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2的语文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10-03
一、诗词积累:
1、中国是个诗的国度。唐代的诗坛上更是群星闪耀,人才辈出。从本学期的诵读材料中,我们知道的唐代诗人就有 、 、 、
、 等人。
2、在唐代诗人中,有两对并称为“李杜”的诗人。他们是被后人称 的李白和被后人称为“诗圣”的 ,另一对是李商隐和 。(又称为“小李杜” )。
3、孟浩然是唐朝 诗派的创始人,本学期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
,你知道的他的其他作品有 。
4、“月”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床前明月光”等,你知道的有哪些?请再写出四个写“月”的诗句(其中一句应来自课外),并说明作者、出处。
(1) (2)
(3) (4)
5、世界是美丽多姿的。因此,四季的景色也常成为诗人们描写的内容。如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是这样描绘早春特有的景致的: , 。同是唐朝诗人的高骈,则是这样来写《山亭夏日》的: , ;
, 。
6、“ ,禅房花木深。 , 。”唐朝诗人常建在《 》中,用这些诗句,不仅写出了环境的 和 ,而且还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旨趣。
7、陆游,是 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在《游山西村》里最富有哲理,最能给人启迪的两句是: , 。
8、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 , , 。在《观沧海》一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的诗句是 , ; , 。
9、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用了 , 这样的两句诗句,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生动。
10、苏轼,字子瞻,号 ,北宋著名的 , 。他和父亲 、弟弟 以文章齐名,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
11、李清照,是 朝著名的女词人,号 ,《一剪梅-红藕香残》选自她的作品集 ,这首词把 ,情的深切,表现的十分巧妙。
1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的作品,这首词选自 。“西江月”属于 ,“夜行黄沙道中”属于 。 “ , ”
两句,在夏夜中靠 和听觉来捕捉景物特征,给人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还有巧妙地运用数字入诗写景的句子“ , ”更叫人拍案叫绝。
13、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在《 》诗中,巧妙地将咏雪和送别
结合起来,其中“ , ”,比喻新颖传神,是传诵千古的咏雪名句。
14、《迢迢牵牛星》是《 》中的一首,借用了天上 的神话故事,表达人间的悲情。诗中用了许多的叠字句,如:“ , 。”不但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增加了全诗缠绵的情调。
1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出自唐朝诗人王湾的《 》,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 ,蕴含自然的理趣。
16、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用 的语言,叙写了一次应邀到农家做客的过程。“ , ”两句,诗中有画,乡间美景如在眼前。
1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两句诗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明月”“清风”点明夏夜天气的 ;“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环境 。
18、在本学期读过的古代诗词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首?为什么?简要地说说理由。

19、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璀璨的明珠。除课本上的以外,你知道的唐诗和宋词有哪些?试各举两首,并指出作者和出处。

20、我国古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常常衍生一种居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请写出不同朝代的居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
(1)先秦 (2)两汉 (3)唐朝 (4)宋朝
(5)元朝 (6)明清
二、诗词鉴赏
(一)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你能为下列的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吗?相信你一定行!
(1)碣石 (2)澹澹 (3)萧瑟 (4)竦峙
2、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 体 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
写景诗。
3、这首诗以 字统领全篇,先 写景,再 写景,借景抒情,表达作者 。
4、这首诗描写观海时所见的全景的句子是: , ;
描写大海由静转动,展现大海雄伟气势的句子是: , 。
5、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 ;
, 。请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



6、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 。

(二)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朱阁, 绮户, 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长娟。
1、词中横线上依次应填上的词是( )
A、照 转 低 B、低 照 转 C、转 照 低 D、转 低 照
2、对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不胜:忍受不住,承受不了。 B、清影:水中的影子。
C、何事:为什么。 D、但愿:只希望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
A、今夕/是/何年 B、又恐/琼楼玉宇
C、我欲/乘风/归去 D、何事长/向别时圆
4、这首词上片写是 ,下片写的是 ;上片问 ,下片问 ,但归根到底是问 。
5、词中对月抒怀,道尽千载离人心声的名句是 ,
;满含哲理,表达作者豁达胸襟是 , , ;想象奇丽,描绘仙界气象空灵的名句是 , , 。
6、作者在词中表达了一个美好的愿望,这个愿望是(用原句回答) , 。
7、“不应有恨 ”是不是没有“恨”?怎样才能没有“恨”?

8、“阙”在词中读 ,“琼”在词中读 ,“绮”在词中读 。
9、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一句,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思想。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现了作者由幻境回到了现实,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赞美。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是作者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反问。
D、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之后,消极地逃避现实,想躲到天上宫阙去,不问世事的思想。因此,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消极悲观的。
三、古文积累
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自
(1)自三峡七百里中( ) (2)自非亭午夜分( )
2、绝
(1)沿溯阻绝( )(2)绝谳多生怪柏( )(3)哀转久绝( )
3、方
(1)方出神( ) (2)方两三级( )
4、度
(1)先自度其足( ) (2)吾忘持度( )
5、观
(1)昂首观之( ) (2)作青云白鹤观( )
6、故
(1)温故而知新( ) (2)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
7、知
(1)知之为知之( ) (2)是知也( )
8、阙
(1)不知天上宫阙( )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9止
(1)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 (2)一狼得骨止( )
10意
(1)目似瞑,意暇甚( )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根据词义为下列词语分类,并解释词义:
1、之
(1)心之所向 (2)昂首观之 (3)项为之强 (4)观之正浓 (5)驱之别院 (6)方为秋田之害 (7)问塔动之因 (8)方以瓦布之 (9)便实钉之
(10)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11)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12)何不试之以足 (13)从所契者入水求之 (14)故时有物外之趣 (15)学而时习之 (16)诲汝知之乎 (17)是以谓之“文”也 (18)择其善者而从之
(19)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你认为可以归为哪几类?各是什么意思?

2、其
(1)其喙有钳 (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3)人皆伏其精练 (4)其虫旧曾有之 (5)患其塔动 (6)人履其板 (7)必细察其纹理 (8)使其冲烟飞鸣 (9)常蹲其身 (10)神游其中 (11)其间千二百里 (12)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3)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14)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5)恐前后受其敌 (16)场主集薪其中 (17)其一犬坐于前 (18)一狼洞其中 (19)择其善者而从之
你认为可以归为哪几类?各是什么意思?

3、为
(1)方为秋田之害 (2)项为之强 (3)知之为知之 (4)可以为师矣
(5)以从草为林 (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你认为可以归为哪几类?各是什么意思?

4、以
(1)何不试之以足 (2)徐喷以烟 (3)以从草为林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 (6)岁以大穰 (8)乃以瓦布之,
(9)贻之以金钗 (10)可以为师矣 (11)是以谓之“文”也 (12)投以骨 (13)以刀劈狼首 (14)盖以诱敌 (1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你认为可以归为哪几类?各是什么意思?

5、而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4)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5)学而时习之 (6)人不知而不愠
(7)温故而知新 (8)学而不思则罔 (9)敏而好学 (10)学而不厌
(11)择其善者而从之 (1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你认为可以归为哪几类?各是什么意思?

通假字
在古代汉语中有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称之为“通假”,被代替的字叫“本字”,用来代替它的字叫“通假字”。试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本字及意思。
1、以土砾凸者为邱( )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
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4、人皆伏其精练( )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诲女知之乎( )
试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5、宁信度,无自信也。
6、虽奔乘御风,不以为疾也。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0、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1、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12、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五)成语、名联、名句
1、我们现在所学的成语,大部分来自古代的诗文,从本学期学过的古诗文里找出五个成语,并说明出处。(1)
(2) (3)
(4) (5)
2、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在杭州西湖,民族英雄岳飞墓前,有这样的一幅对联: , 。民族英雄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则在总督府写下这样的对联来勉励自己: , ;
, 。最有意思的是山海关孟姜女庙的庙联,它这样写道: , 。
它的读法很有讲究,请说出这六个“朝”字和六个“长”字的读音、词性和意思:

3、《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 的 的书。孔子,名 ,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 家、 家, 学派的创始人。《论语》中有许多读书的名言。有关于学习方法的,如: ,
又如: ;有关于学习态度的,如:
,又如:

四、古文阅读: (一)郑人买履(《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这则寓言选自《韩非子》中的《 》。韩非,战国末期的 家,是 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用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 意味的故事。文章一般较短,却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来源于民间传说,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试举三个例子: 例: 。
3、这则寓言虽短,但故事情节却完整而生动。试将其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4、“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两句中的“度”的读音不同,分别是 、 ;意思也不同,分别是: 、 。
5、这则寓言里有一个通假字,请找出并解释: 。
6、解释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语:
(1)郑人有欲买履者。( )(2)至之市,而忘操之( )
(3)市罢,遂不得履。( )(4)宁信度,无自信也。( )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宁信度,无自信也。
8、这则寓言讲述的故事,你觉得生活中会发生吗?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幼时记趣(节选)
于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草丛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1)于墙凹凸处( ) (2)常蹲其身 ( )
(3)以草丛为林 ( ) (4)凹者为壑 ( )
2、选文中的通假字是: 。
3、找出选文中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1)
(2)
4、试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5、选文中介绍了哪两件趣事?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6、选文中能体现儿童非常奇特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的句子有哪些?

7、“我”为什么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与前文喜欢小动物不是互相矛盾吗?为什么?

8、仿照“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的句式,连用三个以上的动词,写一段描写某个过程或场面的话。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文诵读训练参考答案
一、诗词积累:
1、王湾、常建、杜牧、王建、孟浩然、李白、杜甫(选择填)。
2、诗仙、杜甫、杜牧。 3、山水田园、《过故人庄》、略。
4、(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4)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又如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5、(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2)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6、竹径通幽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静、美。 7、南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8、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9、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10、东坡居士。文学家、书画家。苏洵、苏辙。 11、宋朝。易安居士《漱玉集》。爱的至诚。 12、辛弃疾。《稼轩长短句》。词牌。题目。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4、《古诗十九首》。牛郎织女。略。 15、《次北固山下》。时光的流逝。 16、朴实平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7、对偶。美好。幽静。 18、略。 19、略。
20(1)先秦 散文 (2)两汉赋(3)唐诗(4)宋词(5)元曲(6)明清小说
二、诗词鉴赏
1、(1)jie(2)dan(3)se(4)song 2、乐府、四言。感怀。 3、观。实。虚。宽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理解略。 6、最后两句是乐章结尾时的套话,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二)1、D。2、B。3、D。4、上片写词人“欢饮”时的想象,下片写词人“无眠”时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大意对即可。)天、月、人生。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长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长娟。 7、8略。9、D。
三、古文积累
(一)1、(1)在(2)如果 2、(1)断绝(2)极高(3)停止 3、(1)正在(2)才,刚。 4、(1)量长短,量尺寸。 (2)尺寸。 5、(1)观看 (2)景观。 6、故(1)旧的(知识)(2)所以 7、(1)知道(2)聪明 8(1)楼 (2)同“缺” 9、(1)只 (2)停下 10、(1)神态、神情 (2)企图、意图
(二)1、之(1)助词,的:6、7、11、14 (2)代词,他(它):2、3、4、5、8、9、10、12、13、16、17、18(3)用在句子的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1、19
2、(1)代词,他(它),它的:1、2、3、6、7、8、13、14 、15 (2)代词,这,这种,那,那样:4、5、10、11、12、16、18 (3)介词,其中:17、19
(4)代词,自己的:9 3、(1)是,表判断:1、3 (2)因此,介词:2 (3)当作:4、5(4)被:6  4、(1)用,拿:1、2、5、8、9、12、13、14、15 
(2)把:3 (3)认为:4 (4)因此:6、11 (5)凭借:10 5、(1)但,却,表示转折:2、3、6、8、12 (2)表示顺接,不译 ,就,并且:14、5、7 9、11 (三)1、邱-丘,小山。2、反-返,返回。阙-缺,空缺。4、伏-服,佩服,5、说-悦,高兴6、女-汝,你。(四)略 (五)1、《幼时记趣》:怡然自得、庞然大物、拍手称快;《论语》: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 等等。 2、岳飞墓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林则徐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为大;壁立千尺,无欲则刚。 孟姜女庙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上联第一、四、六个“朝”读chao ,同“潮”名词做动词用;第二、三、五、七个“朝”念zhao ,指早晨,名词。下联第一、四、六个“长”念zhang,有增多的意思,动词;第二、三、五、七个“长”念chang ,同“常”,经常,副词。 3、弟子,言行。丘。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学习态度: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等。
四、古文阅读:(一)《外储说左上》。哲学。法家。 2、讽刺。略。 3、两层。第一层叙述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第二层通过人物对话,更深刻地揭示郑人固执、迂腐的心理,增强讽刺意味。 4、duo,量尺寸。 du,尺寸。 5、反-返,返回。 6、(1)鞋子(2)拿(3)最终,终于(4)宁可。7、略。 8、略。
(二)1、(1)在(2)自己的(3)把(4)当作 2、邱-丘,小山。3、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解释略。 4、略。 5、“神游”草丛、观“斗虫”(大意对即可)
6、以草丛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 。7、不矛盾。符合儿童心理。表现作者因蛤蟆扰乱了兴致而生气、发怒。也体现 了作者对小动物的同情。8、略。追问

哥们我要的是初2的 你那初1的有用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