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活着,就是为了____不少于500字急需急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3-15
1.活着就是为了明白为什么活着
常有人问:“这人啊为什么活着!”以前总觉很无聊,大点了就觉得这似乎也是个很深刻的问题了!我们为什么活着呢?
  为了亲人?为了朋友?为了爱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答案自然不同,于是再有人问起时,我有了一个更圆滑的答案:“活着是为了明白为什么活着!”当你在临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回顾起来那时才有资格说自己这一生活着的原因吧!可又有几人,在临死前明明白白的撤撤底底的想上那么一回呢?
  朋友带着对世界的眷顾和对亲人的愤恨离去了,人们只是说她不应该,可是在她临死的时候她是不是也在想自己一生的意义呢?人活着就是为了饱尝更多的痛苦,也许她是这么想的!活着的人带着对她更多的眷顾,继续前行,大家有了更多的责任,更多活着的理由!
  活着就是为了明白为什么活着,为了死去和活着的人找到更真实可靠的答案!心里学家认为:人在想死的那一刻,周围的磁场异常的微弱!很多的人和很多的心里都会影响他们,也许一句话就会改变她的一生!
  快乐是没有条件的,不论你有钱或是没钱,拥有美好的家庭或是完美的事业,没有什么可以阻拦的,即使你在活着的同时寻找活着的答案,毫无疑问的是我们活着的每一天是需要阳光的和温暖的,当我们自私的爱变成一种对世人无私的爱时,快乐会更长远,活着的问题就变成了:“怎样活着才是最精彩?”
  这是话题的转变也是心态的转变,当思想从一条小河跃入大海时,拥有的就是无尽的宽广与酣畅淋漓!
  人为什么活着?因为我们想知道自己怎样可以活的精彩!
2.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活着,就是还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还能听到欢声笑语,还能看到五颜六色。活着,就是没有死亡,没有停止呼吸,就这么简单。这是看过余华的《活着》后,我的一个感受。活着并不具有伟大的哲理,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我不敢说我是余华的知己,但我认为一个小说家在创作小说的时候,他是在把埋藏于心中的思想通过人物通过故事来诉说。至于,书写成后的精髓,所谓的耐人寻味,发人深省,那是文艺批评家的事。作者的本身是在表达他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活着,是希望?活着,是动力?活着,是勇气?若这是余华希望通过这部小说来表达的主题,那余华太“新潮”了,我认为他是赶不上这样的时髦了。他只是把我们心中原本都明朗的,但压抑的,无法表达的东西,通过他的笔,活生生地展现了出来。《活着》是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读者说,太悲惨了。我想余华作家在看到读者这样的感叹后,应该不会大喜吧。余华的文字叙述是冷漠的,从《现实一种》《鲜血梅花》《在细雨中呼喊》一系列的小说中已经可以窥探出这个从小生长在“停尸房”对面的“冷面人”的独特风格。《活着》同样是凄凉的,虽然没有像《现实一种》《鲜血梅花》那样的血腥,让人感觉毛骨悚然,但《活着》的“死亡率”还是极高。书中的主要人物除主人公福贵幸存以外,其他人无一幸免。有人说:看后让人真想哭。我有点诧异:福贵的故事是让我们流泪来了吗?难道我们在看到一个少年时家庭殷实,而因为他的赌性与风流败光了家产,继而一生中承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 一送两代的惨痛事实(先送儿女再送女婿外孙,)而至今仍和一头老牛安详地活在这世界上的人让人感到的是伤心吗?在经历了这样的人情事故最终只剩一人半(姑且把那头老牛看成他的一“伴”)的时候,还能给你讲故事的人你会觉得他是怎么样的人呢?读《老人与海》的人都有同样的感触:这个老头太坚强了。他在大海中这样顽强挣扎,殊死搏斗,真令人肃然起敬。但余华《活着》的这个叫福贵的老人难道不坚强吗?一个“大少爷”沦落为一个最底层的穷人。原本呼风唤雨,现在摇尾乞怜,这个叫福贵的人后悔懊恼甚至想到了死,可真正要吊在这棵树上时他却连“一点死的心思”都没有了;兴许你也能忍受这样的遭遇,因为你可以说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重新夺得以前拥有的一切,甚至你可以这样鼓励自己:失败乃成功之母。那你能承受自己的母亲因为自己的恶习而最终撒手人寰,连最后一面也未能见着吗?姑且你擦了下眼睛强忍着眼泪流下来,那你能忍受原本健朗且长跑拿第一,体育老师甚至说“有望为国家做贡献”的儿子,因为救人献血而被医生盲目抽干血液导致死亡的事实吗?你能想象早晨还跑着跳着傍晚却躺在“太平间”里的是你儿子吗?你不去杀了那个医生你还是男人吗?或许你精神崇高,豪言壮语地说:舍己救人,我儿子做得好。那你还能忍受原本乖巧的女儿因为高烧无法言语,却幸运地找到了一个虽残疾但心地善良的男人时,却因为“难产”而丢了性命吗?或许你还可以说:为了女婿和女儿留下的儿子也要好好活着。那你还能在女婿意外死亡外孙又因为自己的马虎“暴吃豆子”而噎死的情况下活下去吗?在没有亲人没有任何依傍的情况下你凭什么活着呢?有人说,人活着,是因为目标。那福贵你认为还有目标吗?有人说,活着是因为总存在希望,那你认为福贵还在希望着什么呢?真的是依靠那头牛在发达吗?也有人说,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那福贵真的是害怕死亡吗?死有什么了不起,一抹脖子一“吧嗒”,但活着却要经历“忧愁痛苦与悲伤,哪个更困难?那活着,到底因为什么而活着?没有答案了吗?我认为不是的,活着,就是因为活着而活着。没有其他的理由,更没有大道理来支撑。我想活着,就活着。

谈到此处,心里升腾出许多的感触。余华的《活着》前言中说倒:“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余华的心是澄澈的,他阐明的道理是通俗的也可以是浅显的,但真正能发现其思想的人未必多。因为现在的人学会的更多是如何伪装自己,如何使自己把真实的思想隐藏而千方百计地思索着自认为高明的想法。事实上,活着很简单,但往往人就把他复杂化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多数的人认为:简单的道理是留给简单的人来思考的或者干脆说思考简单问题的人绝对不是聪明的人。人都不大情愿承认自己愚蠢说自己笨,于是,大家都在钻研着深邃的道理。于是,活着就演变出了丰富的含义。活着就不仅仅是活的了,他是“神”了其实是成“魔鬼”了。

3.人活着就是为了奋斗
那些考试总是考第一名的同学,他们的人生除了失败就没有别的!——九把刀

上面之所以引用这句话,仅仅是为了自嘲!在高中的时候,我可以称的上是九把刀口中所指的那类考试总考第一名的人,甚至最离谱的时候高考前的模拟考试我比第二名多了整整五十多分,又同时拥有物理、数学、化学等竞赛的获奖证书,“省三好学生”“市三好学生”等证书毕业的时候塞满了档案袋,然而高考时候却以三分之差与清华失之交臂,而我们那一届整体考的一塌糊涂,甚至被戏称为高中校史上最差的一届。

接下来,我选择了复读。可是自从复读开始,我就发现自己的斗志没有了。每天昏昏沉沉的,平时测验、考试基本都是靠前三年打下的底子,也维持在复读学校的前五名,可是应届时候创造的那个总考第一的神话没有了。我有很多时候都在考虑命运为什么对我这么不公平,高中三年,我不谈恋爱,不玩游戏,心里一直有个喜欢的女孩可是就是压着不说,甚至她向我暗示过很多次我都假装不知道,每天除了学习,唯一的乐趣就是在周末休息的时候站在学校旁边的书店里看一两个小时的小说、散文之类的闲书,模拟考试的时候,我的分数已经超出清华录取线很多了,但最后竟然会有这么个戏剧化的结局。而身边的一些学生,付出的辛苦完全没有我多,甚至还能在高三最紧张的时候谈个恋爱,高考竟然还能来个超水平发挥!

于是我就这么每天纠结这,心情也很差,成绩完全看那个阶段的心情,反正也未必差到哪去。换句话说,我当时完全就是再等第二次高考。而也就是在第二次高考之前的三个月,我才突然醒来,觉得即使有底子可是这么长时间没巩固也未必就行,于是就开始突击了。报志愿的时候,我也清楚认识到自己这一年来混混噩噩的,再加上没那个自信,于是报了香港的一所学校,而在这后面又报了武汉的一所工科学校作为保底的。说实话,报武汉的这所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武汉这里有一些亲戚,而且考虑到即使我考的很失误来这学校也能挑着专业读。

高考成绩出来,成绩比第一年少了二十多分,但是也接到了香港学校的面试通知,我高高兴兴的去了。面试过程我发挥的很不满意,同时也看到了很多来自本省名校的高中毕业生,我发现在我们那个地方我的知识积累和英语还算很不错的,但是与他们一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最后,我只拿到了学校的半额奖学金,按照我们家当时的生活水平是负担不起我这四年的。那没办法了,把档案退到下一批吧,于是接到了武汉这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整个暑假,我都在和朋友们疯玩。但是我一直在等一个人,那就是我高中喜欢了三年的那个女孩子。我想我自己终于去上大学了,我可以站到你面前对你说“我喜欢你,我们在一起吧”。也许世界上真的是有缘分这种东西,七月末的时候,家里就开始带着我出去旅游,并且一路到了武汉,中间就没回过家。而那个女孩子学期刚结束后去参加了实习,八月初才回了家,我们根本就没见上面。

到了武汉之后,离开学还有接近一个月,我没有事情做,就一个人开始在武汉逛荡。这也就是为什么开学后,班上同学组织出去玩什么的我总是没有兴趣的原因。(我发现要写的东西真的很多,今天先写到这吧,还有点事)

把我弄成最佳答案吧,我需要分。。。。。。。
第2个回答  2012-03-15
活着,就是为了奋斗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仅仅是简单的为了自己的生存么?小小的我却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从自己的生存环境中思考和感悟着这个问题。 
  生存逼迫着人们去奋斗,奋斗的路又很坎坷;生存很艰难,但再艰难也要生存。为了生存,一些人不择手段,不顾法纪,不讲道德,甚至出卖身体,这种种固然都是为了生存,但我要追求无愧于自己,有利于社会的生存。 
  有的人一生下来就要面对贫困,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是“公主”“皇帝”,我是前者。因为贫困,我刚上小学就与父母分居南北两地,打工的父母从此再没回来看过我,让我和奶奶生活在遥远的北方山村。因为没有钱,用不起电,我就点起煤油灯读书。孤灯寒夜北风吹,手脚冻烂心不悔。为了节约写字本,我从不用圆珠笔书写,因为铅笔写的字擦了还可以再写,直到那张纸烂得写不成。一件棉衣从小学一年级穿到四年级,直穿到再也无法补长加宽,才不得不从生活费里挤出点钱再买一身。上小学时用的书包补了再补,一直背到初二。一个冬天熬过去,身上能冻的地方都长了冻疮,又痛又痒,因为我买不起手套、耳套、棉鞋、棉袜。艰难的生存环境是我国早的悟出了奶奶的话的语重心长:“现在吃苦不怕,只要你努力学习,将来就不会做像我这样过苦日子的农民。”我记住了奶奶的话,为了能更好的生存我吃苦,我学习,我的成绩在那个环境里保持着优秀。 
  初二的时候,由于父母在外生存艰难,自顾不暇,就没有再给我寄学费回来,我只好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寄托着一生幸福与梦想的校园。这是同样穷困的叔叔就带着我出去打工、学做生意。在短短的打工日子里,我见了很多,想了很多,悟出了很多。我想叔叔现在虽然可以供我吃穿,但他不能供我一辈子,要生存还得靠自己,还得要读书。于是,在一次与父母的通话中,我强烈要求读书。就这样父母把我接到了西双版纳,在这个遥远而又美丽的边陲,我再次踏进了久违的校门,听到了虽然朗朗但却是不同于家乡口音的读书声。 
  难得的异地初三,我倍加珍惜,读得特别努力。一年后,我用允中的通知书报答了父母的支持与养育。可是,自古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爸爸在我接到通知书后就开始没日没夜地为我赚学费,终于劳累过度,疲惫不堪,被压茶饼的机器压伤了右手,从此这只为一家人赚取生活费的右手就只能干轻活了,但爸爸没干轻活的福气,生存逼迫那只残了的右手必须继续干重活。 
  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爸爸无力的右手,痛苦的表情,挣扎的身影,因为这一切都是为了我。比起其他同学来,我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过高的追求。我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爸爸妈妈的生存环境,就是为了让爸爸那只受伤的手不再疼痛,就是为了让和爸爸妈妈一样的打工仔不再为了生存而煎熬。这就是我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感悟出来的生存道理。 
  我知道我的路还很长,很艰难,处处布满荆棘,但我时时记着孟老夫子的话:“天降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时刻准备着迎接学习上、生活上的一切困难,直到迎来打工仔不再为生存而煎熬的那一天。
第3个回答  2012-03-18
撒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