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风俗——跳花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小时候,应该是一直到小学快毕业吧。我很喜欢去看“跳花灯”。“跳花灯”是人去世了,女儿和姐妹(村里人称出钱请人跳花灯的人为”后家”)会请”跳花灯”的人去送死者最后一程,热热闹闹让去世的人走吧。上祭的晚上,会跳很长时间,大概八点一直到十二点吧,“后家”越多,跳的越多越热闹。

     在四年级之前不上晚自习,每场花灯都不会落下的,早早做完作业吃完晚饭等着爷爷或者爸爸带我去,去到去世人的家里遇上认识的小伙伴,如果花灯还没开始,就会一起跳皮筋或者丢沙包等着。没遇上周末的话,可讨厌第二天还要早起上课了,爷爷说,明早要早起,回去了。不不,再看一个。一看就到十一点多,第二天早上起不来了。上晚自习后,遇到周末才能去看了,最好的是可以看到结束。

     上祭后一天是出殡,出殡也要跳,奶奶领着我,从逝者家开始,一路追着出殡队伍,到绕棺才结束。人很多,跑得慢了,还看不见。还有人卖吃的,我最喜欢吃草莓冰淇淋,可是有些贵,不是每次都买的。

   “花灯”是很有民族内涵的东西,在我们村,彝族舞曲最受欢迎,三步弦演的最多,男女一起。印象最深的一出是,男的背着弦子,女的挽着男的手,一起向前,一起退后,步子很有特色,找不到语言去形容。

     喜欢看花灯,可能是小时候可以玩的太少了。现在去看花灯的小孩很少了。现在我也不太喜欢看了,今晚舅爷去世了,爸妈要请人跳花灯,跟着去看。就那样想起了那段看花灯的时光。

     看到跳花灯的人那样开心,看的人也很开心。小时候的我也是那样开心,就连外祖母去世时,看花灯时我竟也是那般开心,什么都不知道。

 现在却开心不起来了。看着跳花灯的场景,想着这个场景以后会出现在爷爷家外公家的院子里,我就害怕。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辈老了,虽说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但是对于自己而言,当面对这样的事时,害怕拒绝,不忍面对。害怕改变,害怕回家以后见不到熟悉的人,熟悉的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