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7

1. 高一语文必修4《师说》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为( )A.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明人列他为“文起八代之衰”。B.《师说》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C.我国古典散文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次巨大变革,这次变革有理论指导,有成功的实践,而提倡新文体的韩愈等人,又与当时流行的骈体“俗下文字”相对应,称所倡导的文体为“古文”,因而,近代研究者把这次变革叫做“古文运动”。D.韩愈的创作实践了其倡导的理论,代表性的作品有《马说》《原道》《原毁》等。

2.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蟠(fán) 句读(dú) 针砭时弊(bì)B.谀(yú) 苌弘(chánɡ) 六艺经传(zhuàn)C.郯(tǎn) 谄(xiàn)媚 不拘时(jū)D.聃(dān) 严谨(jǐn) 以资切磋(chā)3.下列“道”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C.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方法)D.余嘉其能行古道。

(从师学习的风尚)4.下列句子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B.今王鼓乐于此C.置人所罾鱼腹中D.将军身披坚执锐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下列句中加粗字与“而耻学于师”中“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B.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成以其小,劣之7.下列译句有误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蠢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蠢人之所以成为蠢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他和他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样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阿谀奉承。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没有地位高低年龄大小之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8.默写。

(4分)(1)_________,_________,或师焉,或不焉……(2)古之圣人……今之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3)三人行,_______________。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二、阅读部分(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9~14题。

(每小题3分,共18分)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

业甚浅近,不敢为人师。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

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牵引,拉拉扯扯地纷纷议论),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前六七年,仆来南(来南,指唐永贞二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而来)。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岭,五岭山脉,岭南一般不下雪),被南越中数州。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者。

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9.下列两句中加粗的字的正确意思与读音是( )①仆道不笃 ②被南越中数州A.①深厚 dù ②同“披” pīB.①深厚 dǔ ②覆盖 bèiC.①忠诚 dǔ ②覆盖 pīD.①忠诚 dù ②同“披” bèi10.与下列两句中加粗的实词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①群怪聚骂 ②指目牵引A.①素善留侯张良②非能水也B.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②吾得兄事之C.①必复之全之②沛公军霸上D.①不耻相师②去今之墓而葬焉11.对下列句子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犯笑侮犯:触,这里是冒着、顶着的意思。B.因抗颜而为师抗颜:指态度严正不屈。

C.而增与为言辞增与:诬加。D.余以为过言过:过失、错过。

12.句子翻译正确的分别是( )(1)辱书云,欲相师。A.承蒙您来信说,希望能互相学习。

B.您在一封令我感到羞愧的信里说,想拜我为老师。C.承蒙您来信说,想拜我为师。

D.您在一封令我感到羞愧的信里说,希望能互相学习。(2)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

( )A.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充当越州的雪。B.韩愈既然自认为是蜀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充当越州的雪。

C.韩愈既然自认为是蜀的太阳,而我又想让自己充当越州的雪。D.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的太阳,而又想让自己充当越州的雪。

13.对文中“蜀犬吠日”“越犬吠雪”的比喻,理解正确的一项。

2. 文言文师说全文及翻译

原文:《师说》 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告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人圣人,其也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古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庚。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

郯子之陡,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之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比,如古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翻译: 古人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而不从师学习,那他对于疑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

出生比我早的人,他闻知道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向他学习;比我出生迟的人,他闻知道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而且把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道的道理没人传布已经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哪!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而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许多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

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味。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呢?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对于他们自己呢,却耻于让老师教他们,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孩子读书来熟悉书中的句子,尚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

代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朝笑他。问那些嘲笑者,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个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啊!从师学习的道理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与他们并列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赶不上他们。

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聘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品德才能当然赶不上孔子。

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代,《诗》、《书》等六经经代及解释经代的著作都普遍地研习过,又不被耻学于师的习俗所约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道理,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