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课堂实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抄课之《一棵小桃树》课堂实录

三怜

师:课文题目是“一棵小桃树”,读完文章后,能说一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吗?

生畅所欲言,关注的句子散落在文章各个角落。

师:用文中的一个反复出现的一个词来说,这是一棵“可怜”的小桃树。“可怜”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能找到吗?(板书:三怜)

师:找得很迅速,也很准确,看来对你对课文很熟悉,课文应该读了不少遍。(生点头默认)能结合句子或词语具体说说这三次“可怜”吗?

(板书:外形瘦弱,被嫌弃)“孤孤”

师:孤独,被嫌弃,可怜的小桃树!这样的小桃树真是让我们同情,让作者——(生说“爱怜”)。小桃树的“可怜”仅仅是这显而易见的三次吗?

“苍白白”“苦涩涩”

我们不常用,可是,作者却用出了味道。所以,有时陌生化词语的运用有助于表情达意。

我们来读一读这“苍白白”“苦涩涩”的小桃树。生读(语速缓慢,声音低沉,饱含爱怜)。

(板书:遭风雨)

师:前面也写到“一片一片”,这里也写到“一片,一片”,有什么区别吗?

师:“咬文嚼字”,甚至抓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标点,有时便能直达文章的内核,直达作者的内心。“可怜”的只有作者眼前的遭受风雨的小桃树吗?

生:还有好多年前的小桃树,作者回忆中的小桃树也很可怜。

师:能说说说具体的句子吗?

师:这是可怜在——

生:生长环境恶劣。

师:有一个字,也可以看出小桃树生长环境很恶劣。

生:“拱”。(一生脱口而出)

(板书:环境恶劣)

生可怜在外形的委屈、瘦弱,而且长得不好看。

可怜在外形、举止不大方。

小桃树可怜在——不仅大家忘了它,连它的小主人——“我”也将它遗忘在记忆的角落里了。

师:小桃树不仅长在土院的角落里,连在人们记忆中也是在一角。(板书:被遗忘)小桃树的处境仅仅是被遗忘吗?

生:还有它被伤害了,

师:以时间为序的话,我们发现不管是回忆前、回忆后,还是回忆时,作者都描绘了小桃树的“可怜”,刚好也是三个方面的“怜”。从同学们的朗读与分析中,我们了解到小桃树可怜在:外形瘦弱(委屈 猥琐 没出息),环境恶劣,处境艰难(遭风雨 被嫌弃 被遗忘 被伤害)。

面对这可怜的小桃树,作者有没有一些自己的感慨和心事呢?

三  叹

生:我找到了一处:①“我再也不忍看了,我千般儿万般儿地无奈何。唉,往日多么傲慢的我,多么矜持的我,原来也是个孱头儿。”

师:作者在感慨什么?

生:看到我的小桃树遭受风雨,哆嗦慌乱,我却无能为力。

师:就只为小桃树感慨吗?

小桃树遇的风雨就是我经历的人生风雨,看似写树,实则写人,这叫“托物言志”。这里作者是在感慨——成长。作者还有感慨吗?

感慨没有见奶奶最后一面,为此懊丧、自责。

奶奶对小桃树的呵护就是对我的呵护,是爱我的见证。所以我自责“对不起我的奶奶”。小桃树里蓄着我的梦,奶奶呵护的还有我的梦。所以紧接着又写到:“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其实对不起自己儿时的

师:辜负了奶奶的呵护与疼爱,辜负了儿时的梦,说得真动人!这是在感慨——亲情。

师:回忆完往事后,再回到现实,雨还在下着,可怜的小桃树仍在风雨中挣扎着。这时候作者内心已经不再单单是先前的爱怜、忧虑了,更多的是敬佩、安慰、感激。因为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它虽然可怜,但却坚忍且坚韧,不管环境怎样恶劣,处境如何艰难,它最终还是挣扎着站起来了,风雨中还有一个欲绽的花苞呢!让作者敬佩又安慰,一颗揪紧的心放下来了。

师:作者一叹成长,二叹亲情,三叹梦想。(板书:三叹)

花 落 花 开

师:“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你说,那个花苞会开花吗?

文章有几处写花开?几处写花落?

师:我们通常会说“花开花落”,这里作者偏偏要先写一次“花落”,然后写一次“花开”,是不符合常理,还是别有用意?(板书:花落花开)

小桃树最后那一个花苞会开吗?

生:会开!(整齐肯定地说到)

师:一定会开!“怜”桃树,“叹”人事;历经风雨,希望孕生;托物言志,贮蓄梦想。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棵属于自己的小桃树,历经风雨,花落花开,开得灼灼的,香香的,最后孕育出一个桃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