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出处意思和全诗。 满意采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3-01
勘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不出自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近日在观看河南省中小学“名师课堂”时,看到这样的说法:
当时稍有怀疑,便上网去查,网上多处都显示这两句诗出自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还给出了原诗:
看到这里,我就更怀疑了,是我之前学习的诗不对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诗龚自珍的没错,但全诗的前两句可不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原诗前两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随后我又查阅了龚自珍的诗,《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己亥杂诗》共315首。
然后,我对这315首诗进行了检索,发现里面根本没有出现“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一句。也没有出现“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一句,更不用说两句一起出现了。
可见这两句诗根本不是出自龚自珍。
但,为什么网上会有这两句诗是出自于龚自珍的说法呢?我猜测大概是因为龚先生这组诗,数量多,且内容上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言语之间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这种情感与这两句诗多抒发的情感是不谋而合的。
编辑于 2021-01-23
第2个回答  2018-12-1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出处意思和全诗。 满意采纳。

推荐于 2018-05-23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龚自珍《乙亥杂诗之一》。
诗句的意思是:世界很大,处处都埋着忠义之士的遗体,倒不必考虑用马革(古代战场革命者的遗体包裹之物:马皮)将遗体运回国。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
另外,毛主席在爱子牺牲后,也曾经用这句话来激励广大解放军战士.
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何须马革裹尸还”应出自清·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典故出自《后汉书 马援列传》.
若解决了你的问题,请采纳一下,谢谢
第3个回答  2020-04-03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龚自珍《乙亥杂诗之一》。
诗句的意思是:世界很大,处处都埋着忠义之士的遗体,倒不必考虑用马革(古代战场革命者的遗体包裹之物:马皮)将遗体运回国。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
另外,毛主席在爱子牺牲后,也曾经用这句话来激励广大解放军战士.
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何须马革裹尸还”应出自清·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典故出自《后汉书 马援列传》
请采纳,希望能帮到您
第4个回答  2018-12-12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龚自珍《乙亥杂诗之一》。
诗句的意思是:世界很大,处处都埋着忠义之士的遗体,倒不必考虑用马革(古代战场革命者的遗体包裹之物:马皮)将遗体运回国。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
另外,毛主席在爱子牺牲后,也曾经用这句话来激励广大解放军战士.
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何须马革裹尸还”应出自清·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典故出自《后汉书 马援列传》.
若解决了你的问题,请采纳一下,谢谢
第5个回答  2018-12-17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
诗句的意思是:世界很大,处处都埋着忠义之士的遗体,倒不必考虑用马革(古代战场革命者的遗体包裹之物:马皮)将遗体运回国
追答
望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