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敬老习俗,身边案例,随想(追加悬赏分)

春节敬老习俗50字以上,身边案例100字以上,随想200字以上,快!限时一周。
最佳答案将追加财富5-20点,望踊跃回答!!!
谢谢O(∩_∩)O谢谢
其中一项也可以。不够字数也可以。有几句算几句。

尊敬老人、孝敬父母、尊老敬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五千年灿烂中华文明之精华,我们中华儿女以拥有它而感到自豪。德为人之本,孝为德之先,百善孝为首。

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尊老敬老教育书籍,不断充实自我,做到以真情敬老,以真心爱老,以实际行动助老。

二、积极参加尊老敬老实践活动,持续开展青年自愿者助老活动,开展“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活动等。

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回报父母和身边的老人做起。在家为老人捶捶背,梳梳头,做一道菜,讲一个笑话等。

四、在外遇到老人要笑脸问候,乘坐公交车时主动为老人让座,自觉制止不尊老敬老的行为。

五、把自己、家人的经历或熟知的尊老敬老故事和感想写成文章,向有关刊物投稿,宣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人和事。

我希望,各位同学能够自觉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家做个尊老的好孩子,在校做个尊老的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尊老的好公民,让尊老、敬老、爱老美德在校园和社会蔚然成风。

改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02
  敬老习俗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说过:“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意思是学校要重视用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去教育学生。少者行路时遇见头发花白的老人,不论相识与否,应帮助老人携带背负头顶之物。又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即不仅要尊敬自己家的老人,还应尊敬别人家的老人。

  为了使敬老、养老形成风气,历代封建王朝对尊敬老人、赡养老人,都作过一些具体的规定。

  据史书记载,周朝每年都大规模地举行一二次“乡饮酒礼”,其目的是“正齿位,序人伦,敬老重贤,息事端,敦睦乡里”。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民无宁日,但仍规定70岁以上老人免一子赋役,80岁以上老人免二子赋役,90岁老人全家免赋役。

  汉代尊敬老人更是蔚然成风。汉文帝明确规定,80岁以上老人每月供给大米1石、肉20斤、酒5斗。同时规定:“凡孝子亲者人帛5匹”。由于汉代统治者大力提倡敬老,因而敬老之俗,屡见于史书。《汉书•食货志》曰:“人者必持薪樵,轻重相分,斑白不提携。”《汉书•地理志》记载,山东新泰、泰安一带,濒临洙水和泗水河,过河时,年少者常搀扶老人过河,并代他们携带东西。久而久之,“长老不自安,与幼少相让”。

  唐代规定:“男人七十,女人七十五以上者,皆给一子侍。”

  明代对老人有三种优待,一是“尊高年”,二是“设里正”,三是“优致仕”。

  清朝的“千叟宴”更为后人津津乐道。1772年,康熙帝69岁生日时,曾邀请全国70岁以上老人赴京应宴,参加者有2417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尊老敬老,并对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从法律和政策上作了明确的规定和有力的保障。

  在正宁当地把为老人让席、让坐、让路视为文明行为,也是一个人家庭教育和个人修养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孝敬父母、养老送终,更是人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因而民间流传着许多《敬老谣》、《劝孝歌》。这里选录较古老的一首:

  世有不孝子,浮生空碌碌。

  不念父母恩,何异栽枯木。

  百骸未成人,十月居母腹。

  渴饮母身血,饥食母身肉。

  儿身将欲生,母身如杀戮。

  父为母悲伤,母对父啼哭。.

  惟恐生产时,身为鬼眷属。

  生出孩儿来,一命喜再续。

  自是慈母心,日夜勤抚育。

  儿睡正安稳,母不敢伸缩。

  母睡湿炕席,儿眠干被褥。

  全身处臭秽,无暇思沐浴。

  横簪与倒冠,形容不整肃。

  乳哺经三年,汗血几千斛。

  动步忧坑井,行走怕颠覆。

  病痛与痧痘,急忙求医卜。

  若遇危难病,伤心多暗哭。

  拜佛更求神,许愿又还福。

  只要小儿安,不惜费钱谷。

  一朝得回生,欢喜开眉目。

  请师入学堂,诸事劳心曲。

  辛苦几万般,年至十五六。

  血气渐刚强,行至难拘束。

  伦理总不知,诗书懒去读。

  袖手食三餐,嘴馋好食肉。

  朋友外追随,酒色恣所欲。

  游荡不营生,还嫌不满足。

  好为下流事,不顾亲玷辱。

  日暮不归家,倚门母望速。

  儿行十里程,母心千里逐。

  娶得妻来家,鱼水情和睦。

  看母面如土,看妻颜如玉。

  母若责一言,含嗔怒双目。

  妻或骂千万,赔笑不为辱。

  母穿破裙衫,妻着新衣服。

  父母或鳏寡,长夜守孤独。

  健时与一饭,病则与一粥。

  弃置在空房,犹如客寄宿。

  将为泉下鬼,命若风中烛。

  快快至无常,孤坟埋山谷。

  才得父母亡,兄弟分财物。

  这个要分多,那个嫌不足。

  不感创业难,惟言我之福。

  此等不孝人,不如禽与畜。

  慈鸟尚反哺,羔羊犹跪乳。

  劝尔为人子,经书须勤读。

  黄香曾扇枕,孟宗曾哭竹。

  子路曾负米,丁兰曾刻木。

  老莱舞斑衣,乐正忧伤足。

  如何今世人,不学古风俗。

  勿以不孝头,枉顶人房屋。

  勿以不孝口,枉食人五谷。

  勿以不孝身,枉着人衣服。

  天地虽广大,不容忤逆族。

  急早悔前非,周待天诛戮。
  【温暖回望】
  孝心潮, 触动了更多人的内心世界
  有一篇文章,将传统孝道用6个词语进行了高度概括: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其中,“敬亲”是指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奉养”指的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立身”指的是子女要成就一番事业;“谏诤”指的是在父母有不义的时候,应谏诤父母,防止父母陷于不义;“善终”指的是父母过世要尽各种礼仪。
  “过年回家送父母点啥”故事征集活动中,除“立身”和“谏诤”之外,孝道的其他方面都得到了体现。再次回望过去的报道,我们不难发现,孝道情理,再一次得到放大和宣扬。
  一个小小心愿,让母亲热泪盈眶
  尽管读者聂嘉萌当时留下的名字是“蓝调儿”,但当她手机号后四位出现在报纸上时,她病床上的母亲就已经猜到是自己的女儿了。“用自己的十年寿命换得母亲的健康”,就这样一个心愿,让母亲感动得流泪,就已经十分满足了。什么样的礼物,能抵得上这样一份血浓于水的真情呢?
  像“蓝调儿”一样,还有多位读者,送给父母的新年礼物,是一个问候,一个心愿。种种原因,他们没有用丰厚的物质回报来孝敬父母,而是选择了一种精神上的回报,让父母感受到他们来自心底的关怀与牵挂。正如手机尾号为“0192”的读者所说的那样:“在远方,子女不能与你们团聚,但心,却永远和父母在一起。”而读者师先生,春节送给父母的是一只小猫,因为他知道,他人不在父母身边,小猫可以弥补父母内心的失落。
  父母期盼,确实就是这样的简单:希望子女的心,和自己永远在一起。空巢中的守望能够得到理解与短暂的满足,也就足够了。
  父母的健康,最让子女放心不下
  “乌鸦尚有反哺之孝;羊亦知有跪乳之恩,更何况人乎?”更是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中常提到的一句话。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论我现在是怎样,或希望将来能怎样,都亏欠我那如天使般的母亲。”
  在众多活动参与者中,选择保健品、保健器械、衣服作为春节孝心礼物的,占相当大的比例。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但是,通过此次活动我们高兴地看到,儿行千里,父母的身体一样是放在心头的。
  “黄香扇枕”的故事,是我国明代《二十四孝图》中的一个经典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做黄香的人,在炎炎夏日,为让父母能安然睡觉,坚持用手扇为父母送去一丝微风的故事。到了物质条件优越的今天,虽然很多人不能亲自为父母捶背洗脚,但能为父母购置实用的各种保健器械,也算是一种理想的孝心的表达方式了。像宋雪娇送给父母的磁疗足浴桶,手机尾号为“0116”读者送给父母的按摩仪等等。
  为人子女,安全、守法也是尽孝
  关于孝道,孔子还有一句名言:“父母唯其之忧。”这句话的意思是,为子女者要想想自己生病时,父母那种忧愁、担心的心情。言外之意,不言自明。这句话的深意还在于:为人子女者除了因病使父母担忧外,其他的一切都不要让父母操心,如安全、守法等,做到了这些也是孝。追问

谢谢!太棒了!还有一个小问题,元旦和腊八节在同一天(如今年)这种情况多少年发生一次?还有元旦和腊八节的简介。尽力答吧~呵呵~。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1-01
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我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追问

请问有更多的春节敬老习俗吗?具体一点。还有请教一下,随想应该怎么写?

第3个回答  2012-02-23
哇塞!你那个校的?我们的假期作业也有这个诶!
第4个回答  2012-02-28
哈哈哈我也是03的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