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生物会破坏环境

要大量论据
请大家不要抄袭,最好发表自己的意见,越多越好,只要是有关转基因生物或食品的就行。额在这谢大家了!!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在今天这个时间里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下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一、转基因生物、转基因食品及其优点

什么是转基因生物?通过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科学家可以把某个基因从某种生物中分离出来,然后植入另一种生物体内,改变其遗传组成,使其获得原先不具备的品质与特性。例如,苏云金杆菌含有可以产生出对鳞翅目昆虫有毒性的蛋白的基因,把这种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使棉花产生这种蛋白,抗棉铃虫;再比如,北极鱼体内的某个基因有抗冻作用,科学家将它抽出,植入西红柿里,于是就制造出新品种的耐寒西红柿。像这样含有转基因成分的生物就叫做转基因生物,而含有转基因生物成分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在商品化之前,往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例如,美国涉及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政府管理机构就有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农业部和环境保护署,各个部门分工明确,形成了一个十分高效而严密的安全保证体系。全世界的大多数科学家均对转基因技术持支持态度,并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予以了肯定。自从1996年美国允许第一例转基因食品在超市出售以来,2亿多美国人已吃了约10年,几千万澳大利亚人和加拿大人也在吃,至今还没有发现一个证明它是有问题的案例。

虽然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是不安全的,但相对于传统的自然食品而言,它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的确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与未知的长期效应,其安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的检验。转基因食品的这一属性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支持者认为它是新一轮农业革命的曙光,是第二次绿色革命;反对者却认为它是危险的和有污染的,会给消费者安全和环境安全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也正是因此,才有了今天这个讨论。

三、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的比较分析

转基因食品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它是指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它们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这种以转基因生物为食物或为原料加工生产出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现阶段的转基因食品主要是以转基因作物为食品(像转基因番茄)或以转基因作物作为原料而加工出来的食品(像用转基因大豆生产的豆奶)。

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相比较有一定的差别。传统食品是通过自然选择或人为的杂交育种来进行的。虽然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以及新近发展的亚种间杂交技术相比,在基本原则上并无实质差别。但生产转基因食品的转基因技术着眼于从分子水平上,进行基因操作(即通过重组DNA技术做基因的修饰和转移),因而它更加精细、严密和具有更强的可控制性。人们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并且可以创造自然界当中不存在的新物种。比如得到可以杀死害虫的食品植物,抗除草剂的食品植物和可以产生人体疫苗的食品植物等。而且,转基因食品中可以含有来自很远物种的基因,即利用转基因技术将跨物种的基因转入转基因食品中,这在自然状态下是很难实现的。例如:西红柿里含有鱼的基因,小米里含有蝎子的基因,猪肉里含有人的基因,这在自然状态下或用传统的杂交技术只能是一种神话。

四、转基因食品的主要特点

转基因食品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成本低、产量高。据初步估计,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转基因食品的成本(规模生产后的成本)是传统产品的60%~80%,而产量增加5%~20%,有的可能增加几倍甚至几十倍。

第二,具有“抗草、抗虫、抗逆境”等特性。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具有特定性能的基因(如抗草、抗虫、抗逆境基因)转入到特定的农作物中,使转基因农作物具有“抗草、抗虫、抗逆境”等特性。一方面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还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第三,保鲜性能增强。利用转基因技术增强食品的保鲜功能。例如利用反义DNA技术抑制酶活力来延迟成熟和软化的反义RNA转基因番茄,储藏和保鲜时间延长。

五、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讨论(人类健康、环境生态)

目前,转基因技术也存在许多问题。第一,转基因技术和基因工程发展的时间较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和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例如:转入基因的表达率很低,经常发生基因沉默,基因表达不稳定,转入的基因容易发生突变;第二,人们对转入基因在目标生物体的作用机制缺乏了解。例如:将鱼的基因转入到番茄中去,除鱼的基因在番茄中发挥特定的功能外,它对整个番茄的作用机制有什么改变,我们对此知之甚少;第三,基因工程所引起的生物安全问题还没有定论。各国对此看法不一,学者和公众也是众说纷纭。

直到目前为止,转基因食品在推出市场前都没有经过长远的安全评估,人类长期食用是否安全仍然存疑,而科学界对这些食品是否安全也没有共识。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国际权威机构都表示,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非预期后果”。即是说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风险。

国际消费者联会(成员包括全球115个国家的250个消费者组织)表示“现时没有一个政府或联合国组织会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

转基因的动植物是人造的生物,而不是自然界原有的品种,它们对地球的生态系统来说,都属于外来品种。由于转基因的生物一样有繁殖及与近亲交配的能力,它一旦被释放到环境中(例如在农田种植),后患莫测,一旦出错,也难以补救。另一方面,人类长期吃用转基因食品,究竟有什么影响,仍然是未知之数。

经转基因技术改造过的生物体是否安全,是否会对其他的生物体尤其是人类造成危害?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认识众说纷纭。问题主要集中在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是否破坏生态平衡及转基因作物和其加工产品作为食物是否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围绕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争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作为转基因食品检验原则的“实质同等性”是否合适?实质等同性原则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估的标准,是美国或 OECD 经合组织国家,在 1993 年提出的一个原则,就是说看这个转基因生物是不是安全,要看它与传统的非转基因产品的区别及比较。如果食品的成分大体上跟传统的食品基本相同,就认为是安全的。但是很多专家对这个原则发生质疑,认为不仅仅要对主要的营养成分来评估,而且需要对所有的常量的和微量的营养元素、抗营养元素、植物内毒素、次级代谢物以及致敏原等基本浓度都要进行分析之后,才能够说是安全还是不安全。实质等同原则还是值得怀疑的。 ②抗生素抗性标识基因是否有危险?③转基因食品是否存在过敏原以及对转基因食品申报时是否进行过敏原检验?④转基因食品是否含有毒素?⑤人体摄取转基因食品有何长期效应?⑥转基因食品是否应该标识?⑦抗除草剂是否会产生超级杂草?⑧转基因作物是否会威胁生物多样性?是否会破坏环境?看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环境安全与人类健康安全。

有关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有两派观点。支持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发展的人士认为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当然,任何事物不可能绝对安全)。他们的理由是:①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以来,还没有发现一例危害人体健康的例子,因此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②推广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以减少农药、杀虫剂、化肥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利用转基因技术与基因工程可以解决工业生产所带来的许多环境问题;③转基因食品中含过敏原的可能性极小,概率小于0.1%,而且许多传统食品像花生、虾类对某些特定的人也会产生过敏反应;④经过严格把关,转基因食品中不会含有毒素;⑤“实质等同性”原则是目前检验转基因食品最好的原则;⑥转基因作物不会威胁生物多样性。

反对者的理由是:①虽然目前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有害的案例,但这并不表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没有危害,因为转基因食品进入人们的生活时间较短,有些潜在危害在短时间内不会表现出来,须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潜伏期才能表现出来;②减少环境污染不仅仅是农药、杀虫剂、化肥使用量减少那么简单,而且转基因作物通过基因漂流或基因逃逸也可能导致“基因污染”,从而对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③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会威胁到生物多样性,破坏自然环境;④虽然过敏原与毒素含量少,但如果对某一特定的人群,可能有不良的后果;⑤“实质等同性”原则只注重结果,忽视了转基因作物生长的整个过程和转基因食品生产加工、运输、消费的整个流程的安全性;⑥对转基因食品的评价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应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探索更好的方法来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按照伦理学的不伤害原则,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不能对环境与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否则就伤害了人类,也伤害了大自然,会对人类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威胁。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对环境与人类健康有潜在危险。有一些例子证明了这一结论。在“Pusztai事件”中,老鼠吃了转基因马铃薯导致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和器官重量变轻,免疫系统受损。虽然报道有些夸大,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可能存在潜在危险。因为用转基因农作物和转基因动物作为食品或以它们为原料加工成食品,不能排除食品成分非预期的改变,对食用者的健康产生危害。这体现在:抗病毒的农作物中含有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抗昆虫农作物是否含有残留的抗昆虫毒素;抗除草剂作物中是否残留除草剂等化学成分;转基因作物中是否含有过敏源等等。我们认为这些都有可能发生。而“斑蝶”案例说明转基因作物会伤害到非目标生物,对环境造成危害,当然也威胁到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因为通过“基因逃逸”或“基因漂流”导致“基因污染”,而且,基因工程和转基因作物可能产生有害物,危害生物群落,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利用转基因技术对细菌、病毒进行基因改造,可能使无害或弱致病性的细菌、病毒变成有害或强致病性的细菌、病毒,对其他动、植物的生存造成危害。转基因植物有演变成“超级杂草”的可能,转基因动物可能变成“怪物”或优势生物。经过转基因技术生成的生物体,由于它们在性状与品质上优越于其他自然生物体,将他们释放到环境中,按照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理论与竞争机制,会消除群落中的野生种,并通过食物链间接影响群落结构,威胁生物的多样性。2001年7月9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也承认,转基因作物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它们可能把自身的基因传递给相关物种,产生超级杂草,也可能会对其他植物或动物产生意想不到的有害影响。从尊重原则来看,人类不仅要尊重自身,也要尊重大自然,尊重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否则,人类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而且,转基因作物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有自身的整体性,转基因作物的各个营养特性和化学结构有自身的有机构成;人体也是非常复杂的有机整体,摄入新的跨物种基因是否打破这种完整性,破坏食品的整个营养结构,人食用转基因食品以后是否有不良影响,是否打破人体内部的营养平衡和生理机能,这些可能性并非不存在。

而且,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种危险性较强的外来物种进入环境中,对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的破坏是令人担忧的。一旦生态的整体性被打破,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从效用原则来看,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应该尽可能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从科学上讲,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有这种潜力,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但是从目前发展的转基因作物来看,这种改善生态环境的潜力还没有表现出来。相反,它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日益暴露出来。一旦转基因作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伤害,它给人类带来的效用就大打折扣。因此,我们不仅要看到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更要关注它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两者产生冲突时,我们应该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由于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有潜在危险,存在安全性问题,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才能下结论,因此对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种植与市场化要慎重,否则有可能危害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或后果。

转基因植物大规模商品化种植后可能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就此,国际上的学术争论很大。加拿大有一种转基因作物,是耐除草剂的油菜。这种油菜才种植几年,当地就发现了无人种植的抗多种除草剂的油菜,有人称之为“超级杂草”,要杀死它们比较困难。这个事实说明,在转基因食品上,基因漂移经常发生,特别是在同一物种、不同品种之间。

更为严重的,是墨西哥玉米问题。玉米起源于墨西哥。为了避免转基因污染影响整个玉米的遗传多样性,墨西哥政府曾经规定,不种转基因玉米。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美国转基因玉米到了墨西哥,数量还不少(有些是作为救济物资进入的)。玉米的基因污染在该国两个州之间的一些地区终于发生了。美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基因污染的分子证据,此后,在该杂志上,科学家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2002年,墨西哥环境部门公布了一份报告,确认了基因污染的事实,其中,有些地区玉米的基因污染比例达到了35%。

另外,有科学家在实验室用加转基因玉米花粉的一种杂草———马利筋的叶片来喂养大斑蝶幼虫,与传统食物喂养对照,发现大斑蝶死亡率增高,或者生长缓慢。其他的例子,就不多举了。

还有一些人反对转基因食品是因为他们敏感地看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目前全世界80%的转基因农作物出自孟山都、杜邦等5家跨国公司。这些公司拥有相关基因、作物和种子的专利权,对转基因产品的市场拥有垄断性的控制权。例如,为实现在产品上的独占,他们将雄性不育基因或需要特定诱导剂激活的基因转入作物中,使农民不能留种,或不得不购买他们的诱导剂。为了避免这种技术和产品垄断带来的利益损失和进口依赖性的产生,许多人加入了反对者的行列。

当不同的利益集团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各抒己见、夸夸其谈时,当一些农产品富余国意欲阻止或延缓这项技术前进的脚步时,世界上那些在温饱线上挣扎、在营养不良中受煎熬的人却对这项极具潜力的新技术寄托着希望。他们认为,转基因食品并不比传统食品有更多风险,饥饿与贫穷才是最大的敌人,生存才是首要问题。据FAO第6次世界粮食调查显示,近10年来,世界储粮已下降到FAO的安全界限之下(60天),穷国人口是地球上的大多数,他们的声音不应被忽视。

当我们仔细分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争论中此起彼伏声音的各自出处时,我们不能不再一次感慨科学技术究竟是什么。科学技术决不是在世外桃源中进行的。除去科学技术本身的因素不说,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争论实质上是一场不同国家、不同集团的利益冲突的表现。人们所争论的决不是纯粹的科学技术概念上的“风险”,而是对其既得利益、预期利益和预期风险所作的全面分析与综合衡量。当既得利益将受损时或预期利益很小时,风险就大;当预期利益很大时,风险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同样,人们所争论的安全也并不是纯粹的科学技术概念上的“安全”,而是蕴含了政治安全、经济安全、伦理道德安全的内容。

对于转基因食品,我们应看到,对其社会需求是存在的。它承负着人们渴望缓解饥饿与贫穷的沉重期待,也凝聚着人们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的喜悦憧憬。这就是它赖以存在与发展的意义所在。虽然目前不同国家、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争执一时难以调和,但我们可以相信:最终的结果是,或是找到一个令全球不同利益集团达成共识的平衡点;或是像医学之发展一样 —— 在中国成中医,在西方成西医。转基因食品也会在不同社会环境下适应性地成长。无论如何,零风险是不存在的,也没有什么绝对安全。但是,因噎废食,无所作为才是最大的风险。

六、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

随着转基因技术向农业、食品和医药领域的不断渗透和迅速发展,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现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我国已正式成为WTO成员之后,面对进口转基因食品的大量涌现,如何合理地利用 WTO 规则,保护我国人民健康,发展我国转基因产业,在国际商贸中争得主动,是摆在我国科技界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加强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和基础是安全性评价。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遵循以科学为基础、个案分析、实质等同性和逐步完善的原则。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毒性、过敏性、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标记基因转移和非期望效应等。在“973”、“863”等科技计划中,我国科学家将以水稻、鱼等为对象,重点研究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预测毒理学和建立食物过敏人群血清库等关键科学问题。

食品安全是一个相对和动态的概念,没有一种食品是百分之百安全的。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人们对食品安全很自然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食品不仅是营养和能量的来源,还是文化和传统的标志,也是经济贸易的支柱。在转基因食品展现光明前景的21世纪,根据国际发展趋势,综合科技、贸易等多方面因素,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转基因食品产业发展和安全管理办法,加强食品安全的科学技术研究,将有利于我国食品生物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

通常人们认为传统食品是安全的,但随着新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不断应用,食品安全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相当多的食品安全风险的实质是科学应用的风险,这种风险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才能加以识别和控制。

安全性评价包括转基因食品与传统对应物的比较,集中于异同点的测定。对整个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既要考虑期望效应,又要考虑非期望效应。若新的或改变的危害,营养或安全问题被确定,要分析确定对人类健康的关系。传统上讲,新种类的食用植物在上市前并未系统地对其进行广泛的化学、毒理学和营养学方面的评估(除非这些食物可能作为膳食的基本组成应用于特殊的人群,如婴儿),对于诸如食品添加剂或可能在食物中残留的农药要进行典型的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七、我国有关转基因食品的法律法规

1993年,国家科委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旨在加强基因工程的安全管理;1995年,农业部颁发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加强生物技术与转基因生物体的安全管理;2002年3月,农业部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程序》、《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程序》、《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审查认可程序》;2002年7月,卫生部发布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2004年6月12日颁布《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等,并且均已正式实施。这些法规和规章在总体上已经规定了转基因食品的管理范围、管理政策、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

目前,我国主要由农业部、卫生部和科技部负责基因工程、转基因生物体/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各部门之间的法律制定的角度不一。《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主要从技术角度对转基因生物体进行宏观管理与协调。《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主要从保护我国的农业遗传资源、农业生物工程产业和农业生产安全的角度,对转基因作物的实验研究、中间实验、环境释放或商品化生产进行管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旨在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条例》规定,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工作。国家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实行分级管理评价制度,建立农业转基因生物体安全评价制度,对农业转基因生物体实行标识制度。农业部发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程序》、《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程序》、《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审查认可程序》是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细化和具体实施。卫生部的《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条例》是对转基因食品的质量、安全卫生的管理。

现在,科技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出入境检疫局和国家环保总局越来越重视转基因生物体/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正密切关注国际上有关管理法规的动向,并正在酝酿制定统一的生物安全法和转基因法。

在我国,科学家们对转基因的安全也泾渭分明地分为两派。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曾说,“我是一个坚决支持转基因的人。转基因食品美国已经吃了 6 年,我们已经吃了 3 年,没有见过有一个人吃了有什么不好的结果。中国大豆的 50%是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它们主要来自于美国和阿根廷,这些大豆主要用来榨油。我们吃的豆油、豆腐、豆浆等等,其实都是转基因的,我们一直在吃,但并没有什么问题。”。他还说,我们注射的乙肝疫苗就是转基因制品,没有人提出疑义。

李宁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我敢说,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因为,它们都要经过很多关才能摆上柜台。与普通食品相比,任何一种转基因食品在安全性方面所进行的检验都要更多。

专家们认为,由于转基因作物能更好地防治病虫害,抵御干旱,提高产量,营养成分高,因此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到 2015 年,全球人口将增至 90 亿,只有提高农业生产率才能满足人类对食品的需求,而现代生物技术无疑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人们还可利用基因技术生产速生鱼类和医药工业所需的疫苗等,以满足人类的生活需要。但专家们也强调,发展转基因食品必须有严格监督、科学检验、国际立法,以避免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损害。

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就给同学们介绍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