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第四三读后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4-07
云遮世说 编写
  《后汉书》中有一段大家熟知的故事。陈蕃父亲的老朋友,同乡人薛勤到陈蕃家,对陈蕃的居室卫生看不下去。就说,你这个小孩子,怎么不打扫好卫生招待我这个客人?而陈蕃慨然说,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为国家扫除天下的奸徒,怎么能总是留意这些小事?
  对于是应该先重视“扫一室”,还是放眼“扫天下”,向来议论纷纷。赞者以为陈氏志向远大。贬者以为陈氏眼高手低;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并把陈蕃诛除宦官失败就归结于他不够细心,计划不周密。
  但要说起陈氏礼贤之风范,千载之后,依然让人神往。现在的官员们到任,当然是由上级部门派出的组织部官员随从,在机关人员全体大会上宣布任命,然后开始工作。也自然不会下车伊始先访贤了。
  陈蕃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陈仲举婉谢了。主薄相当于副手吧,在当地可能是处于长官之下的第二号人物,往往还掌握实权。历史上由地头蛇担任这一职务的,不在少数。他们有时甚至将头号人物架空。主簿的潜台词是,你来这里,还是先熟悉一下我们官场这个圈子里的哥们吧。陈氏还算照顾面子,没有粗口,那话是比较客气,其实那就是说,你们这些白痴,我迟早都会认识,我还是先看望一下就在你们当地,你们却“有眼不识金镶玉”的人才吧。想先让我陷入你们的“关系网”,和你们这些渣滓混在一起?没门!
(附)德行第一之一、仲举礼贤
  (原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陈仲举说:“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引注):陈蕃字仲举,汝南平兴人。

德行第一之四十三、罗母焚裘
(原文)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
(译)桓玄打败了殷仲堪,俘虏了殷仲堪的将领十几人,咨议参军罗企生也在其中。桓玄素来厚爱罗企生,要杀他时,先派人对罗企生说如果向桓玄认罪,就会免去死刑。罗企生回答道:“我作为殷仲堪的下属,现在殷仲堪逃亡了,生死不明,我有什么脸面向桓玄谢罪。”已经到了刑场,桓玄又派人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罗企生答道:“从前晋文王(司马昭)虽然杀了嵇康,但他的儿子嵇绍却成了晋国的忠臣。希望桓玄能留我弟弟一条性命,服侍我的老母。”桓玄答应了他的要求。赦免了他的弟弟。桓玄以前曾给罗企生的母亲胡氏送了一件羊羔皮袍子,胡氏当时在豫章,得知儿子被杀的消息后,就把这件皮袍给烧了。
(乱谈之评)这胡氏骨头也够硬,那么好那么贵重的一件羊羔皮袍子,硬是给烧了。也许有人说,儿子被人给杀了,就只是用这么一个小举动来表现一下,也不算什么。可是想想,现在媒体上时有报道的有些女大学生,家境相当不错,本来生计无忧,但就是为了和人比一比吃穿享受,居然卖淫来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为了一点脂粉钱,廉耻就顾不上了,与胡氏相比,不啻天地,那么就可以说,胡氏真是伟大。
  而可怜的嵇康父子的这种事居然让人做了效仿的榜样!又为死硬的罗企生感到庆幸,虽然脑袋也够僵的,居然为殷仲堪那样的衰人卖命,但关键时候能想起这样一个故事,让自己免于被满门抄斩,也算没有呆到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