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够获救的情况下,邓世昌为什么选择与全舰官兵一同殉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1-06
请看下面这个字表

丁汝昌 -- 水师提督 (自尽)
刘步蟾 -- 右翼总兵,定远号管带 (自尽)
林泰曾 -- 左翼总兵,镇远号管带 (自尽)
邓世昌 -- 中军中副将,致远号管带 (战死)
叶祖珪 -- 中军右副将,靖远号管带 (革职)
方伯谦 -- 中军左副将,济远号管带 (处死)
林永升 -- 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管带 (战死)
邱宝仁 -- 右翼左营副将,来远号管带 (革职)
黄建勋 -- 左翼右营副将,超远号管带 (战死)
林履中 -- 右翼右营副将,扬威号管带 (战死)
杨用霖 -- 左翼中营游击,原镇远号帮带,林泰曾自尽后接任管带 (自尽)

不难看出,上面的11位将领中有4位是自尽而死(还不包括革职后自尽的),这就让人不免怀疑其原因,为什么那么多管带不是因为犯死罪而自尽而是因为力战不胜而自尽?我认为原因有两点,1是自小时候受到封建顶层的"忠君爱国"的教育2是因为当时政府对作战的部队实行的是军官责问制度,只要是战败,指挥官难逃其咎,必将死罪.因此更多军官选择的是自尽(丁汝昌,林泰曾等)或者直面原本可以避免的战死(邓世昌,黄建勋等)......
如果他们再多想想,如果留下性命,再次运用平生所学指挥其他战舰驰骋杀敌或者致力于其他相关的国防事业,是否也比舍弃性命要可行得多呢?
所以舰毁舰长自杀是海军传统,而清政府的海军将领们全部忠实的履行了这种做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1-06
北洋水师的绝大多数舰长都殉国了,这不稀奇,甚至更往后,到了庚子事变中,很多清军将领也殉国了。
例如丁汝昌、刘步蟾、镇远号舰长林泰曾、镇远号副舰长杨用霖自尽。

致远号副舰长黄乃模; 经远号舰长林永升;超远号舰长黄建勋;杨威号舰长林履中战死。
第3个回答  2012-01-06
这就是英雄的选择。中国人的英雄!在没有炮弹的情况下,邓世昌决定撞向日本的旗舰同归于尽,可惜悲哉啊。最后还是被鱼雷击中。
第4个回答  2012-01-06
与战舰不是船员!邓世昌选择死亡理解成心灰意冷,下令冲撞战舰被击沉心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