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大学生人文精神

提供一份论文的大纲就好 如能提供典型例证更好

第1个回答  2011-12-03
  呵呵,先解释 一下,我都是在网上找到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明白人文精神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7619049.html?si=1
  人文精神属于精神文化范畴,是指蕴涵在人文学科中共同的东西,它是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主体的思想。其内容体现在精神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凝结为人的价值理性、道德情操、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人文精神的内涵是综合的、全方位的,是一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它应当包括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养、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爱国情怀、精神世界、价值观、人生观等等。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以崇高理想为核心,以人本身的发展为终极目的。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主题,它紧扣时代脉搏,以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文明整体进步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基本价值取向。人文精神,……确保人能自由、幸福且有尊严地活着,有利于人的幸福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基本知识的传授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具有三方面的学科功能:其一,政治功能。通过政治课教学,使学生的政治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其二,品格教育。通过政治课教学,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学会正确对待个人生活道路上的得失成败,进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并形成健全的人格。其三,文化教育。通过政治课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科学知识,并把它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即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落脚点就在人文精神的教育。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宽容、仁爱、诚信、互助、同情等世界众多不同文明共同欣赏和尊崇的人文素质,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提升出来,变被动为主动。消解多种价值观的碰撞带来的困惑,引导大学生产生较强烈的追寻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的诉求;把转型时期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尖锐突出的社会矛盾,转化为大学生思考社会、思考人生的资源。总之,我们可以把转型时期社会现象看成是人文精神失落的外在显像,可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对人文精神的需求,润泽和点化其人生境界。毕竟,人文精神是要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要关心人、集体、国家、民族、社会、自然界,是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人文精神就是为了人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一个真正的人的精神标准的内化。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完成的使命。

  人文精神的构建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引导大学生在如下三个维度展开人文精神的构建:一是“人与自我”,即个体将如何为自身的日常生活注入意义,从而使生物学层面的个体生命真正转化为文化学层面的“主体角色”;二是“人与国家”,即个体将如何面对历史和现实,以期将自己塑造成迥异于卑微子民的“现代国人”;三是“人与世界”,即个体将如何置身于新世纪的“全球化”格局,尝试用全人类而非狭隘族国的眼光,关注我们这颗星球所发生的宏大事件与国际难题,诸如生态、种族、战争、宗教、人权……而无愧于“世界公民”。

  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体系的建构应当体现这样的基本思想:把“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终目的与归宿;注重在理论素质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上的整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分析当代世界实际相统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相统一,切实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信仰、信念、信心问题;遵循继承与创新、突出主旋律与拓宽新领域相结合的原则,界定教学内容的角度和深度,避免同一内容的简单重复,并体现各门学科的历史发展轨迹和最新发展动向,保持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开放性,及时反映国际形势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状况以及党和国家采取的新政策,处理好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与激发大学生历史责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感。

  概言之,人文精神提升的落脚点,应是使大学生的思想境界最终达到五种精神的养成:

  1.尚德精神: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中青春、理想、婚姻、爱情等相关人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专业教育之外受到广泛的文化陶冶,形成高尚的理想人格和健康的完美人性,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价值准则与人生理想,是要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判断真、善、美,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2.爱国精神: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融合人生境界、生存勇气、保护环境等人文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国家——家庭——个体之间是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关系。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是每个国民的最高利益和责任,进一步认识“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意识和法治观念。

  3.进取精神:介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实践过程中的成功与教训,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融合民主、平等与人权等普世价值内容,启发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关注人类发展的命运和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大学生了解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表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合作精神: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主要介绍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政治理论课系统讲解民主、自由、平等等人文精神的真实含义及其发展规律,展示中国和世界政治制度的多样性特点及其必然性,帮助学生对当代世界各国政治生态、国际政治局势以及中国的政治现状有全面、客观的认知和理解。它要求全球化时代的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在国际、民族关系上,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文化问题上,要“和而不同”、 “兼容并包”,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也是一种“博爱”的精神。

  5.奉献精神:通过介绍中国现代启蒙运动和中国的革命与改良,融合历史记忆、多样文化与普世价值等人文现象,以实现人文精神的“终极关怀”价值目的。使学生明确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相应的“角色”,完善自我理想人格。大学生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融人自己的个性特点,不断开创和寻求能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奉献方式,在服务社会和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展示自己的亮丽风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尽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我都是在网上找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0787276.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