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一定是儒家称为吗?

孙悟空不是儒家,为何叫齐天大圣?

第1个回答  2011-10-18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严格来说,“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这个词语最初出于儒家对“止于至善”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的原意,是专门指向儒家的。但后来的诸子百家,乃至古今各种宗教、学派,也都有自己认定的圣人,但儒家认定的尧舜禹等圣人是受到诸子百家的公认。其实将儒家和诸子百家对圣人的理解汇总起来,也就是圣人的真容了,因为并没有矛盾,不过儒学强调的是整体,诸子百家强调的是某个特征。
  道家
  由于受到儒学的影响,有些人会把道家讲的达到返璞归真而无名(无碍,不被世间一切所累)之人称为“圣人”,但其实老子推崇“绝圣弃智”(这里的圣人指儒家推崇的圣人,但也说明了圣人一词是专门指向儒家的),所以这种称呼违背了道家的初衷。道家对应于儒家“圣贤”的境界是“仙真”。但道教修炼中有“结圣胎”的说法,某些道教神祇也被称为“圣”。
  天主教
  天主教的“圣人”,学术考证认为大多源于《旧约》与古代欧洲各地的“异教信仰”的融合,还有梵蒂冈对一些有功的已故教徒的册封追认。另根据天主教教义,“圣人”未被梵蒂冈封圣时已经是“圣人”。
  佛教
  佛教有时也会将“佛”称为圣人,这是受到儒学的影响。
  剑圣
  有时也用于称呼日本历史上最富盛名的剑客冢原卜传与上泉信纲
  《神异经·西南荒经》
  载:西南大荒中有人,长一丈,腹围九尺,践龟蛇,戴朱鸟,左手凭白虎。知河海水斗斛,识山石多少,知天下鸟兽言语,土地上人民所道,知百谷可食,识草木咸苦。名曰圣,一名哲,一名贤,一名无不达。凡人见而拜之,令人神智。此为天下圣人也,一名先通。由此载可以知道,在没有将孔子等诸圣流传认知以前,古代人民生活中很多代表上天、土地、自然等的代表或有着超于凡人智慧、力量的人都可以称为圣人,也可以说圣人是上帝、如来、真主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是各种教派中最强的境界。
  现在普遍认为真正的圣人,从不存在,它只是一个人类对人与人关系的思考和探寻——

  孔子以前
  基于“圣人”一词原始的儒学立场,中国古典中记载的、著名的、比较受认可的圣人主要有:
  伏羲、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皋陶、舜、禹、伊尹、傅说、商汤、伯夷、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柳下惠、孔子……
  孔子以后
  到孔子之后,中国文化就没有公认的严格意义上的圣人了。但还有许多专业领域的精英被后人尊称为“某圣”,犹如今人呼为“股神”之类,但这些世俗之圣都已经与“圣人”的本意无关:
  代表
  酒圣:杜康
  诗圣:杜甫
  医圣:张仲景
  书圣:王羲之
  画圣:吴道子
  茶圣:陆羽
  武圣:关羽
  草圣:张旭
  亚圣:孟子
  科圣:张衡
  商圣:范蠡
  谋圣:姜子牙 张良 诸葛亮
  宗圣:曾子[1]
  复圣:颜回[2]
  算圣:刘洪
  史圣:司马迁
  乐圣:李龟年
  文圣:欧阳修 
  棋圣:黄龙士 
  词圣:苏轼
  曲圣:关汉卿
  药圣:孙思邈
  兵圣:孙武
  木圣:鲁班 
  智圣:东方朔
  剑圣:裴旻
  塑圣(雕圣):杨惠之
  字圣:许慎
  情圣(诗人):徐志摩
  鬼圣:蒲松龄
  至于孙大圣,他是神话人物,出现在明朝,明朝以前是没有的,而且电视剧中的孙悟空和原著中的孙悟空是不一样的,原著中的孙悟空悟性极高,在菩提老祖数十弟子中,是唯一一个能打破祖师盘中迷的弟子,所以当孙悟空打破最后一个迷(戒尺打头三下然后背负双手)后,祖师才决定秘传衣钵于他。
  孙悟空得道之后,名利熏心,入地府销死籍,上天宫盗蟠桃,目中无人,故此受到五百年五行山压身,吃铜丸喝铁水之劫难 ,原著称之为“恶贯满盈”,作者笔下的孙悟空,在这个时期是个反面教材式的人物(影视作品改成英雄壮举,完全颠覆原著);后来经历五百年了悟,终于通透,才等来出山的机缘。原著中的孙悟空是一个非常饱满的艺术形象,由善到恶,再由恶到善,是人心的变化过程。
  此人物纯属虚构,历史上无此人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