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中的儒家思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古代文学中的儒家思想【1】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华民族精神形成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批判地继承中国文学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核心价值,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过程中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古代文学; 儒家思想;素质教育启示

  作为人类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很早就形成了完整的素质教育的观念体系,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宝藏与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而丰富的儒家文化,既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也规定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的主要内容。

  素质教育的根本点是树立和践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弘扬平等自由和谐的人文主义精神,对于中国主流社会来讲,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理想中的儒家精神思想。

  一、儒家思想与素质教育

  (一)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儒家以修身为本、以仁道为重心的人文理想是当代人文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历史和传统纽带,“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崇德修身”、“建功立业”“整体为止”、“仁爱和谐”。

  儒学中善的观念是以仁、义、礼、智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为基础的,它以君臣、父子、夫妻的伦理关系为出发点,以“仁”为灵魂,以“礼”为框架。

  “仁”的基本精神以孔子的说法可以概括为“爱人”和“忠恕”, 而“爱人”和“忠恕”的根本途径是“克己复礼”,可以说“克己”与“修身”是孔子道德修养论的一大特色,他提倡通过个体以仁为目标的道德修养来调整整个社会关系。

  (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

  中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当前的素质教育主要是人文素质教育,即弘扬人文精神的教育。

  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三)儒家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契合点

  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是素质教育应贯穿于专业和课程教学始终。

  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以学生的实际和学习需求把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熏陶和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理念。

  因为中国古代文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教化色彩,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传统思想对古代文学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建功立业、治国平天下是大多数古代作家的共同人生目标;把文学作为道德教化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思想,“文以载道”是我国文学的基本精神。

  众多古代文学优秀作品具有极为丰富而深邃的人文精神;中国古代文学所展示的是中华民族的生活画卷,它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我们祖先的生活面貌,更真切地记录了他们心灵。

  在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利用文学作品本身的教化作用,全面深入梳理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阐释其思想意义或价值,明其所载之“道”,阐释作品包蕴的真善美的光辉,以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能更深一层体会我国文学的基本精神。

  二、古代文学中蕴含的儒家思想

  在中国古代文学价值理念大厦的构架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参阅文化历史不难发现,灿若星辰的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引领性的作用,大批优秀的作家群体、文学作品以及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批评、文学理念本身就映射着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优秀成分,并将这种精神以文学文本的形式进行凝聚、传承、强化和进一步升华。

  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理想之塔的构成博大而深邃,精美而瑰丽,千百年来扩散着无尽的阅读、评鉴、感悟的品格张力,不同的文学家、批评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和诠释不尽相同,常有精辟概括之词,不尽一致,各领风骚。

  中国古代文学中映现出来的儒家理想价值体系,是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主流因素。

  (一)诗歌

  诗歌作为人类文化活动的最古老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的社会功能与人文价值,已被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文化所认同。

  诗歌所蕴含的内涵主要体现为对人的生命价值、社会责任的实现与追求。

  (二)散文

  蕴含儒家思想的散文始终存在,作品反映的基本思想人生态度是积极用世,它的许多经世致用的优质是超越时空的,是中华民族文学永远的精神营养,在《论语》、《孟子》到《荀子》这些儒家哲理散文中,随处可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社稷的存亡、天下的安危,社会人生和伦理道德成了儒家散文最关注的主题。

  (三)小说

  不仅诗歌、散文蕴含儒家思想,极具教化作用,小说也具有这样的功能,其作者也总是明确地以自觉推行教化为目地。

  中国传统小说弥漫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处处显露着对人生存价值的思考和评判。

  三、古代文学中蕴含的儒家思想对当代素质教育的启示

  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全经济球化时代对人整体性综合素质的看重,要求大学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和谐与法治并重、培育理想的人格和人性,而儒家人文思想的人本主义价值和当代大学教育的努力目标不谋而合。

  因此,提高大学生素质,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丰富素质教育内容,继承和发扬传统儒家人文思想价值体系,营造良好的弘扬儒家理想价值的校园文化环境。

  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再造和弘扬有着重要的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对生命价值精义的阐发,已深深渗透与中华民族的观念、习俗和思维方式之中,是民族传统拥有更多光华,使后人成长拥有更多钙质,为我们国人贮藏着取之不尽的营养。

  参考文献:

  [1] 徐放.杜甫诗今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5.10.

  [2] 安徽俗话报[N].安徽;1904年.

  [3] 鲁迅.鲁迅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34.

  现代教育技术激活中国古代文学【2】

  摘 要: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深入到高校日常教学工作中,它带来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管理等多方面的变革。

  如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个高校任课教师都在积极研究的课题。

  本文从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入手,探析在中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古代文学课堂;应用

  中国古代文学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历史的学科。

  它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所占课时比重较大。

  长期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一言堂”。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必须要全面改革,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含义与优势

  1.现代教育技术的含义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2.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的三大支撑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把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和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技术。

  网络技术是指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的一种新技术。

  通讯技术是对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撑。

  (1)优化学习环境

  多媒体可以通过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媒体为学习者营造出形象、逼真的学习环境。

  它是继文字、黑板、音像等教学媒体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新的教学媒体,它具有信息多维化、集成化的特点,表现力丰富,能够有效地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2)丰富教学资源

  网络技术将海量的数据、资料、程序、软件融汇到一起,形成一个特大型的资源库。

  在这个资源库里,教师可以找到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大量资源,并共享这些资料,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资料。

  这是以前任何一种教学技术都无法做到的。

  (3)扩大教学规模

  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打破了知识的垄断性,结束了优秀教育资源只被少数人占有和使用的历史。

  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向全社会开放,从而使全社会每一个求知者获益。

  现代教育技术将整个教学活动社会化,使教学从学校普及到信息技术覆盖的每一个角落。

  二、现代教育技术如何激活中国古代文学课堂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比起枯燥的讲解,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比如讲解《三国演义》中的“赤壁大战”时,就可以播放电视剧中有关“赤壁大战”的精彩片段,以更加直观、生动的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一边播放,一边讲解;也可以先播放,后讲解;还可以先提出问题,再播放,再提问、讨论或答疑。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破除“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角色转换。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还是信息的占有者。

  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和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教师传递知识的部分职能被现代媒体替代了,教师不仅是现代教育中教学信息的提供者、传授者,而且还是现代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的设计者、创造者。

  在现代教育技术下,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由主动地学习,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古代文学中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枯燥的文字生动化;可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还以“赤壁大战”为例,教师讲解的重点不是战争场面,而是大战之前孙、刘、曹三方军事集团智囊之间的计谋的较量。

  “苦肉计、反间计、连环计”,计计相连,引人入胜。

  教师在播放视频前,可以适时点拨,引起学生注意;也可以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之后讨论。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教师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就必须掌握各种媒体的特点、功能,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来选择、设计、组合、制作和运用,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现代教育技术促使教育者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三、结语

  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优化了高校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为探索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广大高校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努力学习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大力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拓展教学内容,发展学生思维,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当然,我们还应看到,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还有许多不足,有些教师在使用时还有许多误解,没有真正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景霞.现代教育技术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鲜活[J].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3(04):110-111.

  [2]普布卓玛.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情景创作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14):16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