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英雄的古文,不要花木兰有别的吗

原文

一、樊梨花,大唐贞观年间人。她自幼随黎山老母习艺,历时八载,武艺高强。她是一个敢爱敢恨,智勇双全,胸怀宽广的奇女子。其自嫁薛丁山为妻,协助薛丁山登坛挂帅,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是薛家父子征西的中流砥柱,一口绣戎刀无可匹敌。自薛仁贵身亡后,继任征西大元帅,终于平定了西北边患。因居功厥伟,唐高宗时加封为威宁侯,镇国一品夫人。
樊梨花顾全大局,聪慧勇敢,忠于爱情的艺术形象,经过民间的传说、说唱、演义等不断的再加工、再创作,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其中的薛丁山三请樊梨花最为脍炙人口,被戏曲、曲艺等艺术形式广为传唱,流传不衰。

二、梁红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和父亲都是武将出生,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好功夫。祖父和父亲因在平定方腊之战贻误战机,战败获罪被杀,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后来平定方腊的大军班师回朝,行到京口,召营妓陪酒,梁红玉在庆功宴上认识了韩世忠,两人顿生好感,互相怜惜,共结连理。
建炎三年(1129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在建炎四年(1130年)的黄天荡之战中,梁红玉冒着箭雨亲自擂鼓助威,宋军士气倍增,将入侵的十万金军阻击在南岸达48天之久。绍兴五年(1135年),梁红玉随夫去楚州,到楚州仅五个月就亡故了。

三、穆桂英,明代小说《杨家将演义》中的人物,后来杨家将相关小说被改编成戏剧和电视剧,穆桂英也因此变得家喻户晓。穆桂英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穆桂英生擒杨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穆桂英最大的事迹是大破天门阵,后来穆桂英等十二名杨门女将曾奉命出征西夏。
有人认为穆桂英只是小说中的人物,其原型是明朝末年著名女将秦良玉。秦良玉在丈夫被奸人害死后,带领夫职。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7
明史
秦良玉
原文: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崇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庄烈帝优诏褒美,召见平台,赐良玉彩币羊酒,赋四诗旌其功。会四城复,乃命良玉归。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乃走。十三年,罗汝才犯夔州。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夺汝才大纛,擒其渠副。贼势渐衰。
当是时,督师杨嗣昌尽驱贼入川。川抚邵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良玉及张令二军。绵州知州陆逊之罢官归,捷春使按营垒,见良玉军整,心异之。良玉为置酒,语逊之曰:“邵公不知兵。吾一妇人,受国思,谊应死,独恨与邵公同死耳。”逊之问故,良玉曰:“邵公移我自近,去所驻重庆仅三四十里,而遣张令守黄泥洼,殊失地利。贼据山巅,俯瞰吾营。铁骑建瓴下,张令必破。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且督师以蜀为壑,无愚智知之。邵公不以此时争山夺险,令贼无敢即我,而坐以设防,此败道也。”逊之深然之。已而捷春移营大昌,监军万元吉亦进屯巫山,与相应援。
其年十月,张献忠连破官军,良玉偕张令急扼之,挫其锋。会令为贼所殪,良玉趋救不克,转斗复败,所部三万人略尽。乃单骑见捷春,请曰:“事急矣,尽发吾卒,可得二万。我自廪其半,半饩之官,犹足办贼。”捷春见嗣昌与已左,而仓无见粮,谢其计不用。良玉乃叹息归。
张献忠尽陷楚地,将复入蜀。良玉图全蜀形势,上之巡抚陈士奇,请益兵守十三隘,士奇不能用。复上之巡按刘之勃,之勃许之,而无兵可发。十七年眷,献忠遂长驱犯夔州。良玉驰援,众寡不敌,溃。及全蜀尽陷,良玉慷慨语其众曰:“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悉召所部约曰:“有从贼者,族无赦!”乃分兵守四境。贼遍招土司,独无敢至石砬者。后献忠死,良玉竟以寿终。
赞曰:秦良玉一土舍妇人,提兵裹粮,崎岖转斗,其急公赴义有足多者。彼仗钺临戎,缩朒观望者,视此能无愧乎! (节选自《明史·秦良玉传》)
译文:
秦良玉,四川忠州人,嫁给石砫宣抚使马千乘。明万历二十七年,马千乘带领三千人马跟随明朝官军征伐播州,秦良玉另外带领五百精兵携带军粮跟随出征。第二年的正月二日,贼军乘明朝官军举行宴会时,夜袭明军。秦良玉夫妇首先打败贼军的偷袭,并且追击到贼军老巢,连续攻破七座寨子,将贼军打得大败。他们的战功位居南川路首位。平息贼乱后,秦良玉没有向朝廷请功。后来,马千乘被辖区内的民众诬告,病死在云阳监狱中,秦良玉继任了丈夫的职务。
秦良玉为人富有胆略和智谋,擅长骑马射箭,并且通晓诗文,风度沉静文雅。但是她管制部下却十分严格,每当行军发令,全军肃静严整。她所率领的军队号称“白杆兵”,令远近的敌军都十分忌惮。
崇祯三年,永平等四座城池失守。秦良玉奉诏率军救援皇上,拿出家财作为军饷。崇祯皇帝为他颁发褒奖的诏书,在紫禁城平台召见她,赏赐她彩币羊酒,并写了四首诗来表彰她的功绩。当时恰逢四城收复,皇上就让秦良玉回川。崇祯七年二月,贼兵攻破夔州,包围了太平,秦良玉军队一到,贼兵就撤围了。崇祯十三年,罗汝才进犯夔州。秦良玉将罗汝才邀到马家寨,杀掉罗军六百人,追击打败了罗军,夺下罗汝才军中大旗,活捉了他的副首领。至此贼军的势力逐渐衰微。
在这时,督师杨嗣昌把贼军都赶进四川。四川巡抚邵捷春率令二万弱军驻守重庆,所依靠的只有秦良玉和张令的两支军队。当时绵州知州陆逊之被罢官在家,邵捷春让他巡察各军营,他看到秦良玉军队严整,心中赞叹。良玉为陆逊之设宴,对他说:“邵公不懂用兵。我一向受国家恩典,按道义应该为国而死,只是遗憾要跟邵公一起死了。”陆逊之询问缘故,秦良玉说:“邵公把我军调至近旁,距离他所驻的重庆只有三四十里,却派张令驻守在黄泥洼,太不占地利。贼军占据山顶,俯视我军营。如果贼军铁骑自上而下进击,张令必败。张令失败就会波及到我,我再败了,还能解救重庆的危急吗?况且杨督师是在嫁祸四川,不论笨人还是智者都是知道的。邵公不在这时候抢占山高险要之处,让贼军不敢靠近我们,却被动地设置防务,这是自取失败的策略啊。”陆逊之非常赞同。不久,邵捷春将驻地转移到大昌,监军万元吉也进驻巫山,两地互相声援。
这一年十月,张献忠接连打败官军,秦良玉会同张令紧急迎击,挫败了张军的锐气。不幸张令被贼军杀死,秦良玉赶赴救助没有成功,辗转战斗又被打败,所率三万人几乎覆灭。秦良玉于是单枪匹马去见邵捷春,请求说:“局势危急了,把我的士兵全征调起来,可以得到二万人。我自己出一半的军饷,另一半请官府提供,这样的话还能够对付贼军。”邵捷春看到杨嗣昌与自己不合,官仓中又没有现粮,谢绝了秦良玉的计策没有采纳。秦良玉只能叹息而回。
张献忠完全占有了楚地,将要再进四川。秦良玉绘制了全四川的地理形势图,呈给巡抚陈士奇,请求增兵把守十三座关隘,陈士奇没有采纳。她又把地图呈给巡按刘之勃,刘之勃赞同她,但没有军队可以调拨。崇祯十七年春天,张献忠长途进军攻打夔州。秦良玉赶往救援,寡不敌众,军队溃败。等到整个四川都被攻占,秦良玉慷慨激昂地对大家说:“我凭着一个弱女子的身份,承受国家恩典二十多年,现在不幸到了这种地步,怎敢在晚年事奉逆贼呢!”她把部下全都召集起来,规定说:“有谁敢降顺贼人,满门抄斩,绝不宽恕!”于是分派士兵把守四边。贼军招抚所有的土司,唯独没有敢到石砫去的。后来张献忠死去,秦良玉最后寿终正寝。
赞评说:秦良玉只是一个乡村女人,却能够率领士兵,自带军粮,辗转战斗,她纾解国难、奔赴道义的精神值得赞扬。那些手握军权的将军大人们,却临阵观望,畏缩不前,跟秦良玉相比,能不感到羞愧吗!
清代题词:沈钦圻
缦缨银胄垂红緌,裲裆耀日风前披。满月粉颊扬青眉,绣旗飘翻拥长铍。
谁人结束整队伍,知是石砫女土司。英雄自古出巾帼,投石战场壮颜色。
当年平靖奢崇明,一骑红装万人敌。手持长绳入贼陈,缚贼归来向空掷。
思宗季年纷战争,勤王誓师万里行。至尊一语表英武,“桃花马上请开缨”。
后来献贼入巴蜀,龆龀不遗横杀戮。勤王兵残势穷蹙,子丧弟死一身独。
连斩六贼力已殚,拔刀自刎身不辱。忠勇义烈兼有之,女中张许谁能续。
即今遗像馀桓桓,摧激人间壮士肝。愿将效死沙场女,追配从军古木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