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有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可怎么分析这三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11-17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
1,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附录:《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韵脚)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韵脚)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韵脚)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韵脚)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韵脚)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韵脚)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韵脚)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韵脚)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韵脚)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韵脚)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韵脚)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韵脚)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韵脚)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韵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