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庄的经济概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9

全村耕地1650亩,其中平原优质田占60%,山岭、梯田类沙土地占40%。村庄地形基本平整。规划之前,房不成排,街无正向。张家、纪家、王家等几条胡同之中各横排互不通透的小巷数条。除解放前三家地主存留的青砖瓦房外,其余全为土坯垒成的草房。新村规划始于1976年,至1986年基本完成。现在村子南北330米,东西333米,呈正方形。2006年村两委争取“村村通”拨款8万元,又多方筹资25万元,将落星坡东、冶伦路南两条进村路硬化,同时修建了东河滚水桥与南河挡水坝。2008年,获得“烟草生态村”建设项目,市烟草公司投资10万元,建成一所村委文化大院,并投资近30万元硬化村中部分街道,村两委乘此东风,发动村民捐款11万元,将剩余街道全部同时硬化,使全村5纵4横共9300平方米的所有街道全部变为水泥路面,并安装路灯60盏,粉刷了沿街墙壁,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落之外西起落星坡,东至柳山桥,在冶伦路两侧,已有近30户村民建房经商。此地开发从柳山公社企业迁址于落星坡开始。落星坡(地名由来见注释),星星陨落之地,原为荒山野岭,因处于交通要道,自1972年开始,公社先后将铁木业联合厂、烟叶站、供销社拖拉机站、燃料站等搬迁到此,之后又陆续建起了蚕茧站、酱菜厂、瓷器厂、变电所、供电站等,成为全社的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之后,本村先后在此建设了冷风库、商业门市部、饭店等村办企业。随着形势的发展,镇村企业均已转型为民营,一些新的个体企业如面粉厂、汽车修配、电气焊、粮油贸易、饭店等也纷纷落户到此。本村从事各种行业的村民均杂居其间,使之形成辛庄村外之村的格局。从2009年开始,城镇化建设的速度加快,冶伦路两侧的建设很快与柳山镇址连成一片,新的格局将呈现在不久的将来。
辛庄村人均耕地1.7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花生、红薯为主,兼以杂粮。改革开放以来,在村两委的领导下,村民们大刀阔斧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种植模式,大面积发展大棚种植。从1996年开始,至2003年已建起油桃、蔬菜、西瓜大棚400余个,面积近600亩,年产值近800万元,形成本村的支柱产业。开全县棚式种植之先河,现已成名为远近闻名的大棚村。大规模的棚式种植,使全村经济迅速发展,虽规模较小,但百业俱兴。近几年,个体经营门类广、发展快。常年经营的有:面食加工、餐饮服务、豆饼豆油、饲料粉碎、化工原料、化肥农药、汽车维修、电气焊接、货车运输、面包出租、工程建设、瓜菜销售,还有奶牛、黄牛、肉鸭、山羊的养殖,日用百货、大棚农资的经销等等。其中支部书记张乃奎兄弟合建的化工厂,年创利税上百万元。个体经济的全面发展,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水利方面,本村早在改革开放之前便充分利用水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发挥集体优势,先后在西河、南河建起大口井两眼,配备大型电机,铺设上水管道,岭上建起水囤,使落星坡岭和南岭的沙土地全部变为水浇田。村子四周,十几眼机井使近千亩优质良田形成灌溉网络。改革开放之后,几户村民各自组合,在东河建起三口大井,使长埠岭区的几百亩梯田管道密布,成为旱涝保收的增产田。电力方面,因变电所、供电站均在辛庄村界内,所以本村用电极为方便,目前全村拥有80KVA变压器2台,30KVA变压器3台,2007年村内线路按新标准重新改造,村民的用电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方面,全村目前拥有大型拖拉机4台,手扶拖拉机几乎每户1台,小型播种机20余台,三轮车10辆,载重卡车3辆,六轮运输车4辆。农业机械的普及与现代化,使农民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