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雄女侠秋瑾》的影评

选其中一个画面来展开。
最好自创啊。

第1个回答  2011-10-31
邱礼涛深知这一类人物传记片极容易拍的说教,尤其是秋瑾身负“女权崛起”和“革命火种”两大重任,大段高大全的台词难以避免。他的对策是,根本不避免,但压缩到最少,同时保持主旨和叙事间的亲密,既保留对“秋风秋雨愁煞人”这样点睛之笔的强调和渲染,也尽量以口语化的语句来阐述秋瑾的志向,同时做一个层次上的处理,从“为什么男人能做女人就不能做”的疑问到后来的革命大义,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心理历程,避免了枯燥的同时,人物也立起来了。当然,满足观众娱乐性的最大前提,是要将诸位革命志士都塑造成武功高手和枪神。
  
  这个题材本可以顺理成章的处理成全然正叙,以秋瑾就义作为结局,但如此一来,高潮的情绪就太过饱和:徐锡麟起义,巨斗,被捕就义,紧接着就是秋瑾拒捕的大战和就义,连续的大量动作场面会叫人审美疲劳,而秋瑾被捕后的官方中同情派与斩杀派的角力也很难得到充分展开。如今的做法是将秋瑾一战放在开头,徐锡麟一战作为高潮,在此之后为了呼应秋瑾作为第一主角,又加入一段光复会成员作巴斯特•基顿式的巧奔妙逃,武戏上均衡又饱满。整部影片的双线并进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且邱礼涛并不作生硬刻板的回忆和倒叙,他借助情绪来串联两条线索,每一段被捕后的戏份,都和一段回溯中的往事情绪对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推进,造成叙事上的流畅,竟让人想起《记忆碎片》的巧妙来。
  
  片中不分主角配角,几乎个个都有出彩之处,邱礼涛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不浪费任何一个人物对剧情的贡献。秋瑾的夫君乍看下是个贪图享乐的富家子,通常观众对他的期待是拿来衬托秋瑾高风亮节的绿叶,不会指望他有任何正面影响,但正是他掏心掏肺的一番吐槽,撕毁诗作的抓狂举动,成为秋瑾踏足日本留学的动机,这样的人物处理在寻常动作片中并不多见(希望邱导不是《步步惊心》的粉丝)。郎中夫人出场不多,可若没有她的存在,秋瑾的大段“女权主义”的志言就无法合乎情理的道出(她总不能老是和男人争论或者和徐锡麟讨论这事吧)。就连陈天华跳崖后的追悼会上一群兴师问罪的官派留学生,看似蛮不讲理,也对秋瑾心理有微妙的影响,不至沦为毫无价值的路人。
  
  影片的打斗呈现一种“单挑澎湃,群殴平淡”的效果。黄奕与熊欣欣先声夺人的屋内打斗是狭窄空间动作调度的典范,借助钢丝和快速剪辑,大肆砸毁物品极具视觉冲击力,借力打力的动作设计,以及面对一份燃烧的文件作成龙式小聪明的争夺,完全涂抹掉黄奕的非练家子身份,造成与熊欣欣势均力敌的惊心动魄。杜宇航与熊欣欣的高潮打斗是开阔场地的大开大合,可以自如的运用各种长大兵器和使出飞身扫踢,两位又都是练家子,比起前者屋内的闪转腾挪多了硬碰硬的气势,不足是威亚痕迹一样严重,尤其是炮轰后的人群乱飞,而杜宇航也许是因为武术冠军出身,还是带点套路痕迹,需要镜头语言弥补。
  
  相比下,一打多和多打多只可算差强人意,开场秋瑾在院中以一敌多的砍杀,几乎是主妇切菜,丝毫看不出高手做派,后面在街市挥鞭打官兵一场稍好,不过在剧情上不太站得住(即使丈夫捐了官,老婆打了官兵还打了洋人竟能全身而退?),是为了文戏武戏的比例协调而加入的。日本留学生和军警冲突一段剪的最是糟糕,于剧情推进的作用也不大,但这段自有其存在意义:拍历史片,不顺便渲染一下民族情节、揍几个日本人怎么行?徐锡麟受伤后斗众官兵一场最是豪气干云,拍出了英雄末路的悲壮,可惜又太短,而且小人得志的结局,总是叫人憋屈。
  
  拍摄历史片,邱礼涛的风格十分写实,以前的《叶问前传》也是历史题材,但描述一代宗师的成长,多少总有夸张的噱头,比如路遇高人和日本“资深”间谍之类情节,而《秋瑾》将这些也全然抛弃,除了夸张的武打之外,几乎没有任何超现实的笔触。徐锡麟浑身浴血被缚倒地并受虐的镜头,秋瑾受刑时撕心裂肺的惨叫和镜头特写下惨不忍睹的手指,本可以不必那么触目惊人的,但既然还原历史,没有这些就少了几许味道(顺便说下还是不推荐父母带太小的小朋友去看),革命烈士刘道一和陈芬寡不敌众牺牲的一场戏,如果用类似《神枪手与智多星》结尾的定格照片切换到落樱下倒地执手,或许更富浪漫气息,但省略了中弹镜头的惨烈,却会大大减损作为历史片的感染力。
  
  另外,拍历史传记片是需要勇气的,尤其是在当今观众个个是历史专家且目光如炬的情况下,更是要如履薄冰,以免一不小心闹出笑话。在这一点上,邱礼涛于细节处见真章的本事着实不小,甚至到了过分较真的地步,片中日本留学生将拍照称呼为“写真”,引起影院内轻微笑场,但若考虑到故事年代和这个舶来词的出处,此处用法又显得妥帖无比。如此细节还有好几处,喜欢对电影较真的观众一定能收获不少乐趣,但历史的真实未必契合艺术的真实,在众口难调的观众群中,这种做法容易招致观影感受的两极化。
第2个回答  2012-12-23
秋瑾的出现无疑为社会的变革添上了一把浓浓的火药,她的主张和她参与光复会、同盟会所作的贡献冲击了封建王朝的腐败现象,鼓舞越来越多的人参加革命。她的表现曾受到孙中山和宋庆龄的重视和敬佩,真不愧为近代民主革命的先烈啊!
秋瑾,作为一名女性,始终维护着女性的权益。我记得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是秋瑾小时候需要缠足,于是母亲请了一位老婆婆过来为秋瑾进行所谓的洗礼。那位老婆婆边裹白布边说道:“把脚裹的小小的最漂亮了,以后就不愁嫁人了。”但是事情还没有进行到一半秋瑾就挣脱她们跑掉了,并高呼:“父亲,我不要缠足,不要缠足。”奔跑在阳光下的秋瑾就像是一个挣脱束缚的重获自由的灵魂,而后面跟着跑过来的则是她的母亲——一个裹着白布的三寸金莲的小脚女人。镜头定在这里的时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不敢反抗封建礼数的母亲,一个不受约束渴望自由的女儿。上天似乎有意把她们母女隔绝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或许秋瑾本就不该属于这个封闭的朝代,命中注定秋瑾要开始她与众不同的人生。当然秋瑾性格的形成极大程度上是受父亲的影响。秋瑾的父亲是一个开明,有远见的人,所以当秋瑾不愿意缠足的时候他也并没有表示不满,可能他自身也觉得这个朝代需要注入一些新的血液。其中也许还包括了父亲对女儿的溺爱,因此秋瑾学会了骑马、射箭、武术等特长,当然更重要的是习文,这为她以后的反清革命奠定了基础。
自古以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恒古不变的礼教。秋瑾没有违背父母的意愿嫁给了王延钧。可能当初她的年龄比较小,羽翼不够丰满,还不懂得为自己的婚姻做主,所以她接受了父母的安排。但是她是一个不甘寂寞、不甘堕落的人,她经常跟丈夫说百姓的艰苦,社会和朝廷的腐败,甚至让丈夫捐官以更直接的方式去救济百姓,去改变社会的现状。可是她后来意识到这种行为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甚至把自己的丈夫推向了朝廷的黑暗深渊中,因此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她决定自费留学日本,并毅然决然地抛弃儿女,抛弃家庭,漂泊他乡,可想而知一个女人在那样的环境下要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走出她赖以生存的家庭啊,其中的痛苦和寂寞恐怕只有秋瑾才能体会到。
在日本求学的过程当中,秋瑾越来越发现满清朝已经慢慢远离世界的轨道,并且以一种腐败的状态在沉沦,于是她决定与满清朝抗争,她组织并召集在外留学的中国人一起来反抗封建王朝,于是秋瑾的人生从此不再平凡。
在男性掌权的朝代,却是女性在反省这个社会,这是一个多么悲哀的事实啊!婚姻不只是禁锢了女性的发展,更是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可想而知,在那个朝代又怎么可能存在纯洁、两情相悦的爱情呢,即使有,这样的爱情又能走多远呢?历史告诉我们,在当时女性被男性当做附属品,甚至是玩偶,需要的时候就是一个用来摧残的工具,不需要的时候就是一堆废物。难道她们甘心被摧残了吗?不是的,她们只是被这个社会束缚得太压抑了,已经不懂得如何站起来反抗,只能认命罢了。所以秋瑾选择脱离这个禁圈,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那个时候她才知道只有反抗,只有男女平等,才能改变女性的命运。
剧情中,面对严刑拷打,秋瑾始终以一张坚决的表情示人,她从未畏惧,骨子里透露出一股坚强。她表示的不仅仅是革命的决心,更多的是一个女性对社会压迫的抗争。“秋风秋雨秋煞人”表达的就是她的一种淡然的态度,诗意的情怀。而这就是在告诉世上所有的女性你也可以用这种姿态来面对世界。
就是这样一个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的竞雄女侠,用她的血肉展示着女性的坚毅,宣泄着命运的不公平,同时也道出了一个事实——女人,你只有反抗这个世界,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
第3个回答  2011-10-30
如果没有最佳答案就采纳我....追问

拜托啊。。
很急的。
全班老师就批了三人写这个啊。。。

追答

啊- -。那祝【河蟹】好运。。

追问

好把。
其实我看它的时候根本没认真看,都不知道讲了个啥。
我还跑去问老师这部电影是不是叫 传奇女侠 来着。。
结果被骂惨了、

追答

= =。百度不到影评么?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