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的历史

地域、人口,民族、政权等情况 谁能给我解答呢?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京包铁路、北同蒲铁路、大秦铁路的交点,北邻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东邻河北省张家口市、西南与山西省朔州市相接,总人口321万,市区非农业人口112万,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素有“煤都”和“菲尼克斯”之称。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北方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城市之一,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
  春秋为北方少数游牧民族居住地。
  战国赵武灵王初设平城,隶属代郡
  秦大同东西分属雁门郡和代郡,并在境内修筑长城。
  西汉沿袭秦制,雁门郡属并州,代郡属幽州。白登之围发生于此。
  东汉汉明帝时,通光寺建成,大同最早的佛教寺庙。
  三国大同为乌桓、鲜卑等部族占据
  北魏初期建都于此,称“代京”、“平城”。
  唐为云州
  五代时作为燕云十六州的一部分割让与辽
  辽代,辽在此设西京大同府,为辽国陪都。
  金也在此设西京大同府,为金国陪都。
  元代改为大同路。
  明改路为府,隶属山西布政使司。管辖浑源,应,朔,蔚等四州七县。明朝时大同为十三重镇之一,有藩王封地,并驻重兵,最多时有13.6万人,战马5万多匹,当时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说。
  清为大同府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划归察哈尔省,并由由大同城区设立大同市,
  1953年察哈尔省撤销,大同重新划归山西省
  1958年大同县并入
  1964年大同县又分出,为地级市。
  1993年7月雁北行署撤销,原有县中的7县划归大同市。

  坐标:东经112°34′──114°33′,北纬39°03′──40°44′。 大同市北邻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凉城,东邻河北省阳原县,南接山西省朔州市和忻州市。

  地形
  市区三面环山,御河纵贯南北。中部、南部是广阔的平川(大同盆地),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一般海拔在千米以上。山区可分南、中、北三段。南部山区山势险陡,主峰塔儿山海拔1714米。大同煤田主要分布于此。中部山区,最高峰为大钟山,海拔1417米,是大同中部制高点。北部山区群山交错,沟深坡陡,最高峰银星山海拔1565米,野孤岭海拔1201米,与东南部马铺山构成大同北部门户、京包铁路咽喉。西北部丘陵、山地交错,沟谷纵横, 地形复杂。

  大同市绝大多数户籍人口无宗教信仰。此外,分布有少量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信仰群体。

  自然风景区
  北岳恒山:五岳之一、位于浑源县城南10公里,距大同市65公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8米。
  大同火山群:是中国东部著名的死火山群,由东西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形成于第三纪,主要分布在左云、右玉等县;一部分 形成于第四纪,主要分布在大同盆地北部。
  大同土林:位于大同县杜庄村,是丘陵低洼地带雨水交汇冲刷形成的地貌奇观。
  浑源汤头温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09
第2个回答  2011-10-08
百科上有
着说了也笼统
第3个回答  2011-10-08
在百度百科上看看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