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惯性收视的现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5
「惯性收视」是中国香港一个坊间的论述,描述收视率长期倾向于无线电视。而相信这一个论述的人都认为收视并非取决于「质素」,而是「惯性」,会令「不享有惯性收视」的亚洲电视难以取得较高的收视率。有人认定惯性收视存在,但亦有人提出质疑。至今并无科学、统计学等学术报告定义、分析、证实所谓「惯性收视」。 中国香港的「惯性收视」 1967年无线电视启播,由于当时的丽的映声(亚洲电视前身)是以有线接驳,每月须付费才可以看到,可是无线电视是不用铺线及付费,观众只要有一部电视机以及接收天线,便可收看无线的节目,可是丽的映声要到1973年才由有线接收转为无线接收,在过渡期内,包括丽的原有观众在内的广大市民纷纷转为收看无线电视,甚至出现购买电视机的潮流,有说因此无线电视便取得收视的优势,维持至今。 亚洲电视利用各种方法,包括1970年代由周梁淑怡主政时,从无线电视以高薪聘请职员及艺员,其后由萧若元发起「千帆并举」计划加强制作,以致近年购买内地改篇剧集《还珠格格》、英国游戏节目《百万富翁》的版权,该等行动都一度改善亚洲电视的收视率,甚至取得收视优势,但节目完结过后亚洲电视的收视优势皆随之而去。有人将这个现象归咎于「惯性收视」,而不是亚洲电视的失误。 有指无线电视及亚洲电视在同一时段播映同一节目(包括中国香港电台节目、烟花、国庆、同一画面的突发性新闻节目等,但画面质素可能有别),无线电视的收视仍会超越亚洲电视。亚洲电视前制作人萧若元,经常对外声称,多年前无线电视曾因发射站故障令所有观众未能收看该台节目三十分钟,画面只有雪花(无讯号画面),仍成功取得五成多收视。 对「惯性收视」论述的质疑 在心理学和市场学角度,消费模性普遍都出现惯性,尤其一些长久建立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在每个行业、服务、国家都会出现,并非所谓某地区、某服务、某频道独有,并非独特的现象,难以定性为个别现象。包括上文提到的亚洲电视亦可能同样存有「惯性收视」,只是基数相对较少。 而节目的质素无法量化,「质素」的定义亦无法确定,例如无线电视的三个新闻节目,在中国香港电台主办的「2005 电视欣赏指数调查」中,「欣赏指数」分别是全港三甲,但该三个节目收视率并非收视率排名的前列。故所谓「有质素」的节目亦不一定是观众所喜欢收看的节目。 有指无线电视和亚洲电视在同一时段播映同一节目,而无线收视通常较高,但这不等同「惯性收视」的存在,能影响的因素有很多,缺乏进一步的论据。而收看模式更不一定以每个节目来选择,可以整个频道来选择(史文鸿引述这称为「垂直收看」)。亦有称就算无线电视就算播放「雪花」(无讯号画面)也有五成多收视率,故等如存在「惯性收视」,但其实事件的存在尚未确定,仅属无线电视竞争对手的前雇员带出的传闻。 而此论据并不足以证明惯性收视存在,因为观众正收看的节目突然中断,观众等待节目恢复然后收看剩余部份,合乎常理。而停播时间亦仅维持30分钟,并非长时间停播,亦有部份观众在当时转看亚洲电视,导致无线剩下50%收视率,故显示影响观众收看决定的因素有很多。再者,长期高收视并不代表收看惯性存在,没有因果推论关系,无论收视高低,一样可能出现或不会出现所谓「惯性」。 亚洲电视过往的《还珠格格》收视亦多度超越无线,而《百万富翁》收视曾一度远超无线电视同时段的节目收视(无线电视同时段剧集《机灵小子》结局仅8点收视,而《百万富翁》则近30点,这都是「惯性收视」的反证。
参考: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