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

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沁园春·情若连环》
作者:苏轼
原文

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总是难禁,许多魔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空追想,念前欢杳杳,后会悠悠。

凝眸。悔上层楼。谩惹起新愁压旧愁。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须知道,这般病染,两处心头。

词牌释义

〔题考〕 《后汉书 窦宪传》:“宪恃宫掖声势,遂以贱直请夺沁水公主园田。”后沿以“沁圜”为公主第宅之代词,多见于唐人诗文。崔湜《侍宴长宁公主东庄》诗:“沁园东郭外,鸾驾一游盘。”储光羲《玉真公主山居》诗:“不言沁园好,独隐武陵花。”吴颂《代郭令公谢男尚主表》:“门开鲁馆,地列沁园。”本调[沁园春]。当创始于初唐,且出自侯门,可知也。万氏亦云:“[沁园春]是古调,作者极盛,其名最显。”又本调亦名[寿星明]。另有[花发沁园春]与本调无涉。

〔作法〕 本谓一百十四字。起首三句均四字,上两句句法相同,俱为仄仄平平。(孤字可仄)第三句起平韵,重在第三字,必须用仄,是为拗句。第一、二字平仄可不拘。第四、五为四字对句,而加一字豆,第二、四字与第一、三字各可平可仄。第六句与第五句同。第七句四字协韵,平仄恰相反;然第一字亦可平。第八、九句又为四字对句,与[过秦楼]起二句同。第十句七字,第一字不拘,下三字务用平仄平,亦拗句也。第十一句三字,应作平平仄,是乃定格。第十二、第十三,实为上五下四之九字句,亦即两句四字对偶尔加一字豆;惟平仄不若第四、五句之可移易耳。后阕起首二字协韵,俱平声。次句四字,同前阕次句。第三句八字,上一下七,盖即前阕第十句而加一字豆也。第四句以下全与前阕同。

孤鹤归来,

○●○○(句)

再过辽天,

●●○○(句)

换尽旧人。

⊙⊙●△(平韵)

念累累枯冢,

●⊙○⊙●(句)

茫茫梦境,

⊙○⊙●(句)

王侯蝼蚁,

⊙○⊙●(句)

毕竟成尘。

⊙●○△(协平韵)

载酒园林,

⊙●○○(句)

寻花巷陌,

⊙○⊙●(句)

当日何曾轻负春。

⊙●○○○●△(协平韵)

流年改,

○○●(句)

叹围腰带剩,

●○○●●(句)

点鬓霜新。

●●○△(协平韵)

交亲,

○△(协平韵)

散落如云。

●●○△(协平韵)

又岂料而今余此身。

●⊙●○○○●△(协平韵)

幸眼明身健,

●⊙○⊙●(句)

茶甘饭软,

⊙○⊙●(句)

非惟我老,

⊙○⊙●(句)

更有人贫。

⊙●○△(协平韵)

躲尽危机,

⊙●○○(句)

消残壮志,

⊙○●●(句)

短艇湖中闲采莼。

⊙●○○○●△(协平韵)

吾何恨,

○○●(句)

有渔翁共醉,

●○○●●(句)

溪友为邻。

⊙●○△(协平韵)

赏析

这首词婉转言情,以铺叙手法写相思。这是苏东坡学柳永作词的一个明征,当为作者早期作品。

“情若连环,恨如流水”,起调是一组并列对句,以连环、流水为比,说此“情”、此“恨”不断无休。接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27
出自苏轼的<<沁园春>>
以连环、流水为比,说此“情”、此“恨”不断无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