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竹里馆、鹿柴。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诗的平仄不是常见的4种形式,怎样解释?平常偶句是平声,但有例外

但发现五绝并不是偶句一定是平声的。有些也不是常见的4种形式,不知怎样解释。
如:
  王维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鹿柴 【王维】唐 五绝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第1个回答  2011-10-10
首先,它并非是近体绝句,而是“古绝”。绝句是分为律绝、古绝两种的。你不能用律绝所遵守的近体格律去套这一首古体诗的平仄格律。

其次,古绝的押韵要比律绝自由得多。律绝(近体绝句)以平声韵占了绝大多数,而古绝则平韵、仄韵都没有绝对的数量优势。古绝的句末字平仄,主要是“中,平。仄,平。”“中,仄。平,仄。”“仄(入韵),仄。平,仄。”“平(入韵),平。仄,平。”这样几种。“平,仄。仄(不入韵),仄。”“仄,平。平(不入韵),平。”这两种情况也较为常见。“平,平。平(不入韵),平。”“仄,仄。仄(不入韵),仄。”的虽然少见,但并非没有。

具体到这两首五古,王维处在近体格律走向成熟的阶段,近体律尤其是在绝句方面,还没有完全成熟。这两首,句脚都属于“中,仄。平,仄。”的形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0-10
“绝句”这种“近体诗”对格律的要求较宽。这是诗歌发展的历史形成的,不是某个人规定的。格律诗是从古体诗发展而成,而古体诗是没有固定的平仄格律的,比较自由。初期,人们用古体诗习惯的写法,写出四句,称为“绝句”,写出八句,称为“律诗”,又加上发现了汉字的“四声”,发现巧妙运用四声,会使诗句吟唱得更好听,于是逐步自觉地把四声纳入律诗和绝句中,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则。这就是所谓平仄格律。跟所有的规则一样,总会有“例外”情况,总会有人喜欢“越轨”。近体诗也在一定程度包容了各种例外或越轨,放宽要求。其中对绝句的要求放的很宽(特别是五言绝句)。因此,很多诗只要是五言四句或七言四句,有基本的韵律(二、四句押韵,平韵或仄韵),都被承认是绝句。
第3个回答  2021-02-1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