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浏览器大战介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11-29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191,194,914)年8月—1918(191,198,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The Great War)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等少数国家具有民族解放和自卫的正义性质外,其他都是非正义的。他们的正义不能根本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持续时间:1914(191,194,914)年7月28日—1918(191,198,918)年11月11日
  波及地区: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东
  结果:协约国获胜
  直接原因/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大约15亿人卷进战争
  死亡(约数):1669万人=将士:900万+平民:700万
  发起国家:
  三国同盟国:德国 意大利 奥匈帝国 (美国 日本 韩国)
  三国协约国:英国 法国 俄国 (中国 朝鲜 俄罗斯)
  主要参战国:
  协约国:**************
  同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7月开始到1918年11月,历时4年3个月,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参战国家地区达34个,受战祸波及的人口达15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75%。双方动员的兵力达889个师,共计7400万人,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7月开始到1918年11月,历时4年3个月,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参战国家地区达34个,受战祸波及的人口达15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75%。双方动员的兵力达889个师,共计7400万人,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
  普法战争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187,180,870)年 - 1871(187,18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互立阵营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围堵法国。他本来使德国与奥匈帝国及俄国结成“三皇同盟”,可是后来俄国在1878(187,188,878)年的柏林会议上,因巴尔干半岛问题,与奥匈帝国发生利益冲突。德国最终在1879(187,189,879)年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与奥匈帝国缔结秘密的德奥联盟。此外,俾斯麦转而与因为与法国在殖民地事务上发生冲突,在188(188,181,881)年争夺北非突尼斯失败而与面临孤立的意大利结盟。因此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三国缔结“三国同盟”。俄国得知德奥两国签订了“德奥同盟”后,俄国十分愤怒。但俾斯麦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为了保持与俄国的良好关系,于1887(188,187,887)年与俄国签订了“再保条约”。可是当俾斯麦在1890(189,180,890)年下台后,德皇威廉二世任由条约终止。而法国方面,则在法国财务支持俄国工业化后,在1892(189,182,892)年与俄国结盟。是为“法俄同盟”。而英国则在1904(190,194,904)年与法国签订“挚诚协议”。这协议并不是军事同盟。这是一项解决两国有关殖民地纠纷的协议。在法国的怂恿下,英、俄双方终于在1907(190,197,907)年结束他们的殖民地纠纷,签订“英俄谅解”。同年,法国、英国和俄国因受到德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威胁,组成“三国协约”。欧洲从此分为两大阵营,因此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都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因为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被暗杀而引起的。
  争夺殖民地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兴起。在俾斯麦时代,鉴于统一德意志帝国初立,故对殖民地的争夺较少参与。后来,鉴于国内商人势力兴起,商人要求德国政府争取海外资源和市场。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麦就那样被罢后,可是后来德皇认为德国殖民地太少,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就又实行了“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划分全球的势力范围。于是触犯了老牌殖民大国——英国和法国双方的各自利益。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沙皇俄国得到利益,这亦使得两大阵营的冲突加剧,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军备的竞赛
  两大军事集团在战前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德国于1900(190,900)年制订海军法,将海军规模大加扩充,并于1900(190,900)年,发动了俄,日,德,法,英,美,意,奥八国进行侵略中国的战争,6月,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7月,攻陷天津;8月,占领北京。侵略军在华屠杀人民,掠夺财物,践踏中国主权。清廷慈禧等人逃往西安,派李鸿章等人求和。11月,侵略军增至10万分别入侵山海关、保定、正定等地,并进兵山西。沙俄还单独出兵17万分六路入侵中国东北。1901(190,191,901)年9月,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1)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收做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总理衙门改组的外务部《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随后英国为保持海上力量优势,以维持安全,在1905(190,195,905)年开始建造无畏舰,并在1907(190,197,907)年德国开始建造无畏舰时以二对一海军政策,即保持自身无畏舰数为德方之两倍以相应付,在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后,又联同法俄两国实施三国海军联防,即英国在北海、法国在地中海、俄国在波罗的海分别对付德奥两国海军;而在陆军方面,由1880(188,180,880)年到1913(191,193,913)年,德国常备军由42万扩充至87万,法国则由50万扩充至80万,俄罗斯也准备由80万增加到230万,可是最后虽未达标,唯其陆军已有140万,是全欧之冠,不过其素质却甚为低下,无法和德法两国的陆军相比;奥匈的军队由27万扩涨至80万,意大利由20万扩大至35万,而奥意两国的陆军素质皆不及德法,最后美国也相应欧洲局势紧张将军队数由3万4千人扩张至16万。
  日俄战争
  1904(190,194,904)-1905(190,195,905)年间,俄国为了缓和国内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同垄断帝国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转移人民视线,消除革命,同日本进行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战争,进而争夺亚洲及整个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最后日本获胜。俄国被迫于1905(190,195,905)年9月5日在朴茨茅斯同日本签订和约。 朴茨茅斯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军事及经济上之“卓越利益”,并且不得阻碍或干涉日本对朝鲜的任何措置。俄国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以及有关的其他特权,均移让与日本政府。俄国将由长春(宽城子)至旅顺口之铁路及一切支线,以及附属之一切权利、财产和煤矿,均转让与日本政府。此外,条约还规定将库页岛南部及其附近一切岛屿永远让与日本。
  争夺摩洛哥事件
  德法两国为了争夺在摩洛哥的利益,引发了两次摩洛哥危机。第一次摩洛哥危机 1905(190,195,905)年3月31日,德皇威廉二世出访摩洛哥南部重要港口丹吉尔时宣称将会保护摩洛哥的独立及其领土的完整,使其与在摩洛哥扩张的法国关系变得紧张,这就是第一次的摩洛哥危机。1906(190,196,906)年1月16日,欧洲在阿尔赫西拉斯举行会议,达成了《阿尔赫西拉斯决议》,决议承认摩洛哥能够独立,但是由法国和西班牙两国负责摩洛哥的警务。其中由法国来控制摩洛哥的海关及警察。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1911(191,911)年5月21日,摩洛哥发生反苏丹的部落起义,法国就借机派兵攻占其首都非斯。德国则要求法国割让部分给非洲作为补偿,并于该年的7月1日,以保护本国商人为借口,出动炮舰“豹”号驶至摩洛哥的港口阿加迪尔,战争一触即发,这次行动被史家称为“豹的跳跃”。英国因惧怕德国挑战其海上的霸权,因此支持法国,态度强硬。德国只好被迫退让,与法国在该年11月4日达成协议,以一部分给刚果为代价,德国承认摩洛哥为法国保护国。1912年3月,法、德两国签订《非斯条约》,法国正式成为摩洛哥的保护国。因此也使德国与英、法两国在这两次摩洛哥危机里结怨更深,而德皇还扬言不会再退让,这使战争危机更进一步加大。
  欧洲火药桶——巴尔干
  巴尔干半岛向来都被称为欧洲火药桶,当时巴尔干半岛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发生了两次巴尔干战争,并使得奥匈帝国和俄国的冲突又加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深厚的导火线。
  波斯尼亚事件
  1908(190,198,908)年10月6日,奥匈帝国以保护侨民为理由派兵吞并了原由其托管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这激起了想获得这两地(因有较多塞尔维亚人)的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奥情绪。因为塞尔维亚作为斯拉夫国家的“二哥”(“一哥”之名由俄罗斯拥有),极度渴望统治全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但奥匈帝国的出兵令其希望毁灭,因而反对此行动。
  第一次的巴尔干战争
  中国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191,911)晚间八时,程定国发出武昌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士兵首先发难攻占楚望台军械库,继而深受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影响的大部分新军共同响应。吴兆麟、熊秉坤率起义部队攻打湖广总督府,在南湖炮队的炮击下,起义军在次日黎明前,占领总督衙门,湖广总督瑞澄逃走。
  10月11日黎明,起义军聚集在湖北谘议局大楼会议厅,新军八镇十五协二十黎元洪像九标二营司务长蔡济民召集会议,商讨组建军政府和推举都督人选。除革命党人吴醒汉、徐达明等十馀人外,还邀请谘议局议长汤化龙、副议长张囯溶以及议员,还有旧军官吴兆麟参加。会议请汤化龙主持。吴兆麟提议由第21混成协统领黎元洪担任都督,立宪派一致拥戴,部分革命党人也因为黄兴、宋教仁不在武昌,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被害,孙武被炸伤,蒋翊武被迫逃跑,没有更好的人选表示同意,因此会议通过了以黎元洪为都督,汤化龙为民政总长(一说为总参议)。
  11日上午,武昌全部光复。晚上成立谋略处。在谋略处的主持下,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公布军政府檄文和《安民布告》,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废除清朝宣统年号,改用黄帝纪元,宣统三年改为黄帝纪元4609年。军政府建立参谋部、军务部、政事部、外交部。以谘议局大楼为办公地,以十八星旗为军旗。谋略处以军政府名义发布《布告全国电》,《通告各省文》等文告通电全国。
  10月12日,革命党人第二十一混成协第四十二标士兵胡玉珍、邱文彬、赵承武等在汉阳发动起义,光复汉阳;随后赵承武率起义军攻占汉口。至此,武汉三镇全部掌握在革命军手中。
  10月14日,经奕劻、徐世昌、那桐保举,监国摄政王醇亲王载沣任命两年前被罢黜,现在彰德养病的袁世凯为湖广总督,袁托病不就。10月22日湖南独立。10月23日江西九江独立。10月27日任命袁为钦差大臣,统率北洋军向武汉进攻。袁督师到鄂,驻节孝感萧家港。
  1911(191,191,911)年12月初,南北双方达成停战协议,双方代表随即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举行谈判。伍廷芳代表革命军方面提出:清朝皇帝退位、选举总统、建立共和政府等条件;唐绍仪代表袁世凯向革命军进行要挟。与此同时,英国、美国、德国、俄国、日本、法国等帝国主义对议和施加压力,声称“中国的战争若持续下去,将有危于外人的利益与安全”,促使双方尽快达成协议。混入革命阵营的旧官僚和立宪派也蝎力把南方引向拥袁的道路。在内外胁迫下,革命势力作出让步,孙中山发表声明,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举袁世凯当大总统。革命势力对袁世凯的妥协退让,致使革命的果实被封建地主顽固派,帝国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窃取,终于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12月11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在上海和汉口两地的17省代表来到南京,继续商讨建立中央政府事宜。12月14日,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根据《中华民国临时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政府组织大纲》选举总统,此时代表们分成支持在湖北立首功的黎元洪以及支持黄兴两派,相持不下。12月15日,代表获悉袁世凯赞成共和,决定暂缓选举临时总统,虚位以待袁世凯反正。
  12月25日,孙文从法国马赛回国抵达上海。孙文由于有着比较高的威望,受到许多革命团体的支持,成为众望所归的总统人选。立宪派和旧势力也认为孙文是在争取袁世凯反正之前的总统人选。12月28日,在南京召开临时大总统选举预备会。12月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江苏咨议局会议厅召开选举临时大总统会。临时大总统根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第一条:“临时大总统,由各省都督代表选举之;以得票满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者为当选。代表投票权,每省以一票为限。”选出。参加选举的有直隶、奉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十七省代表四十五人,孙文获得十七张有效票中的十六票,当选为第一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191,192,912)年1月1日,孙文在南京正式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并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中强调“国家之本,在于 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时合影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1月2日,孙文通告各省废除阴历,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1月3日,各省代表会议推选黎元洪任临时副总统,并通过了孙文提出的临时政府内阁各部总长、次长名单,正式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临时政府下设十个部,陆军部总长黄兴兼任参谋本部总长,海军部总长黄钟瑛,外交部总长王宠惠,司法部总长伍廷芳,财政部总长陈锦涛,内务部总长程德全,教育部总长蔡元培,实业部总长张謇及交通部总长汤寿潜。此外,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法制局长宋教仁,印铸局长黄复生。1月11日,各省代表会议通过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为纲领,以南京为临时首都,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象征五族共和之意。1月28日各省代表会议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代表会为任参议员,推林森、陈陶遗任正副议长。
  1912(191,192,912)年3月13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与黑山组成巴尔干同盟,联合攻打奥斯曼土耳其。10月18日,巴尔干同盟与奥斯曼土耳其爆发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果奥斯曼土耳其大败,1913(191,193,913)年5月30日与巴尔干同盟签订《伦敦条约》,宣布放弃除君士坦丁堡外所有在巴尔干半岛的领地;保加利亚则取得马其顿;塞尔维亚因为得不到亚得里亚海的出海口而感到不满,因此巴尔干同盟出现分裂。
  第二次的巴尔干战争
  1913(191,193,913)年6月1日,塞尔维亚与希腊结盟,预备进攻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于其后亦加入塞希同盟。6月29日,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奥斯曼土耳其亦对保加利亚宣战。结果保加利亚大败,8月10日与各参战国签订《布加勒斯特条约》,多布罗查北部由罗马尼亚取得;马其顿则被分成三部分,其中瓦尔达尔、马其顿划归塞尔维亚,皮林、马其顿划归保加利亚;爱琴、马其顿划归希腊。这引来了奥匈帝国的不满,因为塞尔维亚在这两次巴尔干战争里获得的利益太大,威胁其在巴尔干半岛的地位,而俄国则借由塞尔维亚插手巴尔干半岛事务,结果与奥匈帝国的冲突加深,使得大战一触即发。
  爆发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这次事件为在欧洲爆发全面战争的直接原因。   
  1914(191,194,914)年6月28日上午9时正,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塞尔维亚一个秘密组织成员,17岁的普林西普向斐迪南夫妇开枪射击,斐迪南夫妇毙命,普林西普被捕。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普林西普的行动是热爱民族的一种伟大表现,但是刺杀斐迪南的这一萨拉热窝事件被奥匈帝国当做了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口实。1914(191,194,914)年7月23日奥国在获得德国无条件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发最后通牒,包括拘捕凶手、镇压反奥活动和罢免反奥官员等,塞国除涉及内政项目外悉数同意。不过,奥国依然将行动升级。与此同时,德国知悉俄国的军事动员,德皇要求俄国停止并迅速备战。鉴于各国的强硬外交和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自骄,战争已无可避免。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帝国垄断资本阶段,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速了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同垄断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的代理人为了转移民众视线,大搞特搞军事竞赛,这从各国对军事的投入可以看出,对外发动侵略战争,进行领土扩张,企图达到缓和阶级矛盾的目的。
  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它嫉妒英国的贸易和殖民地,开始建立海军。德国的侵略政策引起了其他欧洲国家的担忧。临近1914年的几年中,英和德进行备竞争,为了海军建造出更大更好的军舰。欧洲国家在贸易,殖民地和军事方面的对立也不断发展。欧洲国家逐渐结成了防御同盟。
  结盟
  主要同盟是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美,日,韩)。同盟国条约规定,一国受到攻击时,同盟国要协助防御。其目的在于组织俄国在巴尔干的侵略活动。另一个联盟是英国,法国和俄国(中国 朝鲜 俄罗斯)的三国协约,这不是一个军事联盟,但其成员国同意联合抵御来自德国(美国)的任何进攻
  关于具体解说,详见家长制,封建军阀作风和封建官僚作风,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教条主义,所以后来逐渐陷入了少数人专政的局面,对此可对照华盛顿的美国建国史,有奴隶社会直接跳跃到资本主义社会,从上世纪70-80年代后,第三次信息技术文化工业革命暴风来袭,美帝率先掌握了新技术,总体把握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导权,而苏联自赫鲁晓夫至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了一步步错误的改革,再加上未能掌握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导权,受不了美帝精神,金融鸦片的“糖衣炮弹”以及意识形态的入侵,大力发扬“娱乐至死”的精神,以致最终解体分崩离析。历史告诉我们谁能掌握了工业革命的主导权,就能引领意识形态,引领世界潮流,所以说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紧跟技术文化潮流,牢牢掌握信息技术文化工业革命。所以我们应借着美苏护斗这一时机,采用"一国两制,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引领新的技术,提高我们的科技技术和文化水平,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另一方面为此混进了美欧帝国主义以及受美帝娱乐至死的“糖衣炮弹”攻击的封建官僚主义者衍变成了官僚资本主义,以及小资产阶级由自由竞争阶段逐渐蜕变成的大资产阶级。所以说现阶段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是: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以及大资产阶级,他们相互勾结,压迫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以及广大的劳动人民群众。
  当前任务
  如今的帝国主义比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在世时情况复杂的多,强大的多,如今帝国主义是好比一个“小老鼠”受到巨大的核辐射从而基因突变成的像开水瓶一样大的“巨鼠”,要打倒它,只能“以退为进”、“刚柔并济”,等待“天下有变”,一击即中要害,则一通百通,一解百解,历史告诉我们,帝国主义走向鼎盛之时也就是他们走向坟墓的时候了,美欧各国不堪压迫的人民群众起来了,华尔街的民众起来了,美欧帝已经到了走向悬崖的身边,只不过还在做无谓的挣扎罢了,目前我们一方面要进行信息文化体制方面的控制革新发展进步,牢牢掌握第三次信息技术文化工业革命主导权,在意识形态上压垮他们,引领世界潮流,同时支援华尔街等欧美各地正义的示威游行,强烈抗议垄断资本美欧帝集团残暴的镇压行动。对内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大资产阶级”这三座大山,同时以辛亥革命为荐,严防混进我方阵营中的美帝以及其走狗,严防现代版“袁世凯”,如若此革若败,那么新一次的世界大战离我们不远了......
  不知多少次“倾盆暴雨”,多少次“阴晴圆缺”,多少次“烈火飞舟”,多少次“流星划过”......
  以奥巴马为首的美帝以及走狗们,不要再故作伪态了,无谓垂死的挣扎是没用的,你们无法阻挡历史前进的脚步,历史不因你们而改变,你们累了,去睡吧,休息吧,以你们的所作所为有何脸面在九泉之下面对你们伟大的华盛顿、林肯总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1-29
360 好123 火狐 ie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