会比较开阔。假如我们的小我太膨胀,孩子就很难超越父母的格局境界,我们就会成为自己孩子成长路上的障碍。


父母是可以推动儿女实现生命跃升的,但作为行为作用的主体,父母一定要首先成长自己。



4

行为作用的对象不同

则产生的反作用不同


我们做每一件事情,不管好与不好,对象是谁,产生的反作用都是不同的。


比如不爱同学、不爱朋友,是过错,但相对而言可归类于小过。


与之相比, 不爱祖国,则是大过。


要知道,热爱祖国是一份大善,是最大的行为作用处。如果孩子有机会与祖国同频共振,就会更容易抓住时代的机遇。



5

多个行为作用积累

会产生一个反作用


比如,占别人一两次的小便宜,可能不太会被察觉,或是能够被宽容。然而,一旦这类行为不断堆叠,日积月累,必将失信于他人,成为一个不值得信任的人。


这就是多个行为作用累积,会产生一个反作用。


6

一个行为作用

会产生多个反作用


比如,撒了第一个谎,就需要无数个谎来圆,过程可谓苦不堪言,直至最后无法自圆其说。


同样,做了一个错误的决策后,为了弥补,我们需要做更多的补救。而在补救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犯下新的错误。


7

一个行为作用

会产生聚合效应的反作用


一念恶,众恶相引而来。


比如,有些父母对孩子说:“爸妈辛苦奋斗就是为了你,为了给你留一家上市公司。”


但凡父母有这样的念头,就会变成相应的语言。给儿女种下了这样的种子,种种贪念便会在孩子心中生起。



一份贪念在心中生起时,奋斗的精神立刻被瓦解。


所以,当孩子没有后顾之忧,只等着享受父母留下的福泽时,便会变得庸碌无为。


所以, 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就是不劳而获。


就算真的给了孩子一家上市公司,但公司每隔几年都会面临重大的风雨挫折。一个没有经历过风浪、一直在享受安逸的孩子,何以引领一家公司前行十年、二十年呢?


8

一个小的行为作用

会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孩子小时候偷偷拿了同学一支笔、一个橡皮,虽然看起来只是小事,不会因此而受到严重的惩罚。但事实上,其心已有了恶念。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不劳而获的欲望不断增长,再不满足于一个小文具,很有可能因此犯下难以挽救的错误。



9

行为作用产生反作用

反作用又会成为新的行为作用

新的行为作用又产生新的反作用


根据唯物辩证法,因产生果,果又能产生新的因,新的因又产生新的果,则因果转换,因果循环。


若父母成就了儿女的贪心,其贪心所产生的行为作用会产生贪的反作用,其反作用又会成为新的行为作用的恶因,因而儿女变本加厉,心会在不断地因果转换中变得越来越贪。


所以,如果我们铸就了儿女的恶,就会导致儿女陷入恶性循环。


以上就是行为作用的九个原理,这些原理在无声无息地主宰着我们的生命。我们反观自己的起心动念,在多大程度上与这些原理正向吻合,或是负向吻合。


若能够正向吻合,我们就有机会引领子女走向光明。


教育有道,父母成就自己,就是成就孩子!深深深深地祝福大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