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学堂乐歌是什么

如题所述

学堂乐歌,指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新式学校中音乐课程中大量传唱的一些原创歌曲。

这些歌曲多以简谱记谱,曲调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选曲填词)。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等人,代表作有《送别》《春游》等。

产生背景

19世纪末,在变法维新思潮影响下,“创办新式学堂,引进西方先进教育体制,开展现代科学教育”的潮流开始兴起。1904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废除科举。新式学堂纷纷建立,中国现代教育由此发轫,音乐作为美育的方式在那个时代先进人物的心目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开始意识到,如若不想在被欺负,只有“学夷以制夷”。只有学习西方现代科学,才能了解我们的差距,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迎头赶上,缩小差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20

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新式学校中音乐课程中大量传唱的一些原创歌曲。

这些歌曲多以简谱记谱,曲调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选曲填词)。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等人,代表作有《送别》《春游》等。

产生背景

19世纪末,在变法维新思潮影响下,“创办新式学堂,引进西方先进教育体制,开展现代科学教育”的潮流开始兴起。1904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废除科举。新式学堂纷纷建立,中国现代教育由此发轫,音乐作为美育的方式在那个时代先进人物的心目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开始意识到,如若不想在被欺负,只有“学夷以制夷”。只有学习西方现代科学,才能了解我们的差距,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迎头赶上,缩小差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2-20
  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清末民初,当时的政治改革家们主张废除科举等旧教育制度,效法欧美,建立新型学校,于是一批新型的学校逐渐建立了起来。当时把这类学校叫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科。所以“学堂乐歌”,一般就是指出现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学校歌曲(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今天的年青人可能很少人认识它们,但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早期的的学堂乐歌以旧曲填新词为主,用中国民歌、小调的曲调或欧美歌曲的曲调填进创作的新词。这可以说是它们的特点之一。

  背景:19世纪末,在变法维新思潮影响下,“创办新式学堂,引进西方先进教育体制,开展现代科学教育”的潮流开始兴起。1902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废除科举。新式学堂纷纷建立,中国现代教育由此发轫,音乐作为美育的方式在那个时代先进人物的心目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开始意识到,如若不想在被欺负,只有“学夷以制夷”。只有学习西方现代科学,才能了解我们的差距,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迎头赶上,缩小差距。

  创作手法:学堂乐歌的创作,处于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起步阶段,它是许多严肃的学者努力探索的结果,他深受维新运动和维新思想的影响。同其他方面向西方学习一样,在音乐创作上也大胆吸取,只要认为有用,均可“拿来”。
  这些歌曲绝大多数是根据现成的歌调填以新词而编成,而由编写者自作曲调的数量极少。这可能与我国过去对诗、词、曲等可咏唱的作品的创作方式就是根据现成的歌调、曲牌填以新词有关,同时也与当时从事学堂乐歌编写的人懂得专业作曲技术的极少有关。

  代表人物:在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音乐教育家。这些早期的音乐先驱们大多都有留学背景,而且在出国学习时,音乐也不是其主修专业。但是,出于对音乐的爱好和对祖国教育事业的责任,他们后来纷纷投身于“学堂乐歌”创作和传播之中,为中国普通音乐教育的创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时期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柯政和、辛汉等等。

  历史意义:1、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贡献了一批早期的优秀声乐作品,开“新音乐”创作之先河;
  2、使“集体歌唱”这一歌唱形式深入人心,为后来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
  3、通过乐歌的传唱和学校音乐教育,西方基本音乐理论和技能开始系统地、大范围地在中国传播;
  4、培养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传播和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人才,为后来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