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游》在国外的评价如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07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比如说你感觉《大话西游》很好,或许他就感觉《功夫》好。总耳每个人的想法是不一致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2-28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比如说你感觉《大话西游》很好,或许他就感觉《功夫》好。总耳每个人的想法是不一致的。

外国人与中国人的教育、文化、传承都不同。差异很大,或许拍成欧美风的那边人会喜欢。
第3个回答  2017-08-12
就是这种新鲜的艺术风格,让年轻的我和小伙伴们第一次体会到了“异样的快感”,说不出为什么一边想上去踹唐僧两脚,一边忍住笑,倒带回去把“only you”的唱段和“你妈贵姓啊?”看了又看;喜欢蠢萌的逹叔,愣愣地在众人后面喷着血说没事;星爷的表现自不用说,把自己的「无厘头」风与影片格调匹配得天衣无缝,诠释着“我只是一个演员”;“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人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给我一次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瞬间征服女神的杀手锏呐!骚年们怎能不背上千百遍,滚瓜烂熟得堪比“锄禾日当午”。
当然,《大话西游》也将温情、感动甚至人生道理融入其中,紫霞的“我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这结局”不知道让多少骚男骚女瞬间泪奔,星爷最后看似调侃的一句“他好像条狗啊”,又引起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价值观的考量。
至于粗糙,我觉得就是这种风格吧(我之前一直以为《海贼王》画的很粗糙,其实只是表现手法不一样),而且当时的技术没那么发达,可以理解,但不得不说很多镜头美得无话可说。
作者:李大吆
从哲学角度讲,善就是给人快乐。
作为艺术作品,怎么算给人快乐?仅仅是当下的快乐和满足吗?岛国瞬间让宅男爽歪歪的的AV也可以叫艺术咯?暴力虐杀给人强烈感官刺激的影像也是善的咯?非也,非也。关于好的艺术作品的标准我曾在余华的《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和其他作品到底如何评价?究竟好在哪里中,阐述过。

“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应当有唤醒人们情感的功能,但不会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好的电影、绘画、文学中可能会有关于性、暴力等的描述,但不是以刺激人的感观为目的(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就知道为什么那些单纯寻求刺激的电影不能叫做艺术了,为什么有人会指责郭XX和本山大叔是低级趣味了,为什么有人认为余的《兄弟》前面有“为了搞笑而搞笑”的嫌疑会让人觉得格调不够了),好到可以称为「艺术」的作品对于性和暴力的描述目的是为了通过述说真实,传达一种精神或道理,这种描述力度一定是恰到好处,不至于引起受众反感、不适的。这里插一句,这种描述的力度与艺术作品的受众心理发展程度有关,这也是为什么西方要把电影分级,不是为了传播色情,解放性欲、暴力,而是受众心理发展层次不同,所以其实我国在引进欧美影视大作的同时,应该考虑受众层次的问题。可以称为「艺术」的作品在剧情的安排上也应当是首尾呼应,一波三折的,用高中语文老师的话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剧情发展的速度应当“提一秒嫌早,添一秒嫌迟”。
所以《大话西游》对于90年代大陆的主流文化来说,确实算不上「艺术」,充其量是逗乐的烂片,但是对于青少年的负向影响不大,处于可接受范围。这个时候要注意咯!青少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很强的,能够迅速捕捉并领会《大话西游》中的黑色幽默,加上同时,后现代艺术(包括影视、文学、绘画、音乐)潮流不断冲击大陆,人们对于《大话西游》的定位不断提升,最终将其奉为「经典」。台词、动作、表情,甚至眼神,真的一丝一毫都改动不得了。
从青年亚文化角度看,社会逐渐接受的过程属于亚文化的媒体收编。
《大话西游》在90年代的大陆真心算不上主流影片,在文化层次上也自然在亚文化之列。从社会学亚文化的相关研究来看,逐渐被广泛接受的亚文化最终都会走向「收编」,包括商业收编、媒体收编,比如上世纪末才出现的牛仔裤、短裙、染发,西方黑人兴起的hip-hop等等,最终都被列为主流相关类别之一。《大话西游》也是如此,父母辈的接受不了,但孩子们喜欢,同时没有明显的社会公共危害,不会对祖国的花朵们造成不可恢复的心理伤害(除了节操尽失=_=),那ok,孩子们总会有长大的一天,在社会上会逐渐拥有话语权,有需求,有供应,还有人卖力叫好(比如说我),那自然,星爷的「无厘头」逐渐自成一派,并不断有人传承并改进其中的精神和风格。
第4个回答  2017-07-28
不值一提。
第5个回答  2016-05-10
在大陆最火 华人区也不错 欧美不怎么样如果觉得答案解决了你的问题,请采纳,有问题可继续追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