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升的编著著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徐大升著作,除上面《濯缨笔记》所云的《三命渊源》、《定真论》外,其主要贡献,就是编著了《渊海子平》一书。
《渊海子平》一书,在中国八字命理学上,是一部经典典籍,也是现在留下的早期全面的一部命理书籍。
之前虽然尚有唐朝的《李虚中命书》,但参差不全,且很多为后世补充。
《渊海子平》考
据炎黄考,《渊海子平》并非有全部由徐大升所著,其主要贡献在编,即徐大升把当时朝代的许多命理研究名儒的文集都集合起来,而成此书。故名《渊海子平》,渊海,本身有汇聚汇集之意。
《渊海子平》之“引”如是说:“至于有宋徐公升复以人生日主分作六事,议论精微,作渊海之书,集诸儒之义传布,至今悉皆宗之。”
文中有“集诸儒之义传布”一句,明示此事。
故《渊海子平》一书,可以称之为子平命理的综合杂集,里面的文章书写风格各不相同,水平高低也是有所参差,良莠不齐。
故炎黄曰:现在存世的《渊海子平》,也是经历很多年代之后,不断增补、加注,和徐大升所编著的《渊海子平》已经不同。
现在存世的《渊海子平》,由原明朝杨淙与嘉庆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编,由钦天监李钦增补。
注意:即《渊海子平》,在明朝再版时已经增补很多内容,已经和原书内容不同了。
当时未注明原著作,即未署名此书为徐大升所编著。
到明朝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唐锦池增补署宋东斋徐大升编。
《渊海子平》题记云:“子平书,宋徐公东斋已详明矣。传有渊海、渊源之集,其理则一,篇句俱同。今之用者,惟宗渊海。而渊源亦有妙用,或未之集。今将二书合并参考,遗失总归一轶。加之诗诀、起例,增解字义。后学识之,则二书了然在目,无遗矣,谨白。”
此题记注徐大升名,为明朝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时增补,而不是之前杨淙与嘉庆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编,由钦天监李钦增补时的版本。
由此题记可以发现,徐大升当时传有《渊海》、《渊源》两个集子,注意,是“集”,就是子平术文章的集合书,不是徐大升自己写的书。此其一。
而后,明朝编此书时,把《渊海》、《渊源》两个集子合并在一起了,此为变动之一;
又“加之诗诀、起例,增解字义”,此为变动之二。
所以现在存世的《渊海子平》,有些内容是明朝编时加上去的,比如“诗诀”。
而《渊海子平》在明朝崇祯七年(1634年)的重版,又加上了“引”,其中又如下所述:
“至于有宋徐公升复以人生日主分作六事,议论精微,作渊海之书,集诸儒之义传布,至今悉皆宗之。后之诸君,文集渊源理义,篇章雷同,迄今数百年矣。板籍有亥豕鲁鱼之谬,学者少知其义。今唐君锦池,礼请精通此理者,以二书并之,增之口诀,正其讹伪矣。非悬壶化杖者,孰能更易。梓行于世,俾后学习之,不失古人之遗范矣。书成,唐子示余书,以此为引。”
也就是说,在1634年再版时,当时考证《渊海》是徐大升“集诸儒之义传布”,而《渊源》是后面的其他人所集的,而有当时的唐锦池把这两书集合在一起了,同时增加了口诀。
其中【卷五】的诗诀部分,很可能就是明朝时增补所入。
而前面卷中,亦有部分内容为明朝时增补。
所以,《渊海子平》经历很多年代,其中明清均是子平术发展繁荣的年代,传世至今,当有很多文集增补加注其中,这点我们当代的研究子平命理术的研究人员不得不考。
徐大升作为《渊海子平》的编者,当然,其中部分篇章,应该还是他本人的著作,亦或得师传而其补充说明的,比如卷一的“详解定真论”,其中《定真论》,据《濯缨亭笔记》所记为其所著。
“详解定真论”,可以发现,《定真论》和“详解”两个部分,非出自一人之手,故如果《定真论》确如《濯缨亭笔记》所记为徐大升所著,则后面的详解部分为后人所著。而出现在《渊海子平》的篇章名为《详解定真论》,而非《定真论》,则亦不排除《渊海子平》为徐大升之后人所编集的可能;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定真论》为徐大升所得师传,或为徐子平所著的可能,而徐大升本人在来详解此《定真论》。
故《渊海子平》,还有很多值得考究之处。
《渊海子平》目录
题记
子平书,宋徐公东斋已详明矣。传有渊海、渊源之集,其理则一,篇句俱同。今之用者,惟宗渊海。而渊源亦有妙用,或未之集。今将二书合并参考,遗失总归一轶。加之诗诀、起例,增解字义。后学识之,则二书了然在目,无遗矣,谨白。

子平渊海之理,始自唐大夫李公虚中,以人生年月日时,生克旺相,休囚制化,决人生之祸福,其验神矣。及公薨,昌黎韩公为之作墓志,以记之后。经吕大夫才又裁定之,并无述作之者。至于有宋徐公升复以人生日主分作六事,议论精微,作渊海之书,集诸儒之义传布,至今悉皆宗之。后之诸君,文集渊源理义,篇章雷同,迄今数百年矣。板籍有亥豕鲁鱼之谬,学者少知其义。今唐君锦池,礼请精通此理者,以二书并之,增之口诀,正其讹伪矣。非悬壶化杖者,孰能更易。梓行于世,俾后学习之,不失古人之遗范矣。书成,唐子示余书,以此为引。
目录
【卷一】
论五行所生之始·论天干地支所出
天干相合·十干所属方位十二支所属论
论十二干支阴阳所属·论十二支六合·论十二支三合
论十二支相冲·论十二支相穿·论十二支相刑
论干支字义·论十二支生肖
论六十花甲子纳音并注解
论天干生旺死绝
五行发用定例
论年上起月例·论日上起时例·论起胎法
论起息法·论起变法·论起通法·论起玉堂天乙贵人
起天官贵人·论太极贵人·论三奇贵人·论月德贵人
论月德合·论天德贵人·论天厨贵人·论福星贵人
论三元·论十干禄·论驿马·论天赦·论华盖
论十干学堂·论十干食禄·论金舆禄·论拱禄·论交禄
论暗禄·论夹禄·论垣城·论帝座·论六甲空亡
论截路空亡·论四大空亡·论十恶大败日·论四废日
论天地转杀·论天罗地网·论羊刃·论起大运法
论行小运法·论五行相生相克·论节候歌
论天地干支暗藏总诀·又论节气歌
又地支藏遁歌·论四季大节诀·论未来月朔节气奥诀
论截流年节气日时刻数要诀·论日为主·论月令
论生旺·又论五行生旺衰绝吉凶·论五行墓库财印
论官杀混杂要制伏·论五行生克制化各有所喜所害例
二至阴阳相生理·子平举要歌
详解定真论
喜忌篇
【卷二】
继善篇
看命入势·正官论·论官星太过
论偏官·论七杀
论印绶·论正财
论偏财·论食神·论倒食
论伤官·论劫财·论羊刃·论刑合
论福德秀气·论杂气·论日贵·论日德·论日刃
论魁罡·论金神·论时墓·正官格·杂气财官格
月上偏官格·时上偏财格·时上一位贵格
飞天禄马格·又格·倒冲格·又格·乙己鼠贵格
六乙鼠贵格·合禄格·又合禄格·子遥巳格·丑遥巳格
壬骑龙背格·井栏叉格·归禄格·六阴朝阳格·刑合格
拱禄格·拱贵格·印绶格·杂气印绶格·六壬趋艮
六甲趋乾格·勾陈得位格·玄武当权格
炎上格·润下格·从革格·稼穑格·曲直格
日德秀气格·福德格·弃命从财格
伤官生财格·弃命从杀格·伤官带杀格·岁德扶杀格
岁德扶财格·夹丘格·两干不杂格
五行俱足格·支辰一字·天元一气·凤凰池
【卷三】
六亲总论·六亲捷要歌·论父·论母
论妻妾·论兄弟姐妹
论子息·论妇人总诀
阴命赋·女命富贵贫贱篇
女命贵格·女命贱格·滚浪桃花
女命总断歌
论小儿·论小儿关杀例·论性情·论疾病
论大运·论太岁吉凶·论运化气
化气十段锦·神趣八法有类属从化反照鬼伏
论格局生死引用·论征太岁
杂论口诀
群兴论·论兴亡·宝法第一·宝法第二
寸金搜髓论
论命细法
伤官说·心镜歌
妖祥赋·络绎赋·相心赋
玄机赋·幽微赋
五行元理消息赋
【卷四】
金玉赋
碧渊赋
造微论·人鉴论
爱憎赋·万金赋
挈要捷驰玄妙诀·渊源集说·子平百章歌
四言独步
身弱论·弃命从杀格·五言独步
正月建寅候诗诀·二月建卯候诗诀·三月建辰候诗诀
四月建巳候诗诀·五月建午候诗诀·六月建未候诗诀
七月建申候诗诀·八月建酉候诗诀·九月建大功告戌候诗诀
十月建亥候诗诀·十一月建子候诗诀
十二月建丑候诗诀
十干体象
十二支体象
【卷五】
正官诗诀·偏官诗诀·印绶诗诀
正财诗诀·偏财诗诀·食神诗诀·伤官诗诀
羊刃诗诀·刑合诗诀·日贵诗诀·金神诗诀
日德诗诀·魁罡诗诀·时墓诗诀·杂气财官诗诀
时上偏财诗诀·时上一位贵诗诀·飞天禄马诗诀
六乙鼠贵诗诀·合禄·子遥巳诗诀·丑遥巳格诗诀
壬骑龙背诗诀·井栏叉格诗诀·归禄格诗诀
六阴朝阳诗诀·拱禄拱贵诗诀
六甲趋乾诗诀·六壬趋艮诗诀·勾陈得位诗诀
玄武当权诗诀·润下诗诀·从革诗诀·稼穑诗诀
曲直格诗诀·炎上格诗诀·福德格诗诀·弃命从财诗诀
弃命从杀诗诀·杀重有救诗诀·天元一气诗诀
化气诗诀·天元一字诗诀·刑冲诗诀·克妻诗诀
克子诗诀·运晦诗诀·运通诗诀·带疾诗诀·寿元诗诀
飘荡诗诀·女命诗诀·长生诗诀·沐浴诗诀·冠带诗诀
临官诗诀·帝旺诗诀·衰病死诗诀·墓库诗诀·胞胎诗诀
胎养诗诀·五行生克赋
珞碌子消息赋
论八字撮要法·会命要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