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杀死小说家》(剧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作为一个不怎么看小说的人花了三到四个小时的时间断断续续几乎一口气的看完了这本小说。

这本书初看时你会被吸引,悬念像磁铁一样让你继续读下去,有点欲罢不能吧,不过读到快结尾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却又难以描述,扭曲感伴随意外的结局。

故事的起因是一个日本小学生,在充满压抑和缺乏爱意的家里,每天按照严苛的作息时间在黑暗的衣柜里待上12个小时。妈妈不给她买书,不许她借书,带她去偷书。在这段时间只有小说家遥川悠真的小说《天体考察》和《遥远海洋》里的情境和文字不会失去光辉。而这两本小说都是关于失去的故事,或许也是作者对小说结局的呼应与铺垫。

文中被称作“老师”的小说家帅而年轻。女孩对生活失望而想要跨向列车轻生的刹那被小说家阻止。从此常待在老师家中。

故事的开头介绍了失踪小说家遥川家中的凌乱,展开的笔记本电脑,和电脑上呈现的小说。顺着警察对小说的朗读开启悬念。可能是女孩杀了小说家,而小说家看起来是个温暖,帅气,有才能的好人,是他救赎了女孩,那为什么女孩会想杀死小说家呢?

之后许多对女孩心理活动的刻画展示出小说家对女孩的爱护,女孩对小说家的依赖,慢慢写到故事的转折--遥川灵感的丧失,低谷之后新作品《无题》的出现,以及背后揭露的秘密。。

其实看完全篇有点不太明白和理解小说家和女孩小梓之间关系和情感的模式到底是什么,有崇拜,有保护,有依恋,有嫉妒。对于小梓来说,老师的小说一直是她生存中唯一的光,在这道光陪伴的日子里她收到强烈的感染,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因为对老师文字的珍爱,她把所有的原稿和出版的书一遍遍的背诵,在内心重整并形成了自己的作品,自此也成为一名很成熟的小说家。却很快发现老师偷偷的把她的第一部长篇作品,也就是《无题》印出来,当做自己的书出售,而且得到超级好评。这时她的内心是怎样的?会不会有背叛,和滋生出的微小的恨?即使嘴上说甘愿做老师的影子写手。

从这里开始,老师的心理也越来越复杂,当他某天突然发现被超越,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他心里肯定有嫉妒,和衍生出恨,当小梓的第一个作品如此惊艳而成功,他会认为是模仿他偷偷学艺所致。然而他写小说的灵感早已流失,因为对小说和名誉的执着,又无法放弃继续使用小梓的作品,即使背负着内疚和嫉妒。

因而至此开始,两人的隔阂越来越深,情感层次越来越复杂,爱恨交织。

有意思的是,这个时候情节一转,冒出一个学长,学长无意中发现了“影子写手”的秘密,想要揭露出老师的真面目,他揭露的目的又好像不只是为了还小梓公平或者维护正义这么简单。

故事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一次发布会前换“大纲”的过程,小说中间一直只揭示很小一部分,让你像看明白了又好像没全明白,在快接近结尾的部分才完全告诉你这个“大纲”关于老师想要坦白《房间》这个小说,也就是开头警察在朗读的那个故事。而这个小说里包含了所有秘密。这里面包含了很多心理冲突。小梓把“大纲”涂改和掉包是为了老师?而老师最终没有去发布会又是为了什么?

最后的结局又设计了好几层,你以为被设计杀害的会是老师,被抢救的却是学长和小梓。而老师的结局是在警察读完开头的《房间》那个故事之后才交代的,而且还算是开放式的结局。

女孩的个性因为母亲和家庭的关系而扭曲,老师的个性也有些扭曲啊,关系模式也比较扭曲,对于我这个正常长大的孩子来说,读出了颇为扭曲的岛国之风。

不过从描写和情节设计来说是一部值得推荐的轻悬疑小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