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春风图

是朱自清的《春》中的春风图.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图画,赞美、抒唱春天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的春光里辛勤劳作,勤奋向前。可以说,这篇作品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又是一曲春的赞歌。作品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一是诗情与画意结合,和谐地创造了情景交融的境界;二是结构的严密,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三是语言的朴实、隽永。
教学设计依据:
根据课文内容特点和反复朗读、细心品味课文中描写的江南春景以及仔细揣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的训练要求,根据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以及语文学科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等精神。本课拟作如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 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并品味课文中美的情景,美的结构和美的语言。
② 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品读精彩的句、段,并作摘录笔记。
③ 掌握文中的新词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点为教学目标①
三、教学难点为教学目标②③
四、教时安排为2教时
五、教学中设计的提示问题为:
① 课文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课文前头和结尾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② 课文2-7段描绘了春天哪些景物?各种景物构成了怎样的图景?各种景物又运用了哪些词语、修辞进行描写?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体现了怎样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为: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反复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板书释题,导入新课
残冬过后,春天来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古人描写江南春色的名句。而春天的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吐艳的美丽景色,令人神往,令人陶醉。现在就让我们品读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春》吧。文中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美的结构,美的语言,一定会拨动我们的心弦。现在就让我们多读几遍,进入那美妙的境界之中吧。
(二)、领读课文一次,学生阅读课文一次,要求:读准字音,疏通字句。根据课文注释及借助工具书理解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词语。注意“静默、欣欣然、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搂精神”等词的引导理解,总结出抓住词中字义,分解语素,描述性释词的基本方法。
(三)、出示上述阅读提示,引导学生集体读、分组读、提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基本内容,包括分层次,概括各部分内容大意,文章整体结构特点等。
于朗读提示理解中形成下板书:
第一部分:盼春。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段① 总写
第二部分: 总写春的轮廓。 段②
春草图 段③
春花图 段④
绘春 春风图 段⑤ 分写 比喻、拟人
春雨图 段⑥
迎春图 段⑦
第三部分:颂春。 总写:收束全文,画龙点睛。
课后练习:
课文再反复朗读,巩固本教时内容,并为下一节涵泳性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美的情景,美的语言和美的结构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要求在上一节的基础上进行涵泳性诵读,进一步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云,品尝领略课文美的情景,美的结构和美的语言,最后以声情并茂的朗读,以能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和美感为目标而结束全文教学。
教学步骤:
一、出示上述阅读提示,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读、分组朗读、默读相结合的形式逐段品味描写春景的关键词语和运用的修辞手法,导出下列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盼春:盼、来、近:殷切的盼望
喜悦之情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第二部分:
总写春的轮廓:一切......张开了眼,山朗润,水涨,太阳脸红
春草图 草→钻、嫩、绿、满
草报春 人→坐、躺、滚、踢、跑、摸 春意盎然,
春花图 情态:赶趟儿 生机勃勃→ 花争春 颜色:像火、像霞、像雪 给人带来无限 味道:甜→果实 希望→
绘春 春风图 触觉:抚摸 应辛勤劳作,
珍惜美好春光
风唱春 味觉:草味、花香 (分写:比喻、
听觉:鸟声→清脆、宛转 拟人)
笛声→嘹亮
春雨图 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雨润春 状:斜织、薄烟
迎春图 城乡 老小 舒活 抖搂
人迎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
第三部分:颂春:三个比喻 娃娃:新
小姑娘:美 总写:画龙点睛,收束全文。
青年:健壮有力
三、分组讨论,引导加深对课后习题的理解。
答题思路:抓关键词、修辞。结合语境,答题要求理解。
四、声情并茂朗读课文,结束全文教学。
课后练习:
1、也写一段反映春天景物的文字。
2、摘抄精彩句、段。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