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古诗词歌曲的价值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2

1.古典音乐的价值

古典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从小欣赏一些古典音乐,

可扩大孩子的音

乐眼界,有助于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那么,怎样引导孩子欣赏古典音乐呢

?

1.

为欣赏古典音乐打下基础。古典音乐比较深奥、难懂,所以平时更要注意丰富

孩子这方面的知识。

成人可多给孩子讲一些古代的故事,

看一些古代的图片,

一些古典乐器演奏的声音。

2.

欣赏古典音乐,应该注意方式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使他们想象力活跃,

较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欣赏之前,

成人可以把音乐作品的名

称、

主要内容简要地介绍给孩子。

将故事结合图片讲给孩子听,

使孩子在听音乐

的时候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能随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产生一定的联想。

3.

在孩子欣赏古典音乐时,

可以结合故事、

诗歌等形式来帮助他理解。

如欣赏

《十

面埋伏》

时,

可以边放音乐边根据音乐情节进行讲解,

让孩子体会到乐曲中的意

境。另外,可以反复给孩子欣赏一首古典乐曲,以加深印象。

4.

让孩子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孩子在欣赏古典音乐时,

常常出现各种面部表情或身体动作,

这是孩子表现内心

感受的一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加深感受。

另外,成人在选择音乐时应注意选择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结构简单、孩子能够

理解的作品。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让孩子进行欣赏,

相信孩子一定能学会欣赏古典

音乐。

以上可供参考。

学会倾听

--

如何欣赏古典音乐

因此我也主张你先集中听这中间一大段的音乐,它们虽是上两个世纪的精神产

品,可是至今还远未过时,其中那些最深刻之作,人类的重要精神财富,今天仍

然常听长新。

那么,听这一部分又应该注意抓什么重点呢?

2.浅谈中国音乐与古诗词的关系

我国历代文化里,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密不可分。

音乐不仅对我国诗歌的内容、题材、形式和风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历代诗歌的生成、传播以及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诗歌与音乐在向现代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两者时分时合。

诗歌是一种人们非常喜欢的艺术形式,要想弄清诗歌与音乐的关系,首先要弄清诗的根。“诗歌”,顾名思义,“诗”和“歌”是密不可分的,好诗的诞生激发了音乐的多样化,它们就是这样相辅相成地陪伴着。

一、我国历代诗歌与音乐的历史关联性 诗是最早绽露的文学萌芽。诗和音乐像一对孪生的姐妹,从诞生之日起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它特有的声情韵律感染着万千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一)诗歌与音乐的渊源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风”“雅”“颂”便是根据音乐特点所做的分类。从《诗经》到《楚辞》,以至律、绝、词、散曲,都清晰地展现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对音乐美的追求与进步的足迹。

历代文论对此问题也不乏探索与灼见。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袁枚《随园诗话》说“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明代诗论家谢榛的《四溟诗话》主张“诵要好,听要好……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清人刘大在《论文偶记》中说“积字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

从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来看,诗歌和音乐相结合更是水乳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段。诗歌与音乐有很多共同之处,它们都是以抒情见长,都十分讲究节奏、韵律、音调。

我国历代诗歌都具有格律化、音乐性、“韵律美”。在古代文化里,“音乐入诗”是个热门的话题。

音乐艺术,可谓是古代传承下来的“永恒主题”。诗歌传唱的盛行不仅为古代文化的传播发展、继承做出了贡献。

使我国历代、现代的诗歌和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诗歌与音乐文化渊源的角度来研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角,这会使我们对诗歌与音乐之间的认识变得更加全面和清晰。

(二)以汉代为分界的诗、乐相互关系 在我国汉代诗歌与音乐的研究领域中,中国古代文化精神史上它们也极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作用。在汉代,人们继承并发扬了我国诗歌与音乐结合的传统,新创立的律、绝二体新诗,尤其渗透了音乐元素,比古体诗歌更适宜入乐。

由此,诗歌与音乐的交互关系密不可分,让我们重温了诗歌与音乐的融合性,在我国诗歌与音乐的演变史上,汉代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演变阶段。自汉代开始,乐发达,诗鼎盛,是乐与诗的完美结合,促进了音乐与诗歌的共同发展;同时诗对乐的精妙描写, 使热衷于音乐、诗歌的人都受益匪浅;保证了音乐与诗歌朝着更加健康和理性的方向发展。

(三)现代诗歌与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现代诗歌与传承音乐是音乐和实际意义的语言结合,这就是诗歌的本质意义所在。而任何一个时代的诗歌形式必须是与该时代的音乐相适应的,顺着这条线索,我们就会发现,现代歌曲正是现代诗歌与现代音乐的结合,反映着现代人的喜怒哀乐,强烈的抒情性是它突出的特点;它也继承了赋、比、兴的手法,也采用重章叠唱的传承方式。

因此,每个时代亦有与该时代音乐相适应的诗歌形式,音乐的变化发展必然引起诗歌形式的变化发展。认识到现代音乐是当代的诗歌形式,那我们就不应再去盲目探索新诗的形式。

现代的人们应更加投入到现代音乐歌曲的创作中去,尤其是要投入通俗歌曲的创作中去,使这种诗歌形式得以提高,从而得到不断的新发展。二、诗歌与音乐在文体上的相辅相成性 诗歌与音乐来自语言文字的内在支出,只有载着情感的语言,才能将潜藏在语言内部的音乐借节奏、音调、韵律美等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并引起读者们的心灵感应和共鸣,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

以下就从诗歌和音乐的节奏、音调、韵律美来展开说明:(一)诗歌中的乐感呈现(节奏、音调、韵律美) 在我国古代生活中,任何事物的节奏都是调节感觉反应一致的,节奏在诗歌的音乐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诗歌与音乐的节奏,是由不同语音排列次序,形成抑扬顿挫的韵律,主要有一定的轻重高低的音律和一定时间间歇所形成,每一个顿数之间的时值相等,这样读、唱起来就形成了有力的节奏感,因此诗歌与音乐节奏才真正和谐、表里如一,更为融合。

历代诗歌与音乐的音调调配上也很讲究,所以读的时候抑扬顿挫,唱的时候也更富有旋律感。音调是表达感情的,诗歌与音乐是感情宣泄的窗口,诗歌与音乐的音均是四种音调,每一个音调一旦改变其高低升降,就改变了其意义,这是音调的特色之一。

音调的高低、升降、构成了语言的音调,而高低、升降是音调的主要表现所在。我国历代诗歌与音乐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韵律美”充分体现出诗歌与音乐的精髓之处。

诗歌具有一定的音乐性和“韵律美”。完美的“韵律”,一方面可以加强诗歌与音乐的节奏感,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另一方面则可以促进情感的抒发。

可见,诗歌与音乐的韵律与感情的抒发有很大的关系。我国历代的诗歌与乐上十分注重“韵律美”,但“。

3.流行歌曲与诗词文化的思考是怎样的100字 百度知道

行不行 (你也可以酌情删减点) 对古典诗词写作手法的借鉴和应用 整个的中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现代流行歌曲在写作手法上,仍不可避免地借鉴或套用或模仿了古代诗词的语言格式和风格。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精练与表达方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又亦或是什么别的内容,古典诗词往往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无穷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这正好符合流行歌曲传唱的要求。

康德曾说:“最高的范本,鉴赏的原型,只是一个观念,这必须每个人从自己的内心里产生出来,理想本来意味着一个符合观念的个体的表象。”[sup][6][/sup]虽然说美的观念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产物,但是大多数文艺作品都能激起人的美感。

之所以能够激起人的美感,这与文艺创作本身的特殊规律有关。古时有“兴”、“观”、“群”、“怨”之说,而诗之所以兴,就在于诗“不质直言之,而比兴言之;不言理而言情;不务胜人而务感人。”

(《毛诗补疏序》)古典诗词的特点就在于它可以用形象的方法来反映生活,以言情作为主要内容,以感人作为自己的职能。讲究韵律感与意境美,这都是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了,古典诗词里更常用到的比兴手法,在现代歌曲的写作中,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例如琼瑶的词作《在水一方》典型地借用了《诗经》中的“比兴”手法: “绿草苍苍,白露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水而上,依偎在他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他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他在水的中央。

我原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而已。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踪迹,却见依稀仿佛,他在水中伫立。”

《爱像青橄榄》中就把爱情形象的比喻为青橄榄,苦涩过后却有余味在心头,这是对爱情的真实感受:有酸苦更有甜蜜。《像雾像雨又像风》中:“你对我像雾像雨又像风,来来去去只留下一场空。

你对我像雾像雨又像风,任凭我的心跟着你翻动。”爱情生活中对对方的爱的感受是一种抽象无形的东西,是很难说清楚的。

词作者把它同雾、雨、风这些具象联系在一起,让欣赏者通过对雾的朦胧模糊不清晰,雨的来得快去的得急,风的来去无踪的具体感受来把握这种云遮雾障的感觉和不可捉摸的情思。 三、几个相关问题的思考——当下流行歌词品位普遍不高的原因及其科学的评判标准 流行歌曲从古典诗词中汲取了营养,通过“诗化”、“雅化”等手段似乎使流行歌词更具有了文学性。

然而问题似乎并不如此简单,并不是说只要我们大量借鉴、引入古典诗词,便可以从根本上就治当前流行歌曲普遍存在的内容浮浅、品位平泛的弊病。因为这是有其根本原因的。

我们从传播流行的过程来分析:就传播媒介来说,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科技高端发达的时代。在半导体、便携式CD、MD、和MP3大行其道的今天,传播媒介已从以前的示现媒介发展到了到再现媒介,高度发达的机器媒介取代了自然的文化载体——文字。

机器媒介也极大地推动了流行歌曲的迅速传播。广播、CD光盘、电视、网络等机器媒介都给人听觉、视觉上的全方位享受,高科技手段及展现方式吸引了人们原本给予歌词的关注,这种传播方式使得流行歌曲更依赖于一种符号的转换,更依赖于技术上的精湛与高超,而不是歌曲旋律与歌词内容本身,这便使得创作者很难再有将歌曲还原为再现媒介的冲动,而歌词也只能以简单、直白的方式才能获得最大范围内的广大受众的爱,才能实现当代流行歌曲的商业价值。

而就在流行歌曲的传播不必再依赖于文字的同时,这种对文字依赖性的削弱也同时是对文学依附性的削弱。这样,歌词的文学性逐渐让位于了其所依附乐曲及的流行性。

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当下流行歌词品位不高的原因了。 当然,说其品位不高也是相对而言的。

并不是说当下的流行歌词就没有艺术价值,只是与传统的文学诗词评判标准来比我们似乎很有必要换一把标尺。记得国内研究思想史的著名学者葛兆光先生曾写过一篇关于流行歌曲的文章——《唐诗过后是宋词》,文章中说:“这是一个诗让位于歌的时代,看着追星族如痴如醉的样子,不由你不相信这是一个它的时代……”[sup][7][/sup]先生与一些对流行歌曲不屑一顾的文人不同,他以一个思想家的敏锐眼光洞悉了思想文化发展的现状,承认流行歌曲自有其特殊的价值。

所以,我们以一种新的评判标准来评判流行歌词是有重要意义的。用葛先生的比喻:“野生的杂花或原生的鲫鱼难道就没有存在价值?如果特别钟情于文学性、文学形式,大可以去读诗而不必听歌。”

不错,虽然与唐诗宋词相比,流行歌词的文学性似乎不高,但它作为一种既已存在的文学样式也应具有其自身的文学性特征。而这种新的歌词语言的评判标准也正指出了当下流行歌词发展的方向。

诸如:对古诗词的巧妙融合,对现代文学的吸收和借鉴等都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当然,这个新的标准有待我们去探索和挖掘,有待文学史。

4.古诗词歌曲进校园的意义是什么

我认为,古诗歌曲进校园就是让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古诗,热爱古诗,并背诵自己年龄段适合的的古诗,至于歌曲,应该指的是元曲,或是一些古老的曲子,让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歌曲,例如:

天净沙·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1.先了解作者

2.了解字词的意思

3.再了解曲的大意

4.了解主题思想

5.再对比不同的曲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6.体会一下诗意

7.会背并会默

个人看法

可以大量让同学们了解,掌握古诗歌曲

建议

每天早上读诗10分钟

5.诗歌对社会产生真正的价值如何

诗歌对社会产生的价值?

说远了,咱们应该先想想写诗对作者的价值。

我个人觉得写诗也是一种记录心情的方式,表达情感或想法的方式。

没什么大道理,有想法了,你可以写散文,写小说,写歌曲。什么都可以,只是写诗只是作者的一种常用,或者较当时来说方便的方式而已。

其次呐,我对你前面的话就不太认同。“虽说写诗歌是空余时间怡情,或意境来了一气呵成,可这毕竟是少数。长期写诗歌的人肯定是要浪费些时间及精力的。”

写诗不是空余时间怡情,也不是什么意境来了就一气呵成。我前面说了,写诗歌是记录心情与表达情感想法的一种方式,不是打发无聊时间的手段。和记日记是一个道理,都是记录你当时的想法和思想的方式,代表你当时的,嗯,可以说是思想层次吧,你看你以前写的东西,日记,随笔,你就会发现你前的你想法和现在来说是不一样的,诗歌在这里的作用也是一样。

至于对社会产生的价值,·····

我觉得还是弄清楚对个人的价值吧·否则我觉得你应该不会太能理解诗歌对于社会的大作用····

个人见解

仅供讨论

6.你怎么看待诗经中最有价值的作品是国风这一部分

:《诗经》的分类有风、雅、颂三部分,共305篇。

风,又称国风,共160篇,主要由15个地区的土风歌谣组成。从比例上看,国风占据了超过二分之一的篇幅。

从内容上看,这些乐歌中一方面反映出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另一方面也是在当时的政治条件下人们的精神写照,表现出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意志。而通过人们的精神活动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真实情景。

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击鼓》中表现出一位士兵对于在外跟随将军孙子仲, 调停陈与宋而离开妻子,并违背“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的誓言的无奈与怨恨。这是一首爱情诗,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的背景及连带的结果:常年的战乱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痛苦,人们思乡之情以及对战争的憎恶等等。

从国风的创作特点来看,大都朗朗上口,而且诗经中大多的经典之作都来源于国风部分。另外,国风记载了15个地区的民间乐歌,从史学观点上看,研究价值也是非常重大的。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有不满或者需要补充的还请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