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升前MACD都会留下这样的痕迹,看看你的票有没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MACD作为最基础入门的指标,在股票市场运用非常广泛。

但很多人对于MACD其实并不了解,只知道金叉死叉,买入卖出。

结果不仅是指标时常慢半拍,还经常发现滞后、失真,跟着指标买,似乎“陷入绝境”,不仅没赚钱,甚至还亏了。

其实,MACD作为一个能量指标,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并不仅仅是金叉死叉这么简单。

不管是预测顶部和底部,还是阶段性的买入点卖出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MACD有两条线,分别是DIF和DEA。

大部分都知道两条线金叉买入,死叉卖出,这个是一种用法。

但实际上线的位置,决定了强弱。

线在水上,强势。

线在水下,弱势。

所谓的水平面,就是零。

回调不入水,股价就反弹,是加仓良机。

反弹不出水,股价就回落,是逃命机会。

两条能量线本身,对于股价的强弱是一个非常好的表达。

MACD最平时常用的方法中,还有判断底背离和顶背离。

股价新高,双线无新高,减仓观望。

股价新低,双线无新低,适度补仓。

MACD通常还可以用于判断假突破和真突破,假摔和真摔。

真突破,双线金叉,假突破双线不金叉。

真摔,双线死叉,假摔,双线不死叉。

可以说MACD的双线运用非常广泛,只不过线的交合略微有些滞后,通常会晚一个交易日体现。

MACD指标,除了两根指标线以外,还有能量柱。

很多人不理解MACD能量柱的意义,其实非常简单。

能量柱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多空能量。

红柱状放大,做多能量积聚,柱状收缩,做多能量减弱。

反之,绿柱状放大,空方能量积聚,绿柱状缩小,空方能量减弱。

能量柱很好的展示了能量的大小,直接反应了走势,也决定了后续走势的可能性。

上涨趋势中,出现小范围的绿柱状,可以理解为空方资金的发泄,但是能量很小,可继续持有。

下跌趋势中,出现小范围的红柱状,可以理解为弱势反弹,多方最后的反攻无力,必须离场。

柱状的情况,其实就是K线和量能的结合反馈,有着重要参考意义。

同样的,柱状本身也是相对比较滞后的,所以做短线的朋友,如果想用柱状去判断买卖点,可以参考60分钟的K线指标。


初次下水,反弹减仓。

初次下水的意思,指的是一直在水面的运作,经历一轮比较大幅度的下挫,进入了水底。

一般来说,股价第一次下水过后,会产生反弹,石头第一次扔向水里的时候,多少也会扑腾两下,激起水花。

所以,第一次下水的时候,反弹一定是先减仓的。

初次上水,静待确认。

同样的,所谓初次上水,指的是长期在水下运作的股票,出现一轮上涨行情,指标线到了水面上。

这时候,绝大多数股票还是会继续往下沉一下,进入水里憋一口气,确认一下不会再沉下去,然后才上岸。

当然,不是指线一定要下水,而是一定有个调整的阶段。

这就有了初次上水,静待确认,这个确认指的是第二次红柱状涌现的情况。

空方未尽,不博反弹。

所谓的空方未尽,指的是绿柱状仅仅收缩,但指标线仍向下,坚决不参与反弹,

空方只是暂时休息,给了多方喘息的机会而已。

或者说资金需要回暖一下才方便继续抛售。

指标线金叉需要大量资金入场,所以即将金叉之前,会开启下一轮下跌。

多方未尽,绝不离场。

所谓的多方未尽,指的是股价仍在上涨趋势中,趋势明显放缓,甚至出现短的绿柱状,但指标线仍在高位徘徊的情况。

多方在连续上攻后,需要在高位吸引资金入场,所以量能往往会继续保持,股价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挫。

这时候绿柱状会出现,指标线会死叉,但依旧在高位等待机会。

这种情况下,往往是继续持有个股,绝不离场,除非绿柱状出现明显放大,指标线开始大幅度下滑。

底部潜泳,买入信号。

所谓的底部潜泳,指的是指标线在水面下方,股价也在下降通道中,但是红柱状开始涌现。

这是资金明显在底部收集筹码的信号。

股价可能出现进一步下跌,指标线出现底部背离。

从指标线来看,就像是在水底潜泳的状态,是买入的信号。

顶部滑梯,卖出信号。

所谓的顶部滑梯,指的是指标线开始缓慢下滑,但是股价却相对比较坚挺的情况,类似于顶背离。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头部缩量的背景下。

从柱状来看,做多动能不断减少,做空能量开始涌现,是卖出的信号。


MACD本身,是一个经典指标。

所有技术指标,都具有参考性,是从某一个维度反应出某只股票的真实情况。

但指标的反应,始终是慢市场半拍的,这无法避免。

所以很多人说,盘内看指标不准,盘后看都准。

其实,如果要指标实效性好,就得缩短时间周期,但缩短时间周期,指标的失真率又会高一些。

所以两者必须结合起来看。

同样的,K线,均线,成交量也需要做一个结合,才能更有效。

单一指标如果百分百准确,那其他指标就都没有用了,指标终究只能做辅助的参考而已。

一看这标题就是在忽悠人,标准的标题党。试想,如果炒股都有固定的规律,岂不是人人都能赚钱了。别逗了,大家都很忙,要上班养家糊口的。

不过,话说回来了,要想炒好股,多学一些知识,包括技术指标,报表分析,实地调研等等还是有必要的。

个人觉得,macd确实是个经典的指标,但炒股不能单凭一个指标吧,否则会死的很惨。

关于MACD我只说以下二点:

1.不是股价波动跟着MACD去走,而是macd跟着股价去走。

2.在股价极端走势情况下,macd有背离作用,可做为参考。

券商具有资本市场资金优势,信息优势,人员优势,通信优势,即使这样都怕行业亏损,网传你们忽悠证券业协会讨论佣金最底线,那其他投资者如何玩。那你们看多的证券投资研报一批又一批,作何解释,只能说是忽悠韭菜接盘。所以,证券公司就是资本市场害群之马。没有自己价值判断标准,投研能力极差。现在依然依靠投资者佣金过日子,没有主动资产管理理念和能力,手握巨资自营盘亏损成狗了,券商将要倒闭一层子,券商盲目看多忽悠投资者做贡献。空仓过节一身轻松。

等行情走过,你会发现确实是那么回事。只不过,当行情还没有走出来的时候,看这些并没有用。

这是因为并不是因为MACD出现了某种形态了,股价就会怎么样,而是因为股价已经这样了,用MACD这个指标分析,就会出先这样的痕迹(虽然我并不无法看到题主所说的是那种痕迹)。但是不要把因果关系弄反了。

技术指标分析其实有个很大的漏洞,就是很多技术指标都是根据K线的收盘价、或者开盘价来作为初始数据来分析的。但实际情况是,交易,尤其是短线交易,在相对较大的周期中,一个周期就会有很多个价格,而很多短线的持仓时间可能都没有走完一根K线就结束了。而此时,技术指标却还没有反应过来。这就是技术指标对于短线的制约,其滞后性几乎是无解的。

不过,令人着迷的是,如果行情走完,再用技术指标去复盘的话,你会发现怎么分析,技术指标怎都是对的,K线的走势也是怎么分析怎么有规律,等你总结好这些所谓的经验,等你运用时,却发现技术指标再次失灵了!为什么呢?还是因为技术指标滞后性。

重要的事说三遍 : 股市行情已结束,退场时刻已到,大熊即将登场! 重要的事说三遍 : 股市行情已结束,退场时刻已到,大熊即将登场! 重要的事说三遍 : 股市行情已结束,退场时刻已到,大熊即将登场! (2017.11.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