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写的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05
1、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代: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初夏,日光变得悠长。这天诗人在家美美地睡了一个午觉,午睡后精神还没完全醒过来,无精打采,恍恍惚惚中,随意拿起果盘里的梅子吃了几个,酸酸甜甜的,唇齿留香。这时院子里跑来几个小娃,嘻笑着追捉柳絮,诗人顿时有了精神,悠闲地观看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快活地追逐着,嘻笑着,捉着柳花,心情变得愉悦。

2、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夏日炎炎暑气难消,池塘里美丽的荷花开了。一天,大人们都在忙碌着,谁也没注意到,一个古灵精怪的小孩,已悄悄地独自一人撑着小船去荷塘采莲纳凉。他开心地在荷塘里玩呀玩,玩累了,偷偷地采了一些白莲,放在小船上,然后又撑啊撑啊,独自一人撑船回来,心里特美。这个天真可爱的小娃,以为自己的行踪人不知,鬼不觉,但他却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踪,他可没注意到,在他撑小船划过的地方,浮萍已被船儿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

3、《村居》清代: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农历二月份,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青草发芽生长,黄莺在天空飞来飞去,东风微微地吹拂着大地,柳树轻摆,随风吹拂着堤岸。村子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看到天气东风正好,就赶紧拿出风筝到村子里空旷地方,放起风筝。孩子们跑啊跑,风筝放到高高的天空,村子里到处都是孩子们开心的笑声。

4、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人那天投宿在新市徐公店,那里离乡村不远。正值晚春,春光尚好,树木吐出了嫩芽,他信步到村子里走走。村子边,在稀稀疏疏的篱笆边,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村落。诗人正在兴致勃勃地欣赏着乡村美景,诗兴涌动。此时,几个小娃嘻笑着跑出来,追赶着那翩翩起舞的黄蝶,可是黄色的蝴蝶却隐入了黄色的菜花之中,分不清黄蝶还是菜花,找不出黄蝶了。

5、 夜书所见 宋代: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色低沉,诗人到江边漫步,瑟瑟秋风吹动梧桐树叶,一片萧索。江上阵阵秋风吹来,寒意更浓,让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今晚旅居在外乡,几时才能回到家乡呢?。诗人漫无目的在江边随意走着,走走停停。忽然间,看到远处篱笆下还有一点灯火,夜色中随着风声依稀传来儿童说话声音,诗人不禁笑了,想必是精力旺盛的孩子们还在捕捉蟋蟀吧。

6、唐代崔道融的《溪居即事》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春天来了,万物欣欣向荣。东风吹起了,树木婆娑,竹林依依,在篱笆外面不知是谁家没有系好船只,小船被春风吹走了,一直漂进了钓鱼湾。在院子里玩耍的一个小童眼尖,看到有只小船飘进湾里来了,以为有客人来访,不用家人叫唤,自己急忙跑出去打开柴门。

7、《回乡偶书》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他当时已八十六高年龄,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家乡的儿童们看见他都不认识,把他当成外乡人问候。人生易老天难老,看着白发苍苍的自己,他无限感慨。
第2个回答  2020-10-05
1、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代: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初夏,日光变得悠长。这天诗人在家美美地睡了一个午觉,午睡后精神还没完全醒过来,无精打采,恍恍惚惚中,随意拿起果盘里的梅子吃了几个,酸酸甜甜的,唇齿留香。这时院子里跑来几个小娃,嘻笑着追捉柳絮,诗人顿时有了精神,悠闲地观看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快活地追逐着,嘻笑着,捉着柳花,心情变得愉悦。

2、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夏日炎炎暑气难消,池塘里美丽的荷花开了。一天,大人们都在忙碌着,谁也没注意到,一个古灵精怪的小孩,已悄悄地独自一人撑着小船去荷塘采莲纳凉。他开心地在荷塘里玩呀玩,玩累了,偷偷地采了一些白莲,放在小船上,然后又撑啊撑啊,独自一人撑船回来,心里特美。这个天真可爱的小娃,以为自己的行踪人不知,鬼不觉,但他却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踪,他可没注意到,在他撑小船划过的地方,浮萍已被船儿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

3、《村居》清代: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农历二月份,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青草发芽生长,黄莺在天空飞来飞去,东风微微地吹拂着大地,柳树轻摆,随风吹拂着堤岸。村子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看到天气东风正好,就赶紧拿出风筝到村子里空旷地方,放起风筝。孩子们跑啊跑,风筝放到高高的天空,村子里到处都是孩子们开心的笑声。

4、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人那天投宿在新市徐公店,那里离乡村不远。正值晚春,春光尚好,树木吐出了嫩芽,他信步到村子里走走。村子边,在稀稀疏疏的篱笆边,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村落。诗人正在兴致勃勃地欣赏着乡村美景,诗兴涌动。此时,几个小娃嘻笑着跑出来,追赶着那翩翩起舞的黄蝶,可是黄色的蝴蝶却隐入了黄色的菜花之中,分不清黄蝶还是菜花,找不出黄蝶了。

5、 夜书所见 宋代: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色低沉,诗人到江边漫步,瑟瑟秋风吹动梧桐树叶,一片萧索。江上阵阵秋风吹来,寒意更浓,让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今晚旅居在外乡,几时才能回到家乡呢?。诗人漫无目的在江边随意走着,走走停停。忽然间,看到远处篱笆下还有一点灯火,夜色中随着风声依稀传来儿童说话声音,诗人不禁笑了,想必是精力旺盛的孩子们还在捕捉蟋蟀吧。

6、唐代崔道融的《溪居即事》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春天来了,万物欣欣向荣。东风吹起了,树木婆娑,竹林依依,在篱笆外面不知是谁家没有系好船只,小船被春风吹走了,一直漂进了钓鱼湾。在院子里玩耍的一个小童眼尖,看到有只小船飘进湾里来了,以为有客人来访,不用家人叫唤,自己急忙跑出去打开柴门。

7、《回乡偶书》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他当时已八十六高年龄,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家乡的儿童们看见他都不认识,把他当成外乡人问候。人生易老天难老,看着白发苍苍的自己,他无限感慨。

8、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那天诗人随意到附近乡村里走走,正巧看到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歌,虽然不知什么歌曲,但牧童声音清脆响亮动听,唱得特带劲,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诗人正出神地欣赏他的歌声时。忽然间,树林里响起一片知了声,牧童觉得知了很有趣,也想要捉几只来玩,于是他忽然停止了唱歌,轻手轻脚地静悄悄地走到树旁,准备爬树捉那正在唱歌的知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