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文章中的照应点有哪些?

如题所述

1、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照应: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2、1927年4月28日和最后的4月28日呼应。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照应:“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4、“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抽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往外走”。照应:“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查了一遍。”

5、“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照应:“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6、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照应:“1927年??已经十六年了”

7、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娱乐场去散步了。照应: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8、“有时候他留在家里整理书籍和文件”,并“把书和有字的纸投到火炉里去。”照应:“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扩展资料:

该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11—1979年)在1943年写的,是纪念自己的父亲被害十六周年时所作的文章。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文章属于回忆式文章;文章运用了 首尾呼应、倒叙和对比的写作手法;文章是采用第一人称按照时间的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课文中心:《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录,回忆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