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灵感  | 《九万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2
从“九万字”发歌以来,收到许多关于这首歌词的质疑、赞美、或是想与我加以探讨的私信。早期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看到一些质疑声回复过几次,还发过一个简单的词解,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再有人与我讨论这首歌,就直接无视,词解也删掉了。

——

不喜欢给自己的歌词做注解。在我看来,歌词不是论文也不是小说,没有正确答案,重要的是它所表达的意向映射在你自己身上那一刻的感受而已。我想表达本应在我完成这首歌词那一刻就结束了,至于后来他人想怎么解读,与我无关。

——

直到今天收到一条私信,TA说的完全契合了当时我写作时的想法,忽然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不愿辜负长久以来的喜爱,就借此解释几个大家比较多产生疑惑的地方吧。(我的解释仅代表我自己写作的感受,不需要作为正确答案使用。)

——

①“少年热诚” :虽然我经常写出错别字,但这个不是热忱,而是热烈真诚的意思。

——

②“我也算万种风情,实非良人。谁能有幸,错付终身。” :很早就说过这首歌最起码在我写的时候,思维概念里不是古风。之所以引用“当坊间最善舞的女儿死了,京城就该有一场大雪”,是因为在这句话里读出了一种乱世中面对命运的委屈和无力感,与我歌词要表达的一致。脑海里的故事大概是之前做过剪辑的“金陵十三钗”那样,发生在风雨飘摇的民国。歌中的“我”可以是歌女、舞女或者任何颠沛流离、命不由己的女子。因为“我”本是知书达理、温柔解意的,所以与“我”相恋该是有幸;但因“我”有这样的命运和身世,与“我”相爱,算得错付。在表达一个比较矛盾纠结的情感。

——

③“有谁不是死而寻生,险些终结险些长命,睡梦中无数次的自刎。” :这段内容的灵感来源于我一个朋友关于Ta在抑郁症时期感受的讲述。想死去又想活着,差点死亡和要继续生存一样痛苦。就仿佛歌曲故事里的“我”一样,每天在这种压抑窒息的纠结中生活,只敢在梦中自刎无数次。

——

④“各自纷呈。” —— 各自奔赴自己缤纷美好的生活,依然不是’分程’的错别字。

——

个人拙见,“歌词”两个字,“词”前面还有一个“歌”,它的使命除了抒发情感之外,还要追随旋律的情绪。刚拿到这首曲的时候,第一感受就是“委屈”“纠结”“无力”这三个词,便使用大量的景、物、情来诠释这样的情绪。几个大家疑惑比较多的地方都解释完毕,从今后就不在对这首歌词做出任何书面解释了。

——

说一些题外话。有很多人一旦觉得歌词看不懂,都喜欢抨击说“为了押韵,拼字凑词”这种话。我想说,每个人从小到大所处的环境、接触的知识都是不完全相同的,很少有人真正博学到各种领域概念都精通。所以有时候“看不懂”,很可能是与创作者经历不同或者接触的知识领域不同而已。

——

想必有很多给万象凡音投过歌词稿件未被采用的小伙伴都收到过这样的一条回复“整体感觉跟我们这边需要的不太符合”。因为我始终认为艺术创作不存在“好”与“差”,民谣、古风、世界音乐、广场舞,各自有属于它们的时代和可以从中得到慰藉的人群,只要是正当而非剽窃而来的创作,哪怕不能被理解,也值得被尊重。

——

最后引用冥凰《归来》里面的一句歌词:“穿过虚空无垠,只为找寻,相似的魂灵”。人生难得一知音,感谢你们。

——

End​​​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