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苦读的典型事例

勤奋苦读的典型事例

1、苏秦刺股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外交家,在他成功之前,有一回,因多次游说秦王失败而返回家乡。回家后,他的妻子不迎接他,嫂嫂不给他做饭吃,父母亲连话都不跟他说,大家还暗地里讥笑他,说他不务正业,搬弄口舌,倒霉活该。

苏秦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耻辱,决心发奋读书。每当读书犯困的时候,他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都流出来了,真疼啊,疼得他睡意全无,接着认真读书。后人用“刺股、锥股、握股”等形容勤学苦读,刻苦自励。

2、韦编三绝

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写书的竹简编联起来,就叫“韦编”。孔子晚年喜欢研究《周易》,编撰《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作品解说《周易》。由于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编联竹简的熟牛皮绳多次断开。后人常用这个典故形容勤奋读书。

3、凿壁借光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却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就烛光明亮,可惜这光照不到匡衡的屋里。

怎么办呢?匡衡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把邻居家的烛光引进来读书。后人用“凿壁、空壁、偷光、偷光凿壁、凿壁借辉、借光”等表示勤学苦读,有时也引申为向别人请教而得到好处。

4、买臣负薪

朱买臣家境贫寒,靠上山砍柴、卖柴度日。每次上山砍柴,他就把书摊开,放在树下,一边砍柴一边读书。砍好柴,挑柴回家时,他就把书放在柴担的前头,边走边读。汉武帝时期,他凭借自己的学识、才能得到了严助的推荐,做了大官。

5、带经而锄

倪宽小时候聪明好学,但家中贫穷,上不起学。他就在一个学校的伙房里帮忙烧饭,以此求得学习的机会。他还时常被人家雇用做短工。每当下地干活的时候,他总是把经书挂在锄把上,休息时就认真诵读,细心研究。

由于他勤学好问,得到了西汉著名学者欧阳生的身传亲授。后来,他又拜孔子后裔、西汉经学博士孔安国为师。所以,他在经学、特别是《尚书》研究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



6、临池学书

张芝是东汉时期的一位书法家。他练习书法的时候,将家中的衣帛都写上字,然后再洗干净、煮白,反复这么做,竟然将一池水都染黑了。终于,他练就了一笔漂亮的草书。后人用“临池学书、书练”等形容刻苦学习书法;称书法为“临池”,也来源于此。

7、目不窥园

董仲舒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的历史。董仲舒讲学授课,三年不出屋,没有空闲看园中的美景。

他的弟子又收了弟子,后来的弟子有的居然没见过他的面。他治学专心到这种程度,真让人敬佩。后人用这个典故形容埋头读书,足不出户。

8、截蒲为牒

汉代有一位名叫路温舒的人,小时候父亲叫他去放羊。他在放羊的同时,割取一些蒲草,回家后,把蒲草编成蒲简,用蒲简来写字。后人用“截蒲、削蒲、编蒲、题蒲”等指苦学。

9、悬梁苦读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常常废寝忘食。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一头绑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马上就变得清醒了,继续读书学习。

10、三余读书

三国时,有个名叫董遇的人,是个大学者,常常有读书人来请教他。他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多多利用“三余”时间来读书。什么是“三余”呢?“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

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方便下地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后人用“三余”泛指空闲时间,多用来指读书,有珍惜时间的意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4

一、匡衡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奋学习而蜡烛,邻居有烛而不及,张衡于是穿壁引其光,发映光而读的书。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于是张衡和他的雇工而不要求赔偿。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希望得到主人的书都读的。主人感叹”,资助写信,成功大学。

二、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三、悬梁刺股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

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四、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

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五、囊萤读书

车胤,晋代南平人,年轻时就爱读书,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苦,没钱买油点灯。日子久了, 车胤觉得长久下去,将不知浪费多少宝贵时光,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才行。一晚,他见一群萤火虫, 一闪一闪的飞来飞去,立刻想到,如果捉十几只萤火虫放在袋中,不就可以藉它们所发出的光来读书吗?此后,他就每晚靠著萤火虫的光来读书,有时甚至看到天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刘绮燃荻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
常林带经耕锄。
李密牛角挂书。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匡衡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晋代车胤
屈原洞中苦读。
范仲淹断齑划粥。
司马光警枕励志。
陆游书巢勤学。
刘勰佛殿借读。
顾炎武手抄书。
欧阳修荻草代笔。
蒲松龄草亭路问。
贾逵隔篱偷学。
宋濂冒雪访师。
悬梁刺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9-25
李密牛角挂书。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匡衡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晋代车胤 屈原洞中苦读。 范仲淹断齑划粥。 司马光警枕励志。 陆游书巢勤学。 刘勰佛殿借读。 顾炎武手抄书。 欧阳修荻草代笔。 蒲松龄草亭路问。 贾逵隔篱偷学。 宋濂冒雪访师。 悬梁刺骨
第4个回答  2008-10-01
悬梁刺股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