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延安情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2

1. 有关延安的诗句

秋日送曾公子实卿之延安书扇头

【作者:杨文卿】

车马翩翩送汝行,离愁遽逐海云生。

三杯篱落菊花节,一路蛩螀豆叶声。

荒草浊河连古戍,悲笳明月动山城。

鲤庭趋后劳相报,婚嫁如今累尚平。

延安守岁

【作者:向敏中】

律管风生消暮景,塞原烟静绝妖氛。

坐移残烛光阴变,故旧年华一夜分。

延安道中作

【作者:司马光】

羁旅兼边思,川原蹀血新。

烟云长带雨,草树不在春。

细水淘沙骨,惊飚转路尘。

今朝见烽火,白首太平人。

依韵和延安庞龙图柳湖

【作者:范仲淹】

种柳穿湖后,延安盛可游。

远怀忘泽国,真赏即瀛洲。

江景来秦塞,风情属庾楼。

刘琨增坐啸,王粲斗销忧。

秀发千丝堕,光摇匹练柔。

双双翔乳燕,两两睡驯鸥。

折翠赠归客,濯清招隐流。

宴回银烛夜,吟度玉关秋。

胜处千场醉,劳生万事福

王公多雅故,思去共仙舟。

和延安庞龙图寄岳阳滕同年

【作者:范仲淹】

优游滕太守,郡枕洞庭边。

几处云藏寺,千家月在船。

疏鸿秋浦外,长笛晚楼前。

旋拨醅头酒,新炮缩顶鳊。

宦情须淡薄,诗意定连绵。

迥是偷安地,仍当饱事年。

祇应天下乐,无出日高眠。

岂信忧边处,胡兵隔一川。

自延安回道中作

【作者:晁说之】

延州红胜洛州花,打剥工夫阿那家。

我亦劳心添病骨,悔将黄卷负年华。

自延安回道中作

【作者:晁说之】

多谢芳樽与献酬,只将万斛醉吾愁。

春花来作人间梦,梦到鸦啼不得留。

自延安回道中作

【作者:晁说之】

未驾羸骖返故乡,且寻拙笔傍书窗。

默嘲流汗野猪岭,绝胜伤心朱雀航。

延安江汉堂上怀范五丈龙图堂是五丈所建

【作者:晁说之】

煌煌斗柄垂南北,浩浩斯人江汉堂。

横吹三川秋月远,雅歌九姓暮天长。

颇闻病后精神好,最是秋来饭食强。

谁识得名因伯氏,飞鸿送尽更茫茫。

2. 关于延安的古诗词有哪些

1、《趋延安过野猪岭》

宋:晁说之

堑峭十月寒,一步不得整。

如何骑鲸客,来度野猪岭。

遥语谢康乐,尔辈易清省。

2、《和延安庞龙图寄岳阳滕同年》

宋:范仲淹

优游滕太守,郡枕洞庭边。

几处云藏寺,千家月在船。

疏鸿秋浦外,长笛晚楼前。

旋拨醅头酒,新炮缩顶鳊。

宦情须淡薄,诗意定连绵。

迥是偷安地,仍当饱事年。

祇应天下乐,无出日高眠。

岂信忧边处,胡兵隔一川。

3、《延安道中作》

宋:司马光

羁旅兼边思,川原蹀血新。

烟云长带雨,草树不在春。

细水淘沙骨,惊飚转路尘。

今朝见烽火,白首太平人。

4、《延安守岁》

宋:向敏中

律管风生消暮景,塞原烟静绝妖氛。

坐移残烛光阴变,故旧年华一夜分。

5、《秋日送曾公子实卿之延安书扇头》

明:杨文卿

车马翩翩送汝行,离愁遽逐海云生。

三杯篱落菊花节,一路蛩螀豆叶声。

荒草浊河连古戍,悲笳明月动山城。

鲤庭趋后劳相报,婚嫁如今累尚平。

3. 关于“延安”的古诗词或名句有哪些

望海潮•咏府谷文化巨变

府州形胜,偏离枢纽,长时风雪交融。丘废岭荒,支离破碎,古来难慰英雄。三秩骥飞腾。促旅游旺盛,文化繁荣,歌舞开心,赖诸公奋力前行。

维修古迹头功。虎山披绿茵,绝壁文宏。城雉补坍,七星庙俏,长城石堡闻名。游客贯长虹。更喜文苑馥,燕舞莺鸣,曲赋诗词越境,文化润升平。

念奴娇•咏府谷高寒岭森林公园

府城西地,众山托长岭,天低蒙晋。万里河山开望眼,气象腾挪谁孕?山路蜿蜒,溪流跳涧,狐兔穿林奔。蜂缠蝶应,天人和睦遵信。

遥想跃进当年,锯贪斧愚,松柏屠几尽。 时序荏苒终癔梦,植绿栽花一镇。异景纷呈,人间仙境,童话留人品。陕蒙风味,游人直呼过瘾。

注:高寒岭,国家3a旅游景区

高阳台•诗词名家进府州

塞北初秋,诗仙降瑞,迎来文苑名家。椽笔神挥,诗坛府谷奇葩。走南践北寻灵感,画诗词,齐放虹霞。留精篇,万众吟咏, 唱响云崖。

从来府邑边关地,概闻胡笳调,文墨难夸。诗赋荒凉,哪寻词曲精华?今朝石破天惊地,办报刊,网络群发。大河潮,诵风抒怀,乐了琵琶。

贺安康——府谷铁路通车

闻道钢车府谷临,神龙昂首走三秦。

巴山初放追风马,煤海招来得胜军。

观日能求即兴雨,赏天又现悦心云。

乐逢盛世危途改,一曲长歌万里亲。

府谷实施15年义务教育

十五年来德政兴,惠民兴教作先行。

频施雨露花含笑,普照城乡月有情。

常供不愁营养缺,独支真见世风清。

我从心底殷殷祝:李白桃红各有成。

大学生女交警

城市街头添一景,娇躯凛凛傲苍穹。

指挥车辆循方向,疏导人流享顺通。

哨起清蝉甜脆响,腮匀玉露粉红融。

英姿不用良工绘,一朵芙蓉日色中。

个人简介:

王守贵,笔名石滔,陕西府谷人。生于1958年,中文本科学历,高级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榆林市作家协会会员。在《散文选刊》、《海外文摘》、《延河》、《陕西诗词》、《安徽文学》等报刊发表散文诗词作品百余篇。

4. 结合诗句谈谈回延安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这是一首感情充沛的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延安无限的热爱,对延安人民无比深厚的感情。

诗人采用的形式,是陕北人民最喜闻乐见的“信天游”,可读可唱;所用的语言,是陕北带有泥土气息的语言,生动活泼。 诗分五段,第一段写初回延安见到亲人们的激动的心情。

开头两句:“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要把我眼睛挡住了……。”诗人这种急于要看到延安的激动心情,一下子就把读者抓住了。

只有一个革命者对延安有了血肉相联的感情,才能表现得如此真挚,如此动人。看到了延安,就“手抓黄土”,表现了对延安土地的热爱,而又抓住“不放”,感情又深了一层。

又把它“紧紧儿贴在心窝上”,感情就更深了。这并不是在表现手法上故意如此,而是诗人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

回到延安,自然想起过去“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表现了诗人在十年阔别中,对延安无限的怀念。

“搂定”二字用得很好,不仅气魂大,还因为是在梦中,怕它跑了,所以要紧紧地搂定,以显出感情的深厚。今天是真的回到了延安,诗人情不自禁地“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意思就是说:我到底回来了!不再是在梦里了。

你看:“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延安的山川、村落和红旗,对诗人也有深厚的感情。

它们唱,它们笑,它们招手,表现了对诗人的热烈欢迎。同时,从这两句诗中,也反衬出诗人回来的一种喜悦心情。

延安的亲人们对他又是怎样呢?“亲人们迎过延河来”,说明对诗人的感情是深厚的,也说明了诗人过去和延安群众的密切关系。诗人在久别重逢之际,千言万语难以表达,“一头扑在亲人怀”这一具体行动,最能表现感情,虽然一句话也没有说,给读者的印象是深刻动人的,比千言万语还有力量。

第二段写回到“家中”后的感想——回忆自己与延安的深厚关系。“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延安培养了自己,怎么能忘记呢:“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诗人通过陕北的生活特点,反映自己与延安血肉相联的关系。“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两句概括力很强,概括地反映诗人过去在延安的生产劳动、革命斗争和学习生活。

使人读后,可以想象到很多东西。诗人是热爱延安的生活的,为了解放全中国,“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这就把延安和整个革命事业联系起来了。

离开以后,用“天南海北想着你”一句来表现对延安的无限怀念。究竟怎样“想着你”?这里没有写,也没有必要写,因为在前段中写了“梦里回延安”,已足够表明对延安深深的怀念了。

结构衔接紧凑。感情表达有回旋的余地,并和前面互相呼应渗透。

第三段写和群众相见谈心的场面。“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诗人与群众亲密无间的关系,实在令人感动。

群众来的很多,炕上坐满,窑里围满,可是“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这说明群众还在陆续不断地来。见面的群众挺多,作者并没有一--一去写,只选择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件:一个是“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为什么气喘得紧?可见他是跑来的,心中急于想看到亲人。作者善于抓住人物表情上的特性,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出作者与群众的深厚关系。

一个是“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放羊娃当了社主任,这变化多么大。

通过农村干部的成长,也可看出农村的变化。一个是“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十年前,这些娃娃刚出世或者还未出世,但也都和大人一样,争抢着来握手,这表现了新的一代与作者难以分割的关系。 第四段写延安的新貌。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我们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革命圣地的变化,延安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这两句诗味很浓,浸透了诗人对这种新的变化。所产生兴奋的情感。

第五段写延安的历史功绩。你看:“杨家岭的红旗呵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这就把它对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巨大作用概括地表现出来。

诗人在结尾突出延安历史功绩的描写,用意在让读者回想过去的延安,看到现在推想将来的延安:“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诗人满腔热情地离开了延安母亲。还期待着重来:“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诗句终了,诗意却未完,其余味无穷。

艺术特点 第一,诗作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选取黄土高原和延安的典型事物入诗,洋溢着浓浓的陕北地方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为适应信天游的形式,诗人在表现手法上恰当使用比兴、拟人、夸张、对偶、迭字等,在用韵、建行、分段时,努力体现整齐中有变化,变化中求整齐的特点,增加了民歌味道和表现力。

诗人还把“宝塔山”、“延河”、“羊肚子手巾”、“窑洞”等引入诗作,令人想起当年的斗争生活,读起来自然,亲切。 第二,用比自然贴切,将革命圣地延安喻为哺育诗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