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奇石“张骞西域众乐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一带一路”奇石“张骞西域众乐图”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避难秦州(今甘肃天水)时,写下的《秦州杂诗•闻道寻源使》中的诗句,诗中所歌颂的“寻源使”,就是西汉的张骞。在中国历史上,张骞通西域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并带上了某些神话色彩。民间传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开通西域,曾到了“西天”的黄河源头,会见牛郎和织女。牛郎和织女边听张骞讲述出使西域的经过和所见所闻,牛郎弯腰从黄河边的麦田抓起一把黄泥巴揉成一块泥土疙瘩,织女接过牛郎的泥土疙瘩顺手拔起麦田一根麦苗将张骞讲的喜闻乐见的画面画了下来。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由牛郎和织女共同绘制的“张骞西域众乐图”。(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张骞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前138出 陇西 ,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第二次在公元前119年率300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此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张骞西域众乐图”是出产于黄河的画面奇石,奇石宽17厘米,高15厘米,厚6厘米。奇石质底呈金黄色,与传说此奇石是牛郎用黄河边麦田的黄泥巴揉成的土疙瘩的颜色一致。奇石图案的颜色与传说此奇石是织女用黄河边麦苗绘出的画面一致。奇石的整体内容主要体现的是:张骞跨下骆驼和出使国众臣欢歌起舞,周围的群众有的在观看,有的起舞同乐。远处的天山黑黝黝的,宽广黄色的远方又有骑驼人朝歌舞人群走来。

“张骞西域众乐图”内容丰富喜庆,是张骞第二次成功出使西域的真实情景写照。

“张骞西域众乐图”虽然是牛郎和织女送给张骞的礼物,后经牛郎、织女和张骞三人商议将此方“张骞西域众乐图”投入黄河。让黄河之水将这幅喜庆的场景带给黄河两边的所有人。

千百年以来,黄河母亲河养育着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许多先人和当今世人都在根据”张骞西域众乐图”的传说在黄河岸两边寻找这块神秘“泥疙瘩”。而这块传说中的“泥疙瘩”通过几千年黄河水的冲刷,早己变成了坚硬的黄河石。据张骞的后人张大师介绍,1951年家父在去黄河边祭祖时一位老者把此石交给了张大师的父亲。“张骞西域众乐图”曾在张大师的“张骞祠堂”展出过一段时间,后因安全及传承问题,一直被张骞后人珍藏。

        张骞西域众乐图赋

牛郎织女会张骞,牛郎抓起黄河泥。

张骞西行感动天,织女绘画泥疙瘩。

感人画面送骞君,三人商议黄河水。

河水养育华夏人,喜庆疙瘩黄河石。

黄青素描中国画,生动场面写真情。

张骞奉旨出西域,骞勇神护路无阻。

西域民众歌舞迎,欢乐景象心相连。

张骞开辟丝绸路,千年古道贸易通。

丝绸铺成贸易路,惠泽八方一家人。

张骞成为千寿人,当今伟人出新人。

一带一路伟人字,带路神图和田玉。

奇石文化美丽画,诉说故事感后人。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